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全国名老中医第二批师带徒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田从豁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及经验。文章从田教授临症辨证取穴、配穴经验、穴位方义、具体针刺手法(守神、进针、针刺方向)、辅助方法(灸法、罐法、芒针法、放血法、贴敷疗法、梅花针扣刺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举医案为鉴。  相似文献   

2.
宋世运  王寅 《中国针灸》2008,28(10):746
介绍田老师根据不同病人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经验。如傍针治疗偏头痛,齐刺大椎治疗复发性抑郁症,舌下穴提插治疗失语,水沟、百会加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等。  相似文献   

3.
田从豁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笔者有幸跟随田老学习以针灸为主治疗疾病的经验,现将其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经验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4.
韩静  赵宏 《四川中医》2013,(11):11-12
特发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田从豁教授治疗该病,方法独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驱邪的同时注意扶正;②根据分期分别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③多种针灸方法并用。  相似文献   

5.
田从豁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其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之一.田老在临床中善于针药并用,笔者有幸随侍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收获颇多.现将先生临床中针药并用治疗杂病3例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田从豁教授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取穴以辨证为基础。本文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总结介绍田老临床常用穴方19个,及其相对固定的主治范围、手法和随证加减用法,以及田老运用这些穴方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7.
林怡珊  王寅 《河北中医》2011,33(4):485-486
田从豁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田教授从医60余载,擅长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对痛痹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田教授治病不拘泥于形式,主张从整体辨证论治,主动与被动治疗相结合,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将田教授治疗痛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田从豁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笔者有幸跟随田老学习以针灸为主治疗疾病的经验,现将其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经验做一剖析。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游风”等。《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因久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气虚内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田老认为荨麻疹当从风从血论治,针灸以祛风止痒、养血润燥、调和营卫为原则,善用背俞穴来调理五脏六腑之气血,用脐周四穴补肾以调理先天,标本同治。1从风论治荨麻疹的主要症状为痒,…  相似文献   

9.
儿童自闭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儿童孤独症,属广泛发育障碍的一种分型。近年来该病的诊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治疗难度很大,患儿和家长极为痛苦。目前多认为儿童自闭症同中医的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田从豁老中医从髓海理论出发,以开窍清心安神针刺法成功治疗儿童自闭症1例,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王昭  王寅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288-1290
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中医理论基础坚实,临床经验丰富。其辨证精确、针法精湛、治法多样,擅长针、灸、药、气功等治法并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田老主张辨证施治,分期分型论治,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者针药并用、多法同施,现将田老治疗面瘫经验总结如下,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1.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属"睥轮振跳""瘛疭"等范畴;责之于"风",也可因劳累过度、阴血亏虚、虚风内动导致;分为风邪袭络和阴虚风动两类;提出面肌痉挛和面瘫均由面部经络失养、阴阳失衡所致,治则大致相同:平衡阴阳,舒经通络;但两者病因病机不同,故取穴也不同;面肌痉挛"动之太甚",根据经络"如环无端,周遊不息""行气血,贯阴阳"的特点,可通过健侧调整不平衡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面瘫病变侧"动之无力",故针刺病侧,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病侧肌肉力量,以达阴阳平衡。"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临症田师以风为纲,滋阴熄风、通络止痉,按痉挛部位取穴健侧针刺,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达到平衡经气、调和气血、舒柔经筋的目的;配合肢体远端取穴,通过经络感传、经气直达病所,使筋脉得到气血滋养;依据抽搐部位,分别酌加对侧眼、面及口角部腧穴,取病变对侧眼周阿是穴、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合谷,病变侧中渚、太冲、内廷。田师强调急性期乃正邪交争期,使用强烈刺激手法,致使攻伐太过,损伤局部正气,反而会留邪之弊;重视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对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阴虚型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卵泡发育成熟时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妊娠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例出现乳房胀痛,2例出现阴道少量出血,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可促进子宫内膜增长,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田丛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是国家学术传承的第一批名老中医,将其针药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经验整理成文,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王真真  韩晓辉  葛宝和 《光明中医》2016,(16):2325-2327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迁延日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难治性慢性胃肠疾病之一。系统总结葛宝和教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病因上强调脾虚为本,湿热疫毒杂合。结合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从脾入手,标本兼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调经验穴和特定穴的灵活运用,重视"治神""守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程海英教授擅长以多种针刺方法相结合治疗内科杂病。本文仅从程师对咳嗽病症的认识、对穴位的选取和对刺法的选择几方面将老师治疗咳嗽的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老师重视特定穴、强调循经论治、多种针法联合使用的三大特点,希望能对广大针灸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李文金教授认为面瘫病因为风、寒、热之邪外袭,病机为筋肉弛纵,缓不胜收,筋脉失于濡润,气滞血瘀;早期针灸治疗面瘫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治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用针灵活而不失法度,并配合穿心莲内酯分散片/面瘫汤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基于香港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对针灸机理的研究,提出如下假说:穴位的本质就是针灸针的机械运动(或艾灸的热效应等)转化为细胞信号并激活细胞产生效应的敏感点(或者特定点、特异点等);经络的本质就是这些有密切关系的(效应相关的)细胞(以及其它相关的组织结构等或效应传导通路等)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的学术考察中,对于建国初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相对较为缺失。然而这一时段上承民国时期,下连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医院校成立、初版教材编撰,且这一时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科技运动中,巴甫洛夫学说影响较大,另外中医进修活动全面开展。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之下,"针灸科学化"有其自身特色。马继兴先生的相关论著是这一时期"针灸科学化"的典型代表,较早地、全面而系统地引入巴甫洛夫学说对针灸治疗的生理学机制进行科学解释,对针灸学科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如经穴与经脉关系、刺激点、针刺补泻等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之其所编《简要针灸学》系全国中医进修的示范讲义教材,因而马继兴先生在"针灸科学化"中所进行的若干工作,即便是属于开拓性的学术尝试,也在学术和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个历史时段中"针灸科学化"的认识,为当下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症状量表法、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作为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与传统的针刺颈夹脊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进行红外热像学的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测定针刺前后血清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1(IL-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初步探讨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理.结果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明显优于颈夹脊穴针刺法.治疗后两组患者项背部皮肤温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但四天穴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颈夹脊穴对照组,肯定了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项背部病理高温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颈夹脊穴.针刺后患者血清IL-1、ET、TXB2、MDA含量降低(P<0.05),6-Keto-PGF1α含量及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颈夹脊穴.该针法可减低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神经根痛有明显干预作用:可舒张颈部神经根周围微小血管,减轻血液凝聚状态,调节微循环:可干预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对颈椎病动力失衡状态发挥综合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针灸时针刺敏感度的强弱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阐明了针刺的敏感度除有个体差异外,还与人体的胖瘦、病位的深浅、年龄的大小、针刺的手法和腧穴配伍以及针刺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