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素琴  马迎华  王超  隋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11-4214
[目的]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OVC)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6月在某市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1所,每校选择2~3个班级,共6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问卷624份,其中有效问卷620份。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3.46%,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知晓率分别为67.59%、73.56%、75.39%和74.12%。25.2%的学生听说过"四免一关怀"政策这一名词,37.4%的学生听说过具体的内容。虽然90%以上的学生同意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不足60%的学生愿意与他们同班学习。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受知识水平、接受艾滋病教育以及权利意识的影响。[结论]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缺乏知识,把艾滋病与不良行为道德联系起来是产生歧视的部分原因。政府的政策保证、学校提供艾滋病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有助于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随机效应模型在分层抽样数据中的应用,分析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通过SAS9.1的Proc MIXED过程拟合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将学校作为随机效应是有意义的(σ2u0=9.36,P=0.01),考虑学校结构的存在时,随机效应模型有改进(χ2=211.70,P<0.0001),性别(b=-1.15)和知识得分(b=1.61)成为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随机效应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分层抽样数据,加强艾滋病知识教育及关注男生重点人群有利于有效消除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  相似文献   

3.
学生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态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的原因,为采取反歧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黑龙江、北京、河南3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共58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家长,子女性别及年级不同的家长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态度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权利和政策得分以及艾滋病与道德关系认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亲比较,母亲的态度更趋于负向;不同意艾滋病与道德有关、非传播途径得分、受教育权得分、隐私权得分和政策得分高的家长态度更倾向于正向.结论 学生家长缺乏艾滋病知识,将艾滋病与行为道德联系起来,对权利和政策认识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是产生恐惧和歧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态度.方法 选取黑龙江、北京、河南3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58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4.83%.35.9%的家长听说过"四免一关怀"政策一词,42.4%的家长听说过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虽然95%以上的家长赞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只有不到40%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同班学习.结论 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程度视其感染途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和歧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怀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对56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65名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测定调查。[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总体均分和沟通、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功能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婚姻现状、受歧视感觉与家庭成员健康状况3个变量与家庭功能评分有关(P﹤0.05)。[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状况整体不良,其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婚姻、受歧视感觉和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应积极倡导开展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林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经济生活、心理、学习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情况,以及近年来对其开展的关怀支持活动效果,探讨有效措施和方法保证其健康成长。方法在两个感染者相对集中、属于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县区随机选取58名7.18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58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青少年均生活在农村,父母双亡1人,单亡11人;父母均患有艾滋病9人,一方患有艾滋病37人。家庭年平均收人2400元,低于当地的平均收人水平(3000元)。45名(77.59%)在校学习。自述得知父母患有艾滋病后学习成绩没有发生变化25名(55.56%),学习成绩下降11名(24.44%),学习成绩不稳定6名(13.33%),学习成绩有所提高3名(6.67%)。19名(32.76%)存在心理压力。24人(41.38%)担心父母的病情,不愿让他人知道父母患有艾滋病。51人(87.93%)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58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青少年都希望没有歧视、平等的生活,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当地政府落实了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学校内外进行了反歧视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及关怀与支持活动。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青少年在生活、心理、学习、医疗保健方面需要社会的帮助,开展关怀与支持活动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王海  王俊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092-4095
目的 了解铜仁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学习、就医及抚养情况,为开展关怀救助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贵州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专项调查方案,调查全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学习、就医及抚养人等情况。结果 调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80人,艾滋病病毒感染18人,母婴传播94.4%(17/18),性传播5.6%(1/18)。学龄儿童未上学的5.6%(11/196),上学儿童学费减免的30.3%(56/185)。获得救助基金的儿童27.5%(77/280),对现状感到满意的儿童40.4%(113/280)。农村抚养家庭占77.7%(150/193),贫困家庭占38.3%(74/193),有抚养人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占50.8%(98/193),最高学历初中以下家庭占95.9%(185/193)。儿童医疗费用能被家庭负担起的5.7%(16/280),近2周儿童生病去医院的65.4%(183/280),在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就诊的66.1%(121/183)。 结论 铜仁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偏低,幸福感不高,部分关怀救助措施覆盖不到位,应建立儿童生活学习和医疗救治长效关怀机制,加强心理支持,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商水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及其家庭需求。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对全县受艾滋病影响的164名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的124户儿童家庭进行普查。结果 164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特别是29名致孤儿童造成的社会影响已经明显显现;农村救助体系虽已建立,帮扶工作还存在很多缺陷。结论建立并完善涵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农村社区关爱体系,是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石家庄和保定2市4县农村随机抽取农村妇女156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5.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8.8%,一般知识知晓率为14.3%,对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13.6%,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39.1%。经多因素分析,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情况等对农村妇女的相关知识、态度产生影响。结论:农村妇女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知识水平,开展行之有效地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在农村预防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基于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涵义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综合分析了影响其发展出不同心理状况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同时概述了目前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及相关内容,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尤其是为心理干预研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艾滋病相关知识、民族、文化程度对歧视态度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降低大众人群的艾滋病歧视态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四川省普通居民共28112份问卷调查,内容主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歧视态度。结果①大众人群只知晓日常生活接触知识、只知晓高危行为知识、两种知识均知晓、两种知识均不知晓的比例分别为8.0%、24.7%、47.1%和20.2%;无歧视态度的比例为52.1%;②文化程度高、汉族人群较文化程度低、少数民族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无歧视态度比例高;③日常生活接触知识对无歧视态度的影响略大于高危行为知识;汉族中,文化程度偏低者知晓两种知识的OR值(13.8)高于文化程度偏高者(8.O),少数民族则相反,分别为4.4和8.0。结论日常生活接触知识和高危行为知识对无歧视态度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程度受民族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城区所有涉及性交易的场所进行调查,共调查女性性工作者400名,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98份。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4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9.45%。所有档次场所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70.85%,最近1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2.06%,而低档场所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5.56%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客人不愿意使用"和"身边没有"为未使用安全套的两大主要原因。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与文化程度、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呈正相关。最近一年获取艾滋病性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免费宣传材料(34.62%)、医生(16.15%)和咨询服务(13.O8%)。结论加强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干预低档娱乐场所,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会有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云南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PedsQLTM4.0量表评价115名8~17岁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评价儿童抚养人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抚养模式、儿童自尊等情况。【结果】儿童自我评价生活质量总分为(73.39±13.35)分(满分100分),其中身体健康领域得分较高,平均为(80.77±17.07)分;而心理健康得分较低,平均为(72.78±13.47)分,特别是学习功能平均得分仅为(68.52±16.19)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致孤类型、抚养人与儿童关系、抚养人陪护儿童时间、儿童是否知晓父母艾滋病感染状态、抚养人生活质量以及儿童自尊。【结论】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开展科学的干预活动,提高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西南两县13~17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洁  许文青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504-505,511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两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西南两县抽取了受艾滋病影响的13~17岁儿童100名,非受艾滋病影响的13~17岁儿童116名。使用儿童心理状况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与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相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状况普遍不良。在心理九维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情绪维度,受影响儿童平均分为2.39,非受影响儿童平均分为2.64。在具体问题中,觉得自己有时伤心得想哭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比例达61.0%,而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为42.2% 不能让自己高兴起来的受影响儿童的比例为36.0%,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为18.1% 认为"我与其他人相处挺好"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比例为87.0%,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为95.7%。以上3个问题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状况普遍不如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好,主要表现为情绪不良、社会交往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分层随机抽取昆明市4所高校176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UNGASS核心指标问题全部答对的只占48.4%,赋值后平均分4.11±1.11分。57.3%的人会更加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3.3%的人容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上学或工作;39.9%的人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权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保密。53%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75.9%的人表示如果发生性行为会坚持使用安全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医学院校、生源地在城镇、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知道获取艾滋病知识相关机构的学生得分更高。[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细致,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态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谨  肖水源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88-890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包括以下3类:感染了HIV的儿童;父母(尤其是母亲和/或主要的养家糊口)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生活在受影响的家庭和/或接受了由于艾滋病成为孤儿的家庭中的儿童。随着HIV感染人数和艾滋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不断增加。如何帮助这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威海市居民儿童虐待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对儿童虐待的态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威海市居民儿童虐待态度进行基线调查,并用SPSS11.5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621调查对象中,认为儿童虐待违法的有8053人(69.30%),认为其不好的有3464人(29.81%),认为其正常的有104人(0.90%).影响儿童虐待态度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人生态度、生活压力、家庭类型等(P均<0.05).[结论]不同特征人群对儿童虐待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县级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隔离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对浙江省13个县(市、区)的1157名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进行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应用SPSS12.0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3.7%的领导干部主张对HIV/AIDS采取隔离措施,艾滋病不传播和预防措施知晓得分、对国家反歧视和救助关怀措施的策略措施知晓情况、对HIV/AIDS的羞辱性观点是独立影响因素,知识得分高的领导干部有歧视态度的可能性要远低于得分低者,认同“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得艾滋病”的观点者,持有隔离态度观点的可能性是无此观点者的2.767倍(OR=2.767)。结论县级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中对HIV/AIDS存在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策略倡导和知识宣传,减少对HIV/AIDS的歧视,利于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杭州市居民艾滋病歧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消除艾滋病相关歧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下城区5个社区居民500人,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以及艾滋病12个知识点的知晓情况与艾滋病相关歧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为98.2%。调查对象中,有291人(S9.3%)对艾滋病持有歧视态度,不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熟人继续交往;知晓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如共桌吃饭、共用劳动工具、共用游泳池和浴缸、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居民,更倾向于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OR值分别为0.48(95%CI:0.26—0.91),0.49(95%CI:0.25—0.98),0.48(95%CI:0.29—0.81)和O.41(95%CI:0.19—0.88)。性别、年龄、婚姻以及文化程度无影响。结论社区艾滋病歧视普遍存在,在艾滋病的反歧视宣传中应重点加强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昌平区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普查辖区局属的19家医院具有执业资格的所有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结果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7.2%,对某些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同专业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已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是通过多渠道获取,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书籍、报刊等,但被调查者认为能更好地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报刊等;有6.0%的医务人员进行过HIV抗体检测;28.8%的医务人员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同专业和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的总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级别、文化程度、总知晓率、专业类别对医务人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态度比较消极,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