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放射性血脑屏障(BBB)破坏的不同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放射性BBB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单次照射25Gy)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前尾静脉注射bFGF组(250ng/kg),并设未照射对照组;分别于照射后2、7和30d采用脑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并用单次静脉注射3mg/kg伊文氏蓝(EB)后脑组织的EB含量法评估BBB破坏情况。结果照射后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注射bFGF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受照后不同日期的脑组织E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含水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EB后检测脑组织,浓度法较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能更好地反映BBB的破坏情况;bFGF对受照后BBB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不断加重 ,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如何保护脊髓组织、减少脊髓继发性损害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在机体的胚胎发育、血管形成、创伤愈合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 。为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再生的影响 ,笔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特殊染色手段 ,观测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bFGF治疗脊髓损伤提供… 相似文献
3.
血脑屏障(BBB)能否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通过并发挥其神经营养因子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用125I-标记bFGF经动物腹腔注射后25min检测实验动物全身各组织放射活度,计算各组织bFGF的含量。结果:脑bFGF含量在成年鼠组为(17.36±8.30)pg/mg.新生鼠组为(31.96±10.11)pg/mg,新生鼠缺氧组为(56.68±15.79)pg/mg,各组相差具有显著意义(P<0.05~0.01);以同一时相血液bFGF含量为参照,成年鼠组脑bFGF含量占全血bFGF含量的(6.51±3.80)%,在新生鼠组为(14.09±3.12)%,在新生鼠缺氧组为(26.24±11.83)%,各组相差具有显著意义(P<0.05~0.005)。结果提示:bFGF可通过血脑屏障。新生鼠组及其在缺氧状态下应用bFGF,可使脑内bFGF含量较成年鼠组显著增多,故bFGF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肌皮瓣营养神经再恢复的作用. 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等渗盐水对照组、bFGF全身用药组.建立腓肠肌皮瓣模型,保留动静脉带,离断支配神经,再将神经断端行端端吻合.实验组术后从肌皮瓣基底留置硅管注射200 U/ml的bFGF,0.1 ml,1次/d,连续2周,同时等渗盐水组从硅管内注入0.1 ml等渗盐水,bFGF全身用药组从健侧肌肉内注射等量的bFGF 200 U/ml,12周后行腓肠肌皮瓣及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检查及肌皮瓣肌肉、皮肤内神经组化染色检查. 结果实验组肌肉及皮肤组织内神经末梢灰度、数密度、面密度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等渗盐水组与全身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FGF持续局部用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肌皮瓣肌肉营养及皮肤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心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采用激光黏附细胞扫描仪和荧光光淬灭后恢复技术(FRAP),观察FGF-2作用于心肌细胞1和4天后胞间信号转导的变化。结果 10~100ng/ml的FGF-2能够抑制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同时促进细胞增生;高浓度的FGF-2(1000ng/ml)使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明显增加,但抑制细胞生长。结论 FGF-2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胞间信号转导,可能与其参与心肌细胞的生长、发育甚或凋亡等生物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主要作用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源的细胞,有促进分裂的作用。在体内,rhbFGF具有刺激血管生长、加速创伤愈合以及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等功能。视网膜电流图(ERG)是检测视网膜和视觉功能的一种有效工具。它可作为评估视网膜对光刺激的绝对敏感度的指标。闪光刺激器作用下的兔眼ERG,其b波的振幅于激光损伤后有明显的改变,本实验对中、重度激光损伤后的兔眼给予bFGF和其它药物的治疗,同时于1周内进行ERG观察与分析,旨在探索该药对激光损伤后兔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1… 相似文献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多功能生物活性物质,有促进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中枢及外周神经发育、生长及修复损伤的作用,是一种维持神经细胞存活的重要营养因子[1],属国家一类新药.为了探讨其对脑梗死的疗效,我们于1998年2月~2000年6月采用 bFGF 治疗脑梗死50例,并与常规综合疗法40例对照,证明其疗效优于常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8.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bax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治疗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bFGF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4h后随机分为:1、单纯溶栓组;2.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的和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bax的表达,结果 在单纯溶栓组,脑缺血再灌注3h时,bax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注12h时达到高峰;与单纯溶栓组比较,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6h后,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显著缩小(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黄芪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中药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自然愈合组。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等量生理盐水以及不注射药物。于损伤后2h、24h、72h、120h在体观察受损腓肠肌的微循环情况。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未经任何处理,同时进行微循环观察作为对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微血管轮廓清晰,周围无渗血;微动脉直径在第24h、72h明显扩张(P<0.05),且毛细血管血流量在24h时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腓肠肌湿/干重比(W/D)在2h、24h时明显升高(P<0.05),但中药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P<0.05)。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钝挫伤后早期给予黄芪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损伤骨骼肌的局部微循环,并减轻组织水肿程度,从而达到促进损伤骨骼肌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局部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结果IGF-ImRNA含量在伤后2、3、4、6、9、14天升高,IGF-Ⅱ3、4、6、9天升高;光镜及电镜发现大鼠腓肠肌局部充血、水肿、变性,部分肌纤维和肌丝紊乱、断裂.伤后1天,肌纤维崩解、碎裂,许多炎症细胞吞噬碎片.4天,出现大量成肌细胞核,有肌管形成.14天,肌管融合成肌纤维,有部分胶原纤维疤痕形成.结论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有内源性IGFmRNA的表达,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活血生肌类中药对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自然愈合组,每组24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各组损伤局部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和不作处理。另6只作为空白对照(未经任何处理)。于损伤后1、4、7和14天取大鼠腓肠肌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相比,中药治疗组腓肠肌SOD、GSH-px活性在伤后第4、7天显著升高(P<0.05),而CA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治疗组腓肠肌MDA含量在伤后第4、7天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P<0.05)。结论:活血生肌类中药可明显减轻骨骼肌钝挫伤愈合过程中的氧化性损伤,并显著提高骨骼肌SOD和GSH-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黄芪注射液组、自然愈合组、正常组。对黄芪注射液组和自然愈合组大鼠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其右侧腓肠肌钝挫伤,分别于伤后第14、21、28、35、42、56天取材,测试大鼠双侧腓肠肌的断裂强度和拉伸率,并将每只大鼠的伤侧数值与健侧数值之比作为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大鼠的统计结果。结果:(1)断裂强度:自然愈合组至第56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黄芪组明显早于自然愈合组,于第35天即达正常水平。(2)拉伸率:自然愈合组至第56天仍处于较低水平,黄芪组至第56天已达正常水平。结果提示:黄芪注射液可缩短骨骼肌钝挫伤愈合时程,改善骨骼肌收缩性质和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次和重复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7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次离心运动组和重复离心运动组。一次大强度运动组采用速度18 m/min、坡度-16°的下坡跑运动,大鼠先运动30 min休息5 min,再运动30 min。重复运动在一次运动结束一周后进行(运动2次),观察一次和重复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168 h大鼠股四头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一次运动后48 h肌节损伤情况最严重,肌节紊乱甚至消失,Z线断裂,肌丝溶解,72 h出现部分恢复。重复运动后24 h,线粒体严重破坏,48 h线粒体结构逐渐恢复,72 h肌纤维已经重建,但线粒体数量、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结论:重复运动较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促进肌纤维再生及骨骼肌重建,特别是运动后48~168 h线粒体结构与数量恢复速度加快,可能促进了受损组织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利于受损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7.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肌肉Ⅱb型MHC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IIb型肌球蛋白重链 (myosinheavychain ;MHC)及Ⅰ、Ⅲ型胶原 (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打击装置造成 12 6只大鼠后肢肌群钝挫伤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PCR)分析mRNA的表达。结果 :(1)急性钝挫伤后 ,各组大鼠骨骼肌IIb型MHC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高 (P <0 .0 1)。 (2 )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大鼠IIb型MHCmRNA表达水平的升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但低于注射IGF -I治疗组 (P <0 .0 5 )。 (3)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治疗组大鼠Ⅰ型与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与注射IGF -Ⅰ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 ,注射活血生肌类中药能有效地促进Ⅱb型MHCmRNA表达 ,减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 ,并促使Ⅰ型胶原mRNA水平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以慢病毒为载体的Smad4 siRNA转染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的转染效率以及抑制骨骼肌纤维化、减轻疤痕生成、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能力。方法:用自制打击装置将54只雌性C57bl小鼠(体重20~25g)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急性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①PBS对照组、②Smad4siRNA注射组、③scrambled siRNA注射组三组,每组18只。小鼠急性钝挫伤伤后10 d,分别在三组损伤部位注射PBS、Smad4 siRNA、scrambled siRNA各0.1 ml。分别于伤后第28 d处死各组小鼠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局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在损伤部位取材骨骼肌组织行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mad4基因和蛋白表达,Masson染色以及Vi-menti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急性钝挫伤后腓肠肌局部纤维化及疤痕生成情况,生理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强直收缩和快速颤搐收缩能力,了解小鼠损伤骨骼肌愈合情况。结果:①scrambledsiRNA注射组和Smad4 siRNA注射组小鼠损伤骨骼肌部位均可检测到GFP表达,Smad4 siRNA注射组肝脏组织内并未检测到GFP表达;②Smad4 siRNA注射组损伤部位骨骼肌Smad4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③Smad4 siRNA注射组骨骼肌疤痕生成以及vimentin表达明显低于scrambled siRNA注射组和PBS对照组;④Smad4 siRNA注射组小鼠腓肠肌强直收缩和快速颤搐收缩明显高于PBS对照组和scrambled siRNA注射组。结论:以慢病毒为载体的Smad4 siRNA可成功转染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并长期发挥抑制Smad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作用,并抑制骨骼肌损伤后纤维化,减轻疤痕生成,改善骨骼肌损伤后的愈合质量,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9.
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MG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机械生长因子(MGF)的变化。方法: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安静对照组(C组)和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0组)、12h组(E12组)、24h组(E24组)、48h组(E48组)、72h组(E72组)。各力竭运动组尾部负重为3%体重,进行1周负重力竭性游泳运动,每天1次,并于末次力竭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腓肠肌MGF表达,电镜下观察大鼠股直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1周大负荷游泳运动之后,骨骼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肌间隙增宽,内质网、线粒体可见轻度变形,肌原纤维疏松变细,出现Z线扭曲等。E0组和E24组上述改变更加明显。(2)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各组骨骼肌MGF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E24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MGF也有相似变化,E0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周大负荷游泳运动可引起一定程度的骨骼肌微损伤,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和血清MGF明显增加,提示MGF可能与肌肉组织的微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化学显色法分别对47例AL初治患者、8例复发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11例完全缓解(CR)患者、13例难治(NR)患者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分别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71,6.18,P<0.001);AL初治组及复发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6.847,5.009,P<0.001);CR患者血清bFGF水平及TS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11,1.482,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N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43,P<0.05),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NR组与C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76,P>0.05);ALL与AML患者NR组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均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2.13,P<0.01,0.05);血清bFGF水平与TSGF水平呈正相关(r=0.5263,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FGF及TSGF水平对了解AL的发生、发展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