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内瘘透析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血液透析室7名护士志愿组成品管圈,确立“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拟定对策并实施,持续改进。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99.6%)明显优于对照组(91.5%)(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成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穿刺处; 止血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5-0059-01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时,人体的血液需迅速进入透析器内,经洗净后再流回体内。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由于静脉血流速度太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的要求;动脉血流量大,可满足血透要求,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尿毒症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前,为了引血方便必须首先在手的腕部做一个小的手术——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使用等优点。良好的血管通路、充足的血流量是血液透析成功的基本条件。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成功穿刺内瘘后,患者由于透析时间长、体位经常变动、个别患者血流量要求很高、内瘘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新内瘘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血流方向和顺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效率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及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血液透析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在长期的使用穿刺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如何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并使其操作更加完善,一直是透析护理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我院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给患者所带来疼痛的经验及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是国内外首选方式[1]。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如何维护内瘘和延长使用寿命成了临床关注的问题[2]。穿刺技术可直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近年来,内瘘穿刺技术从穿刺方法,角度,方向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锐针绳梯穿刺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患者透析效果、穿刺疼痛、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血肿等影响,为血透室选择合理的穿刺工具和穿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在2016年1~4月进行为期4个月的临床研究。分为锐针绳梯组(简称锐针组)和钝针扣眼组(简称钝针组),2组穿刺例次均为250次,比较2种方法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肌酐尿素清除率)的差异,观察2种穿刺法并发症(疼痛、血肿)发生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2种方法血流量、透析中静脉压、K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钝针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锐针组,疼痛评分较锐针穿刺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结束穿刺点的压迫时间钝针组也明显短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锐针绳梯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能达到有效的透析效果,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减少内瘘血肿的发生,缩短内瘘穿刺点压迫时间,更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11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55例对照组和58例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区域穿刺法,实验组接受钝针扣眼穿刺法。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4%(P0.05),实验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够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止血时间短,患者的痛苦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维持血液透折的患者需有很好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净化疗法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是血液透析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从而得以保证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是保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透析时必备重要条件。在近20年血液净化治疗中,对动静脉穿刺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比较扣眼穿刺和区域穿刺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 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扣眼穿刺组30例,区域穿刺组30例.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扣眼穿刺组重复循环值、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扣眼穿刺法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可优先选择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1190人次动静脉内瘘穿刺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患者长期透析的需要,我院自1986年6月以来,采用内瘘穿刺作为血液透析通路,共进行38例、1190人次,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38例中男28例,女10例;动静脉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两种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68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分别给予改良穿刺法(实验组34例)和常规穿刺法(对照组34例),就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改良穿刺法疼痛程度较常规穿刺法明显减轻(P<0.01),提高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改良穿刺法较常规穿刺法疼痛程度轻,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绳梯式穿刺法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和顺血流方向穿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60例(每例透析病人动脉端穿刺次数为600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端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所有病人静脉端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程序化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应用程序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栓塞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9.98%,对照组9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穿刺后患者针眼渗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程序化内瘘穿刺,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栓塞率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及穿刺技巧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的重要意义.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过程中的技巧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时间2~4年268例,~8年135例,>8年15例.结论 良好的穿刺技巧及系统性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持动静脉瘘的通畅,是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动静脉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流和透析效果。建立动静脉内瘘后应用当中,如果保护不当,往往在短期内造成感染或栓塞,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近3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小结如下。我院从1983~1985年先后对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建立了动静脉内瘘,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8岁,共透析350人次,无1例发生感染、栓塞。透析方法均采用单针。其中1例透析了3年,至今血流和血管状况良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