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素问》文词古奥,言简意深,历代注家都有注错之处。1978年版高校教材虽经诸多专家审定,仍不免错漏。笔者颂读之余,对其中四则剖释如次,以供参考。一、“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维,本义为绳子,引指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四维,指前文所说的寒、暑、湿、气这四种对人身阳  相似文献   

2.
3.
我对《内经》钻研不深,但在25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里略举数例,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望指正。一、气味与精形气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每次在课堂上念完这段原文,总是全堂哗然。因为听来象绕口令。各家注释对文中的“气”字都解释为“元气”、“真气”、“阳气”、“气化功能”,虽说法不同,而均指人体之气。惟马莳认为文中的“气”字包括两种含义,即食物之气与人体之气。细味原文结构,联系上下文义,我认为马莳的看法是正确的。原文先提出“阳为气,阴为味”,把“气”与“味”作为阴阳相对的两  相似文献   

4.
《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渊源,其间蕴含的学术思想富宏深远,现结合临床实际和学习体会,小议四则,供同道示教。 1、“本”义贵变 “治病必求其本”是《内经》确立的治疗原则之一,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重大。“本”即本质,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核心。但通览《内经》不难看出,“本”义是建立在整体观念下的“本”,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并充分体现证候的,而“证”的变化可“候”察而得之。大自然中“五日之谓候”,人身亦然。结合临床体会到:疾病在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即“本”,是随着病人正邪双方的斗争不断变化的。“求其本”就要通过四诊测其内在本质的变化,“随证治之”,决不等同于对因治疗或拮抗治疗,而是更高层次的治则体现,也是辨证论  相似文献   

5.
[精者身之本]1.精的作用: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精气是生命的根本,具有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2.保养精气、预防疾病:冬不按跻(指劳力过度),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冬主封藏。若劳力过度,则耗伤精气,抗病能力下降,且因汗出,易感外邪,而致四时之病)。  相似文献   

6.
“虚里”一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大论》云 :“胃之大络 ,名曰虚里 ,贯隔络肺 ,出于左乳下 ,其动应衣 ,脉宗气也”此段经文 ,—般认为“虚里属胃之大络 ,位于心尖搏动之处。”但笔者根据临床经验 ,许多腹痛、胃痛、呕吐不能纳谷 ,大汗失液 ,消耗性疾病 ,久病虚弱 ,肿瘤晚期 ,可用手指触摸胃脘、脐周、腹部 ,有明显搏动感 ,大多与心尖搏动相一致 ,有些则搏动更甚。根据这一特点及临床治疗观察 ,再细品《内经》有关“虚里”条文 ,笔者对虚里有以下几点认识 ,以作抛砖引玉 ,不妥之处 ,敬请同道斧正。1 虚里有多个经络循行于胸、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8.
朱鹏举  孙松辉 《中医药学刊》2005,23(3):507-507,512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9.
《内经》所说的“血实”,不仅指血瘀,也包括血之有余。血余证的病机为肾实,可用清热泻火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四、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及触诊两部分,其中脉诊的应用尤为广泛。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灵枢·逆顺篇》有:“脉之盛衰,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指出从脉诊即可测之病人气血之盛衰,因此脉诊在辨证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有:“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这不仅由于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巨著,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总结了周秦以来的医疗经验,把中医理论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摄生等等囊括无遗而成为医学之基础,临床之圭臬,故后世大多医学著作无不以此为流源。诊法是探明病因病机,诊察病性病情及其转归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望、闻、问、切四  相似文献   

12.
生气通天论《素问》篇名。王本第三篇,全元起本第四卷,《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太素》卷三调阴阳篇。生气,生命之气,即生命的机能,此篇主要指人体的阳气而言;通,构通,通达;天,指自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其主宰,最初是多归于“神仙”、“上帝”、“圣人”的创造,因而对许多自然现象,如日月、山川、雷电、雨雪、干旱、疾病、死亡等无法予以解释时,就认为是“神仙”、“上帝”的主宰。正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为鬼神所统治,所以在原始社会末期,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笔者提出了人体内气性物质就是人体内“阳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 ,提出了皮肤组织液中的水应是《内经》中的“津” ,而蕴涵在其中的热能应是“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 ,提出了《内经》中人体“阳气”的物质基础就是除属于“阴精”性物质以外的所有其他生命物质 ,这些物质分布在人体内相关囊管腔中并组成各种形式的内容物 ;而“阳气”的本质就是蕴涵在这些内容物中的“动能”能量 !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的探索 ,提出了“出入吐纳”应包括人体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人体细胞组织与人体内环境之间以及人体细胞与细胞间质的更新等三个层面上的物质新陈代谢过程 ,而其本质是能量的出入 ;“气化”则是指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机制 ,应包括通过消化与呼吸系统的选择性吸收转运以及组织细胞的选择性加工使用等两个连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笔者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的探索 ,提出了《内经》中的“气”是生命物质中蕴涵的巨大能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3082-3082,3123
笔者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提出了《内经》“水谷之气”主体应是水与经过消化分解出来的营养性小分子即各种“精微”成分 ,而更加全面的含义还应包括正常存在于胃肠中的气性物质、食物分解中和胃肠执行功能中释放出来的热能等。而“水谷之气”的本质则应是蕴涵在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中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 ,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本文提出了《内经》中的“卫气”的物质基础应是皮肤中的组织液以及各种具有防御或免疫功能的细胞成分 ,而它的功能本质则是这些物质具有的营养、防御屏障、免疫清除以及通过散热来调节体温等众多功能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