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 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0.26)%和(21.95±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0.31)%和(25.12±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2.
龙颖  谢小梅  涂超群  钟敏珍  黄琴凤  易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30-133,i0008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15;2+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 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177;0.26)%和(21.95&;#177;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177;0.31)%和(25.12&;#177;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 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3.
刘洁  吴跃春  林婧 《全科护理》2014,(26):2496-2496
高压氧治疗是指将病人处于高气压的密闭氧舱内,通过佩戴吸氧面罩呼吸高浓度氧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气管切开的病人在高压氧舱内接收治疗,不能按常规佩戴面罩吸氧,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吸氧方式。使用常规吸氧面罩吸氧时,病人呼吸道及肺在氧舱内受到高浓度氧的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多易呛咳,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缺氧状态的恢复。为满足治疗需要,采用Ⅰ级供氧(封闭式连续供氧)时,供氧压力大,易使氧气从面罩缝隙漏出致舱内氧浓度升高,为了能使气管切开插管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高压氧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确保舱内治疗的安全,笔者将自制高压氧吸氧用具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田琳 《现代护理》2006,12(6):540-540
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我们用高压氧舱一次性的专用面罩制作成一种既可吸氧又可雾化的面罩,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1材料选用高压氧舱专用的一次性吸氧面罩1个,吸氧时备玻璃接头1个、输液瓶橡胶塞1个;雾化时备短接头1个、一次性吸氧波纹管1根。2方法在氧舱专用面罩下缘剪出直径为0.5~1.0 cm的圆形小孔3~5个。2.1吸氧面罩制作方法将输液瓶橡胶塞上扎一小孔,玻璃接头从小孔中穿入,利用瓶塞的弹性将其固定,也可在瓶塞两侧玻璃接头处缠绕胶布以防移位。将瓶塞与吸氧面罩接口端相连,使瓶塞边缘向上反折,包裹在面罩接口外部,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发并验证适合于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头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先由正常受试者戴研发头罩进行临床验证(常压及高压下吸氧),找出合适的供氧流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头罩内和氧舱内氧浓度值,之后再用于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且意识障碍患者的高压氧治疗,通过心电监护及家属观察患者反应,并记录吸氧、吸痰过程中头罩内和氧舱内氧浓度值。结果:合理的供氧流量为5L/min,正常受试者高压氧治疗时供氧3min之内头罩内氧浓度即达99%,且舱内氧浓度始终保持在20.8%~20.9%。气切患者高压氧治疗时供氧1min内罩内氧浓度即达99%,且舱内氧浓度始终保持在20.8%~21.0%。此头罩操作方便但存在舒适性不够、吸痰时戴脱头罩不方便等问题。结论:本研究研发的头罩安全、有效、密闭性好,只是舒适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主要采用面罩吸氧.一般的面罩是用两根宽约1.5 cm的弹力带固定于面罩的两侧,吸氧时套在患者头部,患者会有不适感,有些烦躁患者因头部频繁转动使面罩不能与面部紧密贴合,不能达到有效吸氧.为减轻不适、提高吸氧效果,我们自制了一种固定带,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受试者经皮氧分压和呼出气中氧气浓度,比较改良面罩和传统面罩的密闭性。方法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行高压氧治疗,其中升降压时间分别为20 min、35 min,受试者吸入舱内空气。压力升至0.1 MPa后受试者佩戴传统面罩吸氧25 min,测定受试者经皮氧分压变化。用储气袋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并用测氧仪测定受试者呼出气中氧浓度。一周后受试者佩戴改良面罩再次进行本实验。结果未吸氧时,受试者佩戴传统面罩和改良面罩时经皮氧分压、呼出气中氧浓度无显著差异。吸氧过程中,受试者佩戴改良面罩时经皮氧分压高于佩戴传统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改良面罩时,受试者呼出气中氧浓度高于佩戴传统面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中改良面罩的密闭性优于传统面罩。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  殷勤 《护理研究》2004,18(13):1135-1138
[目的 ]探讨不同氧疗方式对早产儿呼吸和经皮氧饱和度(SpO2 )的影响 ,选择较适宜的氧疗方式。 [方法 ]选取不同型号头罩、面罩及箱式吸氧方式 ,并给予不同氧流量 ,利用NAXO2NODELON—2 5AE型氧浓度测定仪分别测试氧浓度 ,根据用氧公式计算鼻导管吸氧的氧浓度 ;另选取 2 0例早产儿 ,根据头罩、面罩测试的安全范围给予不同方式氧疗 ,并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面色。 [结果 ]采用不同型号的头罩吸氧其氧浓度高 ,容易发生氧中毒 ;使用面罩吸氧时 ,面罩距离患儿鼻面部 5cm、氧流量 1L/min时 ,SpO2 维持在 94%~ 98% ;氧流量 0 .5L/min时SpO2 维持在90 %~ 95 % ,用氧浓度2 1.6%~ 45 .8% ;箱式吸氧和鼻导管吸氧时浓度较低。 [结论 ]面罩吸氧适合低出生体重儿 ,可替代头罩吸氧 ,是早产儿理想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美芳 《家庭护士》2009,7(13):1181-1181
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具有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提高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缩短病程,降低伤残率等功能.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是将患儿置于婴儿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婴幼儿在氧舱这特殊环境下,易出现恐惧、哭闹不安、翻动以至声音嘶哑、大汗淋漓等表现,家长对此有所顾虑,甚至个别家长要求停止治疗.我科采用由专人具体操作,观察并配合辅助疗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成功进行了138例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无一例意外情况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  殷勤 《护理研究》2004,18(7):1135-1138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方式对早产儿呼吸和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选择较适宜的氧疗方式。[方法]选取不同型号头罩、面罩及箱式吸氧方式,并给予不同氧流量,利用NAXO2NODELON-25AE型氧浓度测定仪分别测试氧浓度,根据用氧公式计算鼻导管吸氧的氧浓度;另选取20例早产儿,根据头罩、面罩测试的安全范围给予不同方式氧疗,并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面色。[结果]采用不同型号的头罩吸氧其氧浓度高,容易发生氧中毒;使用面罩吸氧时,面罩距离患儿鼻面部5cm、氧流量1L/min时,SpO2维持在94%~98%;氧流量0.5L/min时SpO2维持在90%~95%.用氧浓度21.6%~45.8%;箱式吸氧和鼻导管吸氧时浓度较低。[结论]面罩吸氧适合低出生体重儿,可替代头罩吸氧,是早产儿理想的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氧气吸入是缓解缺氧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缓解缺氧的方法有:呼吸道给氧、静脉给氧。呼吸道给氧又包括;面罩吸氧、鼻塞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泵吸氧、头罩吸氧、氧帐吸氧、呼吸机吸氧、高压氧吸氧等。临床常用的氧气吸入法有:面罩给氧、鼻塞给氧、鼻导管给氧。现就这三种吸氧方法常见问题及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舱吸氧管细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氧舱内接受治疗的患者,虽然每人都有自己固定使用的吸氧面罩,但输氧管却不固定使用,输氧管与吸氧面罩的连接处容易受到污染,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隐患。为了解吸氧管污染情况,以便采取控制措施,我们对高压氧舱的吸氧管进行了监测。1方法采样方法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  相似文献   

13.
<正>手术过程中持续吸氧是一项重要且常用的治疗措施。面罩吸氧是一种常用的给氧方式,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所用面罩给氧时,因患者体位不同等原因导致面罩不能有效固定,不能持续有效供氧。为确保手术患者吸氧安全,我们对面罩吸氧固定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将一次性口罩以中点为圆心,用剪刀剪一个直径为3~5 cm的孔,将面罩连接氧气管的一端从口罩中点圆孔径中  相似文献   

14.
李书红  李爱花  于海燕  席翠芳 《护理研究》2006,20(35):3286-3286
临床最常用的吸氧方法是鼻导管吸氧,但对于鼻腔疾患、不能耐受经鼻吸氧以及婴幼儿则不宜采用此法。鉴此,笔者特制一种简易氧气吸入面罩,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底部钻一小圆孔,将剪去鼻塞的导管自底部插入罩在口鼻处,在杯子对称的两边系一细绳套在头上即可。每日更换1次。对不配合的婴幼儿,可加大氧流量后放在口鼻边吸入。2优点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②避免了插入鼻腔引起的不适;③此法适于口鼻同时吸氧。介绍一种自制简易氧气吸入面罩!8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李…  相似文献   

15.
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我们用高压氧舱一次性的专用面罩制作成一种既可吸氧又可雾化的面罩,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董艳  赵玉  唐剑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68-1969
[目的]探讨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高压氧科2011年1~8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病人的有关资料,观察加压氧舱内治疗人数、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分析舱内漏氧的原因.[结果]舱内人数越多或一级连续供氧气管切开的患者越多,越易造成舱内氧浓度的升高.[结论]正规执行高压氧治疗操作规程,可控制舱内氧...  相似文献   

17.
正高压氧治疗对于脑外伤病人,不仅能够使昏迷病人促醒,还能够修复损伤的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促进病人的恢复。但脑外伤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往往带有气管切开,无法使用常规的面罩吸氧,以致病人不能早期有效地进行高压氧治疗。因此我们设计了L型吸氧连接管应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舱目前有两种治疗舱,纯氧舱多是单人舱,氧气加压后患者吸舱内氧,其浓度可高达80%以上;另一种是多人舱,空气加压面罩吸氧,舱内氧浓度不能超过25%.60年代开始使用高压氧治疗以来发生的事故多为火灾,因此,防火已成为保证高压氧舱安全运行的关键.我院高压氧舱自1988年3月正式启用以来,已开舱6763次,治疗病例7万余人次,机器一直运行良好,保证了患者的绝对安全,其原因是1舱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是治疗糖尿病足的辅助疗法之一,一般是采用单人纯氧舱治疗。自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我院已收治糖病足患者20例,采用自制“脚套”局部高压氧治疗,收到良好治疗效果。1材料取塑料营养袋1个(高约50cm,底宽约30cm),吸痰连接管1条,成人吸氧面罩1个,吸排氧连接管1个,排氧管1条,正反面缝制尼龙粘扣1条。2方法(1)用吸痰连接管插上营养袋底部输液管口,即另一端可连接一级供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术后患儿近距离面罩吸氧与单鼻塞吸氧管吸氧的配合程度及效果.方法 将19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给予单鼻塞吸氧管吸氧,观察组给予近距离(面罩距离口鼻1~2cm)面罩吸氧,比较2组吸氧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及2组患儿吸氧期间的配合程度.结果 2组吸氧后5 min及10 min的脉搏氧饱和度均优于吸氧前,其他指标与吸氧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所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吸氧的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近距离面罩吸氧应用于患儿能够获得更好的配合,同时也能很好的改善手术后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