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为清热化痰降气常用方剂。温胆汤源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胆寒。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温胆汤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乏等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治则,将其用于卒中后抑郁、头痛、失眠、眩晕症等,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正温胆汤,据考最早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靖康之后该书亡佚~([1])。其方药组成"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腑·胆虚第二》。现代临床所用温胆汤多出自宋代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其在《备急千金要方》基础上加茯苓、大枣二味,"半夏、竹茹、枳实(面炒)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炙)一两,茯苓一两。上锉散,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新用     
温胆汤原出自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后为《千金方》、《外台秘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而得以存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较之《集验方》稍有变化,主治由“胆虚寒”扩展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而为后人所习用并灵活加减变化形成温胆汤类方。本方名虽仍为温胆,其功用实为清胆,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笔者宗其旨义,用于治疗多种顽疾杂病,古方新用,异病同治,获取良效,现不揣愚昧,择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的应用概况郸城县人民医院(274700)王淑梅山东中医学院(250014)苑嗣文关键词温胆汤;临床应用;综述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逸《千金要方·眷十二·胆虚寒篇》,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生姜组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首先见于《千金要方·胆虚实篇》:"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桔皮一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哎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由半夏、桔皮、积实、竹茹、甘草、生姜六味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所引起的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获等一两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呢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痛等证.它是从《备急千金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适用于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之证.20余年来,笔者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郭同斌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236400)关键词温胆汤神经官能症咽感异常癔病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原方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临床用于神经官能症、咽感异常、癔病等病症,均获良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1神经官能症符某,女性...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联庆  王梅  宫丽莉 《陕西中医》2004,25(3):272-273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为现代临床通用方。主治胆虚痰热内忧之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涎。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症、心血管神经官能合症、高血压脑病、支气管炎、胆囊炎等 ,效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方药分析及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胆汤是中医常用方剂之一 ,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疗效颇佳 ,现就温胆汤使用中的一些经验报告于后 ,仅供同道参考。1 溯本探源温胆汤在《金匮要略》中始见初形。即由橘皮竹茹汤和半夏茯苓汤化裁而来。在《千金要方》卷 12胆虚实门所记载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六药组成。”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则加入茯苓、大枣以健脾化湿、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扩大到“心胆虚怯、触事易惊 ,梦寝不祥、或异象感惑、逐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 ,涎与气搏 ,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之、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于唐·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之温胆汤的药物组成为:半夏二两、生姜四两、桔皮三两、枳实二两、竹茹二两、甘草一两,共六味药物。宋以后医家减率温元生姜,加甘淡之茯苓和甘平大枣而成。既能宁心安神,又可健脾化痰。原方之功能主治,《千金·胆腑·胆虚寒》谓“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胆寒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10.
正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张仲景的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茯苓、大枣,共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为现代临床通用方。主治胆虚痰热内忧之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诞。笔者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温胆汤是一首以脾胃为中心,可作用于诸脏腑的有效祛痰名方,多数医家认为本方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而《外台秘要》、《医方集解》等书却记载本方出自南北朝姚僧垣的《集验方》。古代医家记载温胆汤可用于多种疾病中,如《集验方》:"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虚烦证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源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一书。其功能清胆和胃,祛痰止呕。治胆虚痰热上扰的虚烦不眠之症。“温胆汤……,温之者,实凉之也”。此为世医所皆知,但笔者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其它疾病的治疗屡收效验。1冠心病例1:支××,女,68岁。形体肥胖,...  相似文献   

13.
文曦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4):197-197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虚烦不眠等病。笔者临床体会该方用途极广,对痰瘀致病的病症,用之得当,常收佳效。今例举治疗脑积水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之出处,众方书认为源于《千金方》,然后世多以《三国方》所载之药用于临床。尽管《三因方》中未命其汤名,实际上是由《千金方》之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桔皮,生姜、甘草)加茯苓、大枣所组成。惟目前仍有些人误认为温胆汤是由二陈汤衍化而成,实属欠妥。前者出自唐代,后者出自宋代,年代先后有殊。足少阳胆经络于肝,肝胆相照,互为表里。《医述》云:“气以胆壮,邪不能干。”胆虚则怯,善太息,遇事不决,少寐多梦。  相似文献   

15.
刘玉  董刚  钟秀娟 《光明中医》2009,24(4):721-722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临床多用<三因极--病症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较<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等症,临床应用广泛.用温胆汤治疗子时病症,是笔者根据针灸治疗中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疾病,常可提高疗效,使一些用常规取穴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症,用此方法后往往取效较捷,因子时(23点-1点)正是胆经所主时,故试用温胆汤治疗子时心悸、胃痛、哮喘、手指疼痛之病症,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温胆汤源于姚僧垣《集验方》,外台秘要》谓“出第五卷中”。有关温胆汤的命名及治疗病证,后世医家持不同的看法,但孰是孰非,尚无定论,因此有必要作深入地探讨。纵观有关中医文献可以看出,多数医家认为温胆汤之“温”,乃温和之“温”,非温凉之“温”。亦即指胆腑功能而言,非谓药性。其依据是胆以温为候,而本方药物寒凉,并无温胆之品。由是以方测证,认为温胆汤是治疗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惊悸,口苦呕哕的方剂。笔者略述己见,望同道施教。一、温胆汤的寒热属性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主、辅、佐、使,其寒热属性决定于按主、辅、佐、使配伍后的整体。温胆汤究竟属寒属热,亦得从它的方药组成来看。而后世方书沿用的温胆汤是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依据《备急千金要方》所载(治证、用药与《集验  相似文献   

17.
柴胡温胆汤是由《伤寒论》小柴胡汤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合方而成,其中小柴胡汤之功重在足少阳胆,而温胆汤之治偏于足阳明胃。两方合用共奏和解少阳、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功。李素领教授运用异病同治理论灵活加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失眠、眩晕、胃脘痛、胸痹、耳鸣等病症。每获效验。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在临床应用上较为广泛,在治疗神志病方面亦属常用。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方》,用以治疗病后胆寒不眠之症。但后世各种方书,颇与此见解不同,如汪昂的《医方集解》中说:“胆为清净之腑,又为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并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意为温胆汤之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亦即因胆热而凉之。方中用二陈和胃化痰,加竹茹以清膈上;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清痰除则胆气自清矣。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在临床上多用此方治疗胆经饮热所致  相似文献   

19.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方由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茯苓组成,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去大枣加黄连而成,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临床运用得当,可以治疗痰热内扰所致多种病症,尤其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李书元温胆汤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生姜、枳实、竹茹、甘草组成。原方无茯苓,后世医家沿二陈汤之制,加入茯苓。诸药共凑清热化痰,和中止呕之功。该方是治疗胆虚疾热上扰而致虚烦不得眠症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