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和引起脊髓灰质炎爆发的情况,循环VDPV(cVDPV)出现和传播的危险因素,cVDPV分离株的特性及实验室监测,cVDPV对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有3个血清型.VP1是脊灰病毒衣壳蛋白之一,它有4个抗原决定簇,可以诱导中和抗体,具有血清型特异性.脊灰病毒由于其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缺乏严密的自我校正功能,在自身复制过程中精确性下降,因此,会产生很多点突变,出现一些VP1区核苷酸突变热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脊灰,但因OPV病毒在人体肠道内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突变,导致其神经毒力回升,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和出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使全球多次发生循环VDPV事件,对消灭脊灰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有关学者建议停止使用OPV,改用脊灰灭活疫苗或两种疫苗相结合的序贯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和引起脊髓灰质炎爆发的情况,循环VDPV(cVDPV)出现和传播的危险因素,cVDPV分离株的特性及实验室监测,cVDPV对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斯托尼布鲁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减毒或无毒力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能有效去除小鼠中的成神经细胞瘤,即使此小鼠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  相似文献   

6.
林伟池  姚昆华 《云南医药》1996,17(5):331-332
于1994年~1995年间,我们采用滑石粉──硅藻土夹心层法监测了昆明市盘龙江、大观河水中的肠道病毒,经脊灰病毒定型以及T特征试验和抗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中和分析,鉴定为脊灰Ⅲ型和Ⅰ型疫苗病毒。本文结果可供我国消灭脊灰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建立测定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滴度的结晶紫染色法,并对该法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PV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仪确定P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并验证该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分别采用建立的结晶紫染色法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测定66批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将细胞板浸泡液盲传3代,观察培养物的CPE,并通过逆转录PCR确定病毒灭活情况。结果 用建立的方法测定理论滴度8.00、6.00和4.00 lgCCID50/ml的PV样品,回收率为98%~104%。细胞板内和板间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7.85%,同一工作日和不同工作日测定结果的CV分别不超过6.44%和5.27%,不同实验人员测定结果的CV不超过5.10%。该法测定PV滴度的线性范围为2.00~8.00 lgCCID50/ml。该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以不同细胞浓度(F=1.624,P=0.215)或不同培养时间(F=2.731,P=0.055)培养对PV滴度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该法与显微镜观察法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918。实验用细胞板的浸泡液在Hep-2细胞上盲传3代后,培养物未观察到CPE,逆转录PCR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结晶紫染色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适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测定。  相似文献   

9.
一旦证实消灭了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那么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常规免疫的公共卫生利益相比,由OPV所致的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由传播的疫苗源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暴发引起的疾病的负担将日益凸显.为了确保脊髓灰质炎永久性消灭,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最终停止OPV常规免疫计划.世界正进入脊髓灰质炎的消灭及确证阶段,因此,为OPV停用所作的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为其安全停用OPV的危险性管理体系也在制定中.此体系包括:所有已知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及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生物安全防护;建立国际OPV储备;确保在证实脊髓灰质炎消灭后,有一个持续的全球监测和反应机制;在决定继续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免疫的国家中,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为了最终达到全球同步停用OPV,需要同一水平的国际性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展现胜利曙光之时,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GPEI)发布了新制订的《2013-2018年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战略计划》.此文介绍了战略计划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患者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VDPV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大便标本分离病毒;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主动搜索;对患者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大便标本带毒情况调查;开展应急免疫。结果该病发病症状属于AFP,并从其标本中分离1型VDPV病毒和2型疫苗病毒,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大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无VDPV;当地OPV3接种率偏低。结论该VDPV患者未在当地造成循环;今后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维持高水平的OPV3接种率,保持AFP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加强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此文介绍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前广泛使用的两种脊灰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现场效果、保护作用持续时间等,以及WHO对脊灰疫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此文介绍了目前全球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球引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进展和2016年4月全球同步将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更换为二价疫苗的方案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在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CDC的指导下,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制订调查提纲,研究控制措施,并深入现场调查,包括病例调查及免疫功能测定,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评估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采集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测定,对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型和型内鉴定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率调查与评估等。结果病例确认为VDPV病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该VDPV病例所在村OPV3接种率为75.86%,所在乡镇及周围相邻乡镇接种率OPV3接种率为85.56%~91.01%,平均为87.78%,不同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当地医院未发现AFP病例漏报;适龄儿童第一轮OPV应急免疫接种率为95.05%,第二轮则为98.85%;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和VDPV病例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Ⅵ级应急响应,重点开展了应急免疫活动,适龄儿童OPV应急免疫接种率达到目标,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严谨规范,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Sabin株毒种制备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生产工艺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制备3价Sabin株IPV(Sabin strain IPV, sIPV)。通过ELISA检测D抗原含量。...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张振国  郭玉  张俊棉  陈玫  张富斌 《河北医药》2009,31(11):1370-137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例的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临床分类由省级AFP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7年7月河北省发生了1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临床表现类似脊灰,在对病例及接触者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时,发现VP1区与脊灰疫苗(Sabin)株脊灰病毒相比有0.77%-0.88%的核苷酸变异。患儿发病前未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但与本村有免疫史健康儿童有接触史。结论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此文介绍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目前国际上使用的2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效果以及WHO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主要依赖于口服减毒活疫苗(OPV),在OPV成功控制了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发生于疫苗接种者或其接触者的脊髓灰质炎病例以及由疫苗相关毒株引起的病例罕见,多年积累的资料表明,灭活疫苗(IPV)也能控制脊髓灰质炎,而且,没有与这种疫苗使用有关的危险性。本文还叙述了发达国家改变疫苗策略的原因以及全球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状况,并对未来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9.
20.
从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约12周的1名2岁男孩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Sabin3/Sabin2/Sabin3(S3/2/3)型问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