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陈洁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9,4(4):30-31
脑卒中是发病率较高的疾患之一,其致残率特高。为使脑卒中后遗偏瘫患者及时恢复生活能力,我院积极开展以个人医疗体操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老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兹与同道们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康复对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运用手法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康复对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运用手法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戚月玲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6):85-85
脑卒中患者渡过了危险的急性期后,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而在制定最佳治疗康复方案中,医疗体操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FMA评分相比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并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卒中后瘫痪肢体早期康复的最佳康复路径技术应用,并与临床一般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脑卒中瘫痪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路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实施一般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护理等,没有明确的康复路径干预;康复路径护理组28例,采用康复护理路径表单,结合病情,严格按照Brunnstorm分期设计的康复路径执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康复路径护理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较常规护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利于脑卒中偏瘫肢体的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功能前伸试验(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中的效度和信度,为FRT在临床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RT、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以及MAS运动功能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来检验FRT方法的效度;采用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FRT方法的信度。结果FRT与Lindmark站立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站立平衡功能评定法之间呈高度相关(P<0.01),与MAS之间具有高度相关(P<0.01);FRT方法组内相关系数ICC=0.889—0.939,组间相关系数ICC=0.865—0.946;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定分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R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定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且能够反映动态的平衡功能变化过程,在临床康复评定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减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有 1/ 3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 ,在 3个月内不能行走。为了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 ,治疗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患者进行训练。但传统的康复治疗如传统的增强肌力和单一运动训练的方法、神经促通技术、带有共同运动的Brunnstrom技术、带有螺旋和对角线运动的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NF)或带有反射抑制性的神经发育 (Bobath)疗法等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他们不得不帮助患者转移体重和维持平衡。目前 ,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减重训练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1减重训练减重训… 相似文献
10.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Bobath技术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疗效 ,多数作者认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1— 3 ] 。因此 ,我们重点观察了早期和晚期实施Bobath技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 5例脑卒中患者为我科 1996年— 2 0 0 0年住院患者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 ,并全部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进行康复治疗时均经过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 4 2—78岁 ,平均 5 8.6岁 ;其中脑出血 2 2例 ,脑梗塞 2 3例 ;右侧偏瘫 18例 ,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运动和运动想象时大脑血氧反应的变化以探讨运动和运动想象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和评价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4名健康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32名,运动想象组32名。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运动组受试者安静时和运动时大脑皮质的血氧代谢相应变化情况,以及运动想象组受试者安静时和运动想象时大脑皮质的血氧代谢相应变化情况,并将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①运动时,大脑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而还原血红蛋白下降。②运动想象时,也呈现大脑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增加,而还原血红蛋白下降。与安静时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想象与实际运动同样会提高大脑皮质血氧饱和度,改善相应区域大脑皮质血氧供应。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6个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进程。方法:对30例患者于急性期至病程6个月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ADL评测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评测分别于治疗前、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比较各阶段康复疗效。结果:上肢、腕、手、下肢运动功能和上、下肢ADL各阶段均有显著改善(P<0.01),FM各阶段恢复程度比较,上肢、手、下肢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腕活动P<0.05,第二阶段优于第一阶段。第二、三阶段下肢恢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上肢、腕、手恢复明显较前一期减弱(P<0.01)。ADL各阶段改善程度比较:下肢第二阶段改善明显优于第一、三阶段(P<0.01),上肢第三阶段提高明显减慢。结论: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相关ADL在前6个月持续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前3个月明显优于后3个月,但下肢改善无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非流畅型失语症患者语言激活时左前额皮层血氧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NIR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IRS检测认知激活状态大脑功能性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监测脑血管病(CVD)失语症组、CVD非失语症组及正常人组共36名被试语言活动时大脑左前额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应变化,并将CVD合并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参数变化与正常的成年人及脑血管病未合并失语症患者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①NIRS参数的变化在CVD非失语症组及正常人组中均各有50%被试呈现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同时上升。而还原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或稍有下降。②CVD失语症组中50%的被试、CVD非失语症组与正常人组各有16.7%被试显示随着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的增加,还原血红蛋白亦有所增加。结论:语言激活在各组被试的左前额皮层的脑血氧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呈现多样性,失语症患者的还原血红蛋白随着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的增加亦有所增加,提示失语病人的左前额皮层在语言任务期间比非失语病人利用更多的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在训练前后均进行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流速(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Barthel指数(MBI)ADL能力(ADL)评定、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生存质量评定。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FVC、PEF)、血氧指标(Pa O2、Sp O2)、简式FMA评分、MBI、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肺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以及生存质量,可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针刺康复方案。方法 对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1日两次,巨刺、与非巨刺交替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法和修订的Bathel指数法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治疗3个月后,BrunnstromⅣ期以上62.90%,ADL积分60分以上56.45%。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Brunnstrom分级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和3个月间分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每日两次巨刺与非巨刺交替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尤其适应于早期(2个月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央区脑膜瘤患者和对照组手指运动相关的脑激活部位之区别,探讨脑功能重组的机制。方法对1例脑膜瘤患者和2例对照进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查。试验采用模块设计、单手对指任务,经数据处理、统计和脑功能区定位,比较患者和对照激活区域的差别。结果对照组进行单手运动时对侧大脑半球运动区激活,脑膜瘤患者右手运动时左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激活,而左手运动时右侧半球(患侧)在肿瘤后外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通道出现较弱激活,而左侧半球(健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补充运动区、运动前区出现较强激活。结论功能性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查可检测中央区脑肿瘤患者手部运动相关的脑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18.
吴淑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4):18-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I、FM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S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心理状况、躯体功能上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升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新兴的脑功能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氧活动水平变化间接反映神经活动强度,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但相关临床应用尚无标准化试验范式与技术指标。本文从方法学角度梳理fNIRS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常用任务态范式与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了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5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y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FMA和WM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FMA和WMF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FMA和WMF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通过上肢运动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