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 1的影响 .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84例CHF患者 (培哚普利治疗 4 2例、常规治疗 4 2例 )治疗前、后及 30例健康人血清中Fas/Apo 1水平 .结果 :①与健康人相比 ,84例CHF患者Fas/Apo 1水平显著升高 [分别为(0 .10± 0 .0 4 ) μg·L-1和 (0 .2 0± 0 .0 7) μg·L-1,P <0 .0 1],CHF患者Fas/Apo 1水平随着心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as/Apo 1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0 .2 0± 0 .0 7)μg·L-1和 (0 .2 1± 0 .0 7) μg·L-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中Fas/Apo 1降低更为明显 [分别为 (0 .12±0 .0 4 ) μg·L-1和 (0 .15± 0 .0 5 ) μg·L-1,P <0 .0 1].结论 :CHF患者血清中Fas/Apo 1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培哚普利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的机制有关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CHF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按西医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应用心衰合剂方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脑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值、细胞凋亡相关因子sFas/Apo-1、sFas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NP下降、LVEF上升、LVED下降,治疗组BNP下调与LVE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sFas/Apo-1、sFasL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sFas/Apo-1及sFas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衰合剂能够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脑钠肽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周有华  杨新玮  姚震  陈小盼  钟江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12-2012,201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病人62例,正常对照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水平。CHF组又分为对照亚组和治疗亚组,对照亚组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亚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贝那普利片口服6个月(10mg/日),对比两组病人的LVEF、hs—CRP和抵抗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CHF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P〈0.01),血清hs—CRP、抵抗素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CHF对照亚组比较,CHF治疗亚组病人LVEF进一步改善(P〈0.05),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抵抗素可能在CHF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贝那普利可以降低抵抗素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Apo-1)水平的变化及其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sFas水平,分析其与SLE评分(SLEDAI)、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血浆sFas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LEDAI评分高的SLE患者血浆sFas水平高于SLEDAI评分低者(P<0.01);血浆sFas水平与SLEDAI、血沉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清C3水平(P<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SLE患者的血浆s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且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对氧自由基(OFR)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正常对照组及90例老年CHF患者,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组,两组共治疗4周,对照组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及BNP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CHF病人治疗前后NYHA分级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川芎嗪组治疗前SOD,CA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LPO,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川芎嗪组治疗后SOD,CA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1);MDA,LPO,BN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CHF病人治疗后NYHA分级及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但川芎嗪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川芎嗪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能降低BNP水平,从而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血浆BNP,SOD,CAT,MDA,LPO浓度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49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北京降压0号或氨氯地平1。2片,每日1次,治疗8周。比较两组血压变化、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凋亡促进因子(sFas/Apo-1)血浆浓度的变化及8周期间的人均费用。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北京降压0号组2~4周的降压效果更明显;治疗后sFas/Apo-1的血浆浓度两组均显著下降,但氨氯地平组程度显著;治疗人均费用北京降压0号组约为62.2元,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的403.2元(P〈0.01)。提示北京降压0号降压效果同氨氯地平,同时具有抗凋亡作用,且治疗的人均费用明显低于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病因的相关性,分析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80例老年CHF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组,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42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检测血清尿酸水平(采用尿酸酶法)。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结果不同病因所致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升高(P〈0.01),且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衰组较其他病因组升高显著(P〈0.01)。按心功能分级三组间组组比较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显著(P〈0.01)。心衰纠正后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且随心衰加重而升高明显,血清尿酸水平为测定老年心衰患者特别是冠心病和高心病心衰严重程度及评定疗效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何冬英  吴亦  李新平  吴健媛 《浙江医学》2007,29(6):535-536,539
目的 为观察脑梗死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以及高压氧治疗后血清NSE的变化,判断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42例,分别测定发病第1、2、3、12天的血清NSE水平,采用5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NSE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N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HBO治疗组第2、3、12天血清NSE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第2天P〈0.05,第3天,第12天P均〈0.01)。结论 NSE可以作为反映脑梗塞患者脑细胞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减轻脑梗死病情。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4倒,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安验(ELISA)检测外周血清IL-4与IFN-γ水平;并用同样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HSP惠儿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黄芪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能调节过敏性紫癜惠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改善惠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对患者治疗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抑制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心力衰竭(HF)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代谢药物曲美他嗪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的影响。方法:79例HF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6例)和曲美他嗪组(43例),标准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曲美他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清Fas/APO^-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血清Fas/APO^-1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曲美他嗦组较标准治疗组增加显著(P〈0.05)。Fas/APO^-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曲美他嗪联合经典HF治疗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利用,改善心功能并提高HF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心衰患者59例,平均年龄(65.41±10.16)岁;心脏病心功能代偿患者30例,平均年龄(62.13±8.47)岁;正常人31例,平均年龄(62.26±9.95)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采用ATLHDI3000超声心动图仪(探头2.5MHz)测定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并计算左室重量(left ventricular massweight,LVMW),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评价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1)心衰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心功能代偿组和健康对照组(P〈O.05),而且心衰组内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亦升高。(2)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324,0.285,P均〈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结论】研究表明心衰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常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冠心痛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冠心痛心功能正常患者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一氧化碳(CO)水平差异,进一步探讨HO-1/CO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以72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HO-1浓度,Chalmer S法检测血清CO浓度;通过心力衰竭调查表记录入两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肝肾功能、血脂、NT-proBNP、BNP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观察组血清HO-1水平(8.13±0.27) ng/mL高于对照组(2.80±0.52)ng/mL;观察组CO水平(0.35±0.06)mg/L低于对照组(0.59±0.0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O-1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P<0.01),而CO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加重血清HO-1水平高表达,内源性CO因心力衰竭加重后消耗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脑钠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普伐他汀治疗组(30例),剂量为、10rag,每晚1次,疗程8周,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BNP浓度和总胆固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浆BNP浓度由(218.6±64.2)pg/mL降至(149.4±50.1)pg/mL(P〈0.01);LVEF由(34.4±3.4)%升至(45.4±4.9)%(P〈0.05),LVDd由(65.5±5.1)mm降至(45.4±4.9)mm,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普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F增加存在良好的负相关(r=-0.71,P〈0.01),而与LVDd减小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血浆BNP可作为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应用雷米普利和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比索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在入院和治疗后6个月时检测心脏超声和外周血AngⅡ、ET-1及NO含量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LVEF增加、LVEDD缩小(P<0.05,P<0.01);雷米普利组与比索洛尔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组较另外2组改善明显(P<0.05)。各组血浆AngⅡ及ET-1水平降低及NO含量增加(P<0.05,P<0.01),雷米普利组与比索洛尔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组较另外2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雷米普利和比索洛尔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左室重构,降低血浆AngⅡ及ET-1水平,增加NO水平,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贫血患者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变化及干预。方法:检测入选的319例CHF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CHF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结果:随着CHF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其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则逐渐升高;CHF贫血组的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CHF非贫血组(均为P<0.01);CHF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呈负相关(P<0.01)。治疗后的结果显示,CHF贫血患者在贫血纠正后,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恢复到非贫血组患者水平。结论:CHF患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的升高参与了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纠正贫血,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sFas/Apo-1、sFas和FasL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关系。方法选择CHF患者276例作为CHF组,NYHAⅡ级88例,Ⅲ级106例,Ⅳ级患者有8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UA水平和RDW,同时比较CHF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的血清UA水平和RDW。结果治疗前,CHF组血清UA水平和R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CHF组患者血清UA水平和RDW逐渐升高(P〈0.05)。治疗后,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清UA水平和RDW均明显下降(P〈0.05),且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清UA水平和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显效和有效的患者血清UA水平和RDW均下降(P〈0.05),治疗无效的患者血清UA水平和RDW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和RDW可以判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极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和胸腹水可溶性 Apo- 1/ 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15 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2 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以及 12 9例不同性质胸腹水可溶性 Apo- 1/ Fas浓度变化。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血浆可溶性 Apo- 1/ Fa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0 .0 5 ) ;急性白血病和 MM化疗完全缓解时 Apo- 1/ Fas水平显著下降 (P<0 .0 5 ) ,无效和复发病例均为高值。在实体恶性肿瘤中血浆可溶性 Apo- 1/ Fas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转移性癌显著高于非转移癌 (P<0 .0 1) ,术后好转或放疗后缓解患者较术前或放疗前明显回落 (P<0 .0 1) ,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 (P<0 .0 1)。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可溶性 Apo- 1/ Fas水平明显增高 ,并明显高于结核性和漏出性胸腹水 (P<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和胸腹水可溶性 Apo- 1/ Fas水平明显升高 ,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观察其水平变化 ,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病理过程 ,鉴别胸腹水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T-proBNP)对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检测122例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随访2年,记录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1)共入选慢性心衰患者122例,随访时间平均(279±237)d,发生心脏事件50例,其中死亡17例,心衰失代偿再入院33例,72例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心脏事件组的NT-proBNP[5 059.00(965.80~27 793.00)pg/m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1 897.50(65.18~12928.00)pg/mL,P<0.01)];(2)NT-proBNP>2 917 ng/L组的死亡14例(21.21%)、再发心衰20例(30.30%),NT-proBNP水平≤2 917ng/L组死亡3例(5.35%)、再发心衰13例(23.21%);Chi-Square检验显示,>2 917 ng/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2 917 n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2 917 ng/L组的生存曲线高于NT-proBNP>2 917 ng/L组,而且两条曲线在各时点都没有发生交叉,log-rank检验P=0.001,Chi-Square10.28;(3)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做NT-proBNP对预后判定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71~0.839)(P=0.000),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75.5%,阴性预测值为24.5%;(4)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慢性心衰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用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 将6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10g静滴,每日一次,疗程14do应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B两组CHF患者抗心衰药物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DP能降低CHF病人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