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是临床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尽管术后可能造成患者术侧舌肌萎缩而导致吞咽、咀嚼及言语障碍.除了经典的舌下神经-面神经端端吻合术,还有旨在保留术侧舌肌功能的变通术式.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标准精确评估手术疗效,指导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修复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面神经端端吻合、神经移植、对侧面神经跨接、神经转接以及筋膜悬吊、游离肌肉植入术、肌肉移位术和整形手术等.当面神经中枢端近脑干处缺损时,神经转接术可能是最好的修复方法,其中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应用最为广泛,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已被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目前除传统的舌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外,还有保护舌功能的几种改进术式,但对其手术时机、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术式的优劣等问题尚无共识。  相似文献   

4.
神经替换术治疗面神经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目前用以治疗面瘫的各类神经替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等进行综述。认为替换术治疗面瘫的效果不如直接面神经端端吻合或自体面神经移植。仅于因面神经近心缺失造成的不可逆完全性面瘫,且技术上利用其近民端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神经移植术无法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并同时有完整的患侧面肌结构和合适的供体神经时方可施行。目前最常有的神经替换术式为舌下-面神经吻合术和半舌下下-面神经吻合术。但临床工作中应谨  相似文献   

5.
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术中切断面神经常属不可避免,对于面神经复活来说,直接进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其结果优于其他任何类型神经吻合术。自乳突部位将面神经改道,再行端端吻合术可于听神经瘤术中同期完成。作者自1977年10月至1990年10月为19例患者行听神经原发肿瘤切除,术中因肿瘤累及面神经而有意切断,少数则无意损伤致面神经离断,随即实施面神经端端吻合术。随访超过18个月,16例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House分级达Ⅳ级以上。避免了进行二期较大范围的神经吻合术,且不致因Ⅶ、Ⅻ颅神经吻合而导致Ⅻ颅神经缺损。作者建议在切除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切断的处理缺乏训练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左耳廓下发现肿物1年,于2002-10-25以左耳廓下肿物性质待查收住院。检查左耳垂下方可触及直径3cm肿物,质韧,稍活动,无波动感,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查血IgE为28.7Tu/ml;嗜伊红细胞为0.198×10~9/L,局麻下行肿瘤探查切除术,左耳垂下切口,分离肿瘤,发现肿瘤无包膜,与周边组织关系较紧密,内侧接近茎乳孔。小心将肿瘤与面神经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结果为上皮样(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手术中出现同侧面瘫,术后3小时面瘫完全恢复,术中发现面瘫可能与术中牵拉面神经有关。术后病理切片诊断(图1,2见附4页)与冰冻病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切术已成为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标准术式.术后遗留面部凹陷畸形及常见的局部味觉性出汗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工作生活和社交带来负面的影响.作者对2004~2005年采取了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治疗的1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5种神经修复术治疗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4月治疗外伤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38例 ,病程从损伤即刻至 2年不等。资料完整者 35例 ,其中行神经减压术 8例、颈襻主支喉返神经吻合术 16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 6例、颈襻神经肌蒂埋植术 3例、颈襻神经植入术 2例。手术前后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病程 4个月内神经减压 5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 ,4个月以内 1例、以上2例及颈襻主支吻合组、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则未恢复声带运动。但上述 3种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 ,满意地恢复声带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对称性及正常黏膜波 ,声门闭合良好 ,嗓音恢复正常。颈襻神经肌蒂埋植术及颈襻神经植入术均能改善声嘶 ,但无恢复正常病例。结论 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以神经减压效果最佳 ;②颈襻主支吻合术、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 ;③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10.
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喉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喉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喉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喉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吻合术的解剖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主十行走于狭窄的骨管中,而且神经纤细,行程曲折、复杂。外伤、肿瘤侵犯、中耳手术等均可造成面神经损伤导致面瘫.常须手术治疗才能恢复面神经的功能。.如为面神经水肿、面神经管内出血或有骨折片压迫等可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完全离断而无神经缺损时可做端端吻合术,面神经完全离断合并神经缺损不能直接吻合或吻合时张力过大时,应做神经改道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本文对颞骨内面神经改道吻合术相荚解剖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肿瘤术后面瘫的效果。方法6例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均行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评估House Brackmann(H B)分级和舌下神经功能。结果术后1年H B III级2例,H B Ⅳ级3例, H B V级1例。静态面部张力4例患者在吻合术后6个月改善明显,1例患者在吻合术后 9个月改善,1例患者在吻合术后1年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侧舌肌瘫痪萎缩,发音和吞咽功能均正常。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可改善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的面部张力和面肌功能,借助神经监护可尽量减小对舌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报告1987~1996年间收治27例损伤性面瘫病例的治疗经验。男19例,女8例,年龄5~40岁。面神经损伤原因包括颞骨骨折10例,医源性损伤7例,砒霜腐蚀伤10例。治疗方式除1例迟发性面瘫经药物治疗外,余26例均经手术处理,术式为:经迷路;中颅窝;面神经隐窝等径路,进行病灶清除术(损伤性,炎性)及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术后随访半年~6年,22例明显好转,其中以颞骨骨折组疗效最佳。文内详细讨论了各种术式及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改良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改良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 Fisch氏侧颅底手术大“S”形切口 ,改良“整块”凿除颞骨为“分块状”磨除的方法 ,用显微电钻将乳突、外耳道、鼓部及岩部分块磨除。在手术显微镜下处理颅底、乙状窦、颈内动静脉、咽鼓管鼓口、面神经及迷路病变。转带蒂肌瓣修补术腔。结果 :14例中耳癌 ,4 /14例颈廓清术 ,2 /14例髁状突切除术 ,4 /14例腮腺切除术 ,3/14例面神经移植吻合术 ,术后 2年面神经功能达 ~ 级。 3/14例硬脑膜修补术 ,术后无脑脊液漏。 4 /14例迷路切除术 ,术后眩晕 5~ 9周好转。结论 :改良颞骨切除术安全彻底 ,并发症少 ,尤其对侵犯迷路、颞颌关节及颅底内病变更优于“整块”颞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面神经鞘膜瘤切除同期面神经重建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并行面神经鞘膜瘤切除同期行面神经重建术的42例面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面神经重建方法分为端端吻合术(A组,3例)、面神经移植术(B组,4例)、跨面神经移植术(C组,8例)、面神经-舌下/咬肌神经吻合术(D组,27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进行面神经功能H-B分级评估及Fisch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跨面神经移植术组(C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面神经功能(Fisch评分)优于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优于术后3个月(均为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吻合术组(D组)患者术后1年的面神经功能(Fisch评分)优于术后6个月(P<0.05);A、B两组病例偏少,故未对该二组Fisch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论 本组对象中多数面神经鞘膜瘤患者肿物切除同期行面神经重建后可获得较好效果,面神经功能恢复至稳定状态所需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仍在恢复中.  相似文献   

16.
外周面神经压碎性损伤已成功地在人体和豚鼠实验中得到恢复。临床上,面神经横断性损伤立即作直接的端一端吻合术可获得最好的运动功能,尤其在神经远端分支。但是,面神经损伤患者中只有小部分可行直接吻合术.绝大多数面神经损伤需其他修复方式。该研究以切断家兔面神经颊支,用三种不同方式分析面神经的再生,神经修复5周后观察肌肉的自发行为、电生理学表现及有髓鞘运动轴突数目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种修复方式为端一端直接吻合,自体神经移植及硅酮神经套管术。定量分析:9根家兔面神经各切除5mm节段,计算每段有髓鞘轴突总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侧颅底肿瘤手术的广泛开展,如何最大程度的保留面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逐渐成为该外科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就听神经瘤和前庭神经鞘膜瘤等手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一综述,旨在更好的了解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面-副及面-舌下神经吻合术治疗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外科治疗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副神经吻合术4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2例,术后2~10个月,面神经功能即始恢复,并能达到一定的满意程度。对术式的选择与疗效评价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术式,是否优于传统手术和微创理念,学界仍有不同意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容而不是微创,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对低危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腔镜下手术的初步探讨.本文就近年来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通常由眼科医师经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率较高(>80%)[1],但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留下面部瘢痕,手术操作较复杂。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不断改良,其效果与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相当,已经逐步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我科2008~2013年运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