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对婴幼儿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佝偻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照射组用中波紫外线照射仪治疗,对照组用VD3肌肉注射。结果 照射组治疗后Ca、25(OH)D3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波紫外线照射仪对婴幼儿佝偻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莲花  金春玉 《吉林医学》2010,31(32):5723-5724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外用丹皮酚,治疗组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辅以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能显著缓解玫瑰糠疹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法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进行照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的时间、病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起效时间、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法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探讨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浴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系统的治疗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0.05%他扎罗汀凝胶和卡泊三淳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30 min,3次/周,且照射前1~2 h予0.05%他扎罗汀凝胶外涂,1/上午,卡泊三淳搽剂,1/下午,治疗组卡泊三醇每周用量不超过60mL,对照组43例仅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30min,3次/周,两组均照射30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扎罗汀和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单独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其治疗头部银屑病用药及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2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口服自拟凉血解毒汤和照射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照组仅口服自拟凉血解毒汤,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pityriasis rosea severity score,PRSS),皮疹止痒、停发、消退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RSS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PRSS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止痒时间、皮疹停发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优于单用口服中药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给予局部封闭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组给予单纯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07%,对照组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封闭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窄谱中波紫外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婴幼儿佝偻病对喘息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将73例喘息性疾病与254例下呼吸道感染对比,了解两者患佝偻病的情况.再将喘息性疾病分为3组,第1组19例,伴有佝偻病,加用维生素AD(V-AD)和钙剂治疗,第2组18例,也伴有佝偻病,不用V-AD和钙剂,第3组36例,为单纯喘息,也不用V-AD和钙剂,观察3组疗效.结果 喘息性疾病婴幼儿伴有佝偻病的比例高于下呼吸道感染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第1、3组优于第2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第1组不如第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佝偻病与喘息性疾病有关,佝偻病导致喘息性疾病恢复更慢,加用V-AD和钙剂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维生素D、不同钙剂联合治疗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婴幼儿佝偻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使用维生素D联合铁锌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维生素D联合单纯钙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观察组患 儿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联合铁锌钙治疗婴幼儿佝偻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长期进行治疗不会对血红蛋白浓度造成影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章丽华  雷翠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98-1698
目的:探讨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与婴幼儿佝偻病的关系。方法:用BH5100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铜、锌、钙、镁、铁水平,操作严格按仪器要求进行。回顾性对196例已确诊的佝偻病婴幼儿为佝偻病组,与同一时期进行常规保健(排除患佝偻病,BALP<200U/L,近期没有应用维生素D及微量营养素)的婴幼儿163例为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佝偻病组血锌、钙、铁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镁较健康组高,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铜较健康组稍高,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佝偻病多伴有锌、钙、铁降低,血镁升高,补钙的同时要注意补铁、补锌,促进佝偻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各种钙剂治疗佝偻病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4-01~2005-01期间,在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婴幼儿,根据“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中的全国统一标准诊断确诊为轻度佝偻病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葡萄糖酸钙和凯思立D,每组患儿治疗前后均查血清Ca(mmol/L),P(mmol/L),BALP(U/L),PTH(pg/mL)。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a,P,BALP均明显上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每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血清PTH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较A组抑制PTH分泌更显著。结论钙剂多少对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无显著差异,所以治疗佝偻病与钙剂量大小无关,主要与VD3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骨代谢指标水平、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尿脱氧吡啶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及血磷、血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患儿效果显著,可调节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效果优于单用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μg,h;B组(实验组)术前15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5μg/h。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18、24h视觉模糊(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追加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术后1、3.6、12hB组镇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1或P〈0.05),18h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良率为64%,B组为96%,两组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12h内A组有18例需肌注哌替啶来缓解疼痛,B组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5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增强了小剂量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舍曲林联合脑功能治疗仪对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不伴严重躯体疾病的抑郁发作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舍曲林联合脑功能治疗组(40例,A组)和单纯服用舍曲林组(40例,B组),两组均给予服用舍曲林100 mg/d,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末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20项抑郁自评量表(SDS-20)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之间HAMD、SDS的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A组下降幅度明显,B组下降趋势平稳.两组的HAMD临床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7.2%、76.3%,SDS临床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9.7%、78.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脑功能治疗能缩短起效时间,提高舍曲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53-56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雾化麻醉,B组在A组的基础上再推注芬太尼+咪哒唑仑,比较两组用药前(T0)、进入声门时(T1)、抵达隆突时(T2)、取镜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进入声门时间、检查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T1、T2、T3的HR、MAP明显高于T0,而SPO2低于T0,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用药后各时间段HR、MAP高于B组,而SPO2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用药前后HR、MAP、SPO2较为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进入声门时间及检查时间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中采用局麻联合静脉镇静镇痛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耐受度,从而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13-115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反复TIA发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A组早期给予替罗非班,后续采用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 d、7 d内TIA复发次数,治疗前后卒中发生风险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组治疗后3 d、7 d内TIA复发次数同B组比较,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BCD2、ES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A组治疗后ABCD2、ESRS评分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脑梗死发生率为11.11%,同B组的22.22%、28.89%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在反复TIA治疗中应用,可获得更好疗效,并能减少不良反应,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盐酸戊乙奎醚组;B组为东莨菪碱组,每组30例。术前30min,A组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mg,B纽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5mg,记录用药前,麻醉前,麻醉后3、5、10min及术毕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同时观察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并记录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用药前相比,A组心率麻醉前有所减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点无明显变化;B组心率在麻醉后3、5、10min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间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用药前相比,两组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在麻醉后3~10min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寒战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安全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术前用药,并显著降低寒战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密度B超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OmnisenseTM7000P骨密度B超仪对我院儿童保健门诊151例佝偻病患儿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佝偻病婴幼儿经骨密度B超检测Z值和百分比两项指标与健康儿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项指标男女儿童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检测结果经临床评价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特异性,且检测手段方便,无痛、无损伤性,易于普及推广,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否减轻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方法:4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参麦组术前2 d以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术前当天在麻醉前30 min滴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08~0.1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纯氧通气并吸入七氟醚,术中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注,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0.05 mg,术中间断追加,并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麻醉期间监测时间分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拔管后5 min(T3)。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血糖浓度(BS)、皮质醇浓度(Cor)。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MAP在T1下降,T3时间点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下降较参麦组明显(P<0.05),T3时点较参麦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HR在T3时点与T0比较均升高,对照组较参麦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在T1、T2、T3均升高明显(P<0.05),参麦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T1、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麦组比较,对照组Cor在T1、T2、T3均升高;与T0比较,对照组Cor在T1、T3升高(P<0.05),T2下降,参麦组T2下降,T3升高。结论:参麦预处理较有效的抑制了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围手术期胰腺癌患者的胰瘘发生率、炎性介质水平、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90例,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将围手术期患者分为乌司他丁A组、乌司他丁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乌司他丁A组术前5 d和术后5 d给予乌司他丁治疗,B组术前3 d和术后3 d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前3 d和术后3 d生理盐水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7 d腹腔液引流量、引流液淀粉酶含量、炎性介质、免疫指标及预后情况。 结果 乌司他丁A组和B组的腹腔引流量、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A组和B组炎性介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A组与B组CD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间CD3+、CD8+占总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A组和B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A组生存率略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围手术期胰腺癌患者胰液的渗出及胰瘘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