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小芬  李凡彩 《华夏医学》2002,15(4):575-576
CD44基因及其产物CD44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起一定作用,CD44V可作为一项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检测血清CD44蛋白浓度对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CD15s和CD4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s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CD15s和CD44v6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I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中CD15s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和82.1%,CD15s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O.05);CD15s和CD4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O.05)。结论CD15s和CD4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D15s和CD44v6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浸润细胞外基质是形成转移的前提,这个过程包括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穿过基底膜侵入细胞外基质,穿透淋巴管或脉管壁进入淋巴或血液循环,再从脉管外渗侵入继发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许多研究表明细胞间的粘附分子参与了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过程,CD44是粘附分子中的一员,尤其是CD44V6在肿瘤  相似文献   

4.
CD44表达与消化系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开红 《广州医药》2000,31(2):13-14
肿瘤侵袭转移为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行为 ,肿瘤细胞粘附分子、蛋白水解酶降解基质、肿瘤细胞移动和新生血管生成等为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环节 ,其中以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研究倍受重视 ,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肿瘤转移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1 - 3] 。本文就CD44的结构、功能及其对消化系肿瘤转移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作一简要综述。1 CD44的基本结构和功能CD44分子为一种多功能的跨膜透明质酸受体 ,主要负责细胞 -细胞、细胞 -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 ,人CD44编码基因位于第 1 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9] ,全长 50…  相似文献   

5.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正常胃粘膜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仅有少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4.4%。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结论: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学彦  胡家露 《医学争鸣》1998,19(5):534-534
0引言CD44是细胞表面粘膜分子,可存在于人体多个部位,如造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等,主要参与细胞一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可与透明质酸结合,可参与淋巴细胞归巢.最近研究表明,CD44可在多种肿瘤中有表达[1.2],其多种变异体与肿瘤转移有关[3].而CD44在胃良性病变(BGD)和胃癌(GC)中的变化,国内鲜见报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BGD和GC组织中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体V6(CD44V6)的表达状况进行初步检测,旨在探讨CD44S及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1方法1.1标本BCD5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CSG)33例…  相似文献   

7.
CD44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桂蓉  梅同华 《重庆医学》2002,31(4):342-344
CD4 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 ,它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的家族 ,可与多种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粘附作用 ,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均能检测到它的表达[1、2、3 ] 。近年来 ,人们发现CD4 4标准体 (StandardIsoformofCD4 4 ,CD4 4S)及其拼接变异体 (VariantIsoformofCD4 4 ,CD4 4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CD4 4V6和CD4 4V3在肿瘤的浸润、转移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Lewis X抗原 (sialylLewis X ,SLeX)和CD4 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1 7例早期胃癌和 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SLeX抗原和CD4 4v6蛋白检测 ,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中 ,SLeX和CD4 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3%和 82 .1 %。SLeX和CD4 4v6表达阳性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SLeX和CD4 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 ,均与胃癌浆膜浸润 ,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SLeX和CD4 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SLeX和CD4 4v6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CD44基因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密切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胃癌CD44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灶中CD44表达阳性率为53.64%;CD44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胃壁度,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分期的进展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TEN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中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1%和48.4%。进展期胃癌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CD44v6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CD44v6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CD44v6和PTEN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中CD44s及CD44v6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L。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且与PCNALI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高于良性病变组(32.5%)且与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也是肿瘤治疗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国内外对肿瘤转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肿瘤细胞先脱离原发部位,侵入细胞外基质(ECM),与基底膜(BM)及ECM中一些大分子蛋白成分粘附,降解BM及ECM而移动,并穿过ECM侵犯周围组织,进入循环系统,在循环中运行并逃避免疫系统监测,再穿过脉管壁到达继发部位,与继发部位组织粘附形成克隆,增殖生长而形成转移灶[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6单克隆抗体,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观察。结果:70例胃癌中24例(34.3%)CD44V6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45.7%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12.5%(X^2=11.24,P〈0.01);结论:提示CD44V6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CD44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D44单抗对58例石蜡包埋组织(38例大脾性癌组织、9例癌旁组织和11例淋巴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定量研究。结果显示:38例大肠癌,全呈CD44性阳性反应,9例癌旁粘膜上皮细胞弱阳性,5例有癌转移的淋巴结呈阳性,6例无癌转移的淋巴结阴性。大肠癌化癌旁正常粘膜的染色强度要深,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CD44免疫反应强度与淋巴结与无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4S和CD44V6在胃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CD3、CD20、CD44S和CD44V6的经法观察47全。 低度恶 胃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工恶生为62%,差异显著(P=0.02),CD44V6在低度胃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6%,高度恶性为38%,差异显著(P=0.01)。CD44S在临床1期的阳笥率为30%,2~4期为75%,差异显著(P-0-.002)。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了 40例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胃癌组织中CD44阳性表达率为 70 % (2 8/ 40 ) ,侵及浆膜层及浆膜外阳性率为 76 5 % (2 6 / 34) ,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 33 3% (P <0 0 5 ) ,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 78 6 % (2 2 / 2 8)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3 3 % (P <0 0 1)。结论提示CD44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对评估胃癌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CD44异常表达与结肠直肠癌形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D44异常表达与结肠直肠癌形成和转移的关系田文张国华谷志远宋海静赵亚力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rn杂交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的CD44表达进行了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2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C D44 v6 在胃癌组织中的积聚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41 例胃癌标本进行 C D44 v6 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癌旁组织 C D44 v6 分别为 53.66% ,54.84 % ,2.44% ;前两者均明显高于后者( P< 0.005, P< 0.005);淋巴转移组 C D44 v6 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 P< 0.01)。结论: C D44 v6 在胃癌组织中的积聚与淋巴转移明显相关。 C D44 v6 的检测对胃癌淋巴转移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