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3月收治于上海市黄浦区第二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干预后1、3、12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再次入院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的发生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首次发病且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45例)和对照组(144例),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人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随访时间为2年.采用自制家庭用经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ehial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CFI -CV),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半年、1年、2年进行评定.统计分析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2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复发率、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等指标.结果 人组时,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知识、BPR8、SDSS,GQOOL评分以及家庭功能障碍,高情感表达的构成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年后,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GQO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家庭功能障碍,情撼表达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1年6—8月,应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慈善儿童医院邀请,笔者赴美进行了3个月的访问学习。该医院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私立儿童医院,共有2个院区和4个门诊部,床位314张,获得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rn—mission International,JCI)和美国磁性医院(Mag—net Hospitals Recognition)认证,2003年被评为全美排名前十的儿童医院,2011年是美国中部地区唯一一所有10个专业在美国儿童医院最新排名中位居前10位的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疾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病程<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5),两组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随访时间至患者出院后1年.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于入组时和出院后1年末评定两组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BPRS、FAD、FB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研究组BPRS评分为(24.60±7.87)、FAD总的功能评分为(26.8±3.7)及FBS总分为(20.60±9.91),均低于对照组[(28.91±8.72),(30.1±3.4),(30.76±12.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4.67,4.57;P<0.05),研究组FAD各因子分及FBS量表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情况4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降低家庭疾病负担,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抱患儿姿势、康复训练方法、按摩方法、饮食护理、心理和教育护理等家庭护理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通过家庭中的亲情、轻松的气氛和游戏形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使患儿易于接受,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促进脑瘫患儿康复,最大程度上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37-2338
对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中可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痊愈之后转为家庭中心护理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数字随机分成家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5例,分别给予家庭中心工护理模式与常规药物维持护理模式。观察周期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作生活质量调查。经12个月护理干预后,家庭护理组病理情况、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家庭护理组GQOLI各项评分结果均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应用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院后护理工作当中,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具有可观性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实施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某儿科医院实施"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现状,比较患者家属、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对PFCC现状评价的差异,确定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方法:运用描述比较性设计,以美国Dallas儿童医学中心设计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方便抽样,对80名患者家属、22名管理者及108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医院实施PFCC处于中间阶段;中美儿科医院在实施PFCC方面存在差异;患者家属对实施PFCC的评价高于医护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是最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护士和患者家属是实施PFCC的重要促进因素。结论:把PFCC理念融入医院硬件建设较易实施,而真正把其核心概念落实到医疗护理的各个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实施方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营造家庭化住院环境,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出院指导及访视。结果90%以上产妇在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家庭参与几方面感觉良好。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满足孕产妇需求的高品质的护理,同时提升了护士职业形象;护理人员的认识、良好的住院环境、产妇家庭支持是实施这一模式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强调护理需要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需要重视家庭成员为维护健康的重要参与者,要指导家长如何妥善地照顾患儿,满足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需要,认同家长在孩子患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孩子及家长提供适当的需要和护理。本研究通过对180名家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措施能满足儿童生理上的需求,能满足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需求,能让儿童感受到很好的照顾。要把“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变成具体的护理实践,必须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有关“住院孩子行为和情感变化”及“疾病对家庭心理社会影响与应对”方面的培训,以便今后将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落实。  相似文献   

10.
黄璐璐  韦伟  李瑞玲  高敏  杜宇  季亚洁 《全科护理》2022,(34):4786-4789
从概念、实施现状、实施方法方面综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青少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青少年糖尿病病人的管理治疗提供参考,促进青少年糖尿病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组(n=30)和常规护理模式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83.3%(P<0.05),造口袋更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造口袋更换间隔时间长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每月造口护理费用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护理满意度93.3%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66.7%(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够降低肠造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儿科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HFMD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儿科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HFMD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均接受重症HFMD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父母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焦虑抑郁情况、干预后对提供照顾和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患儿父母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显著(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超过30%;观察组患儿父母干预后1周、2周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父母干预后照护过程测量量表(MPOC-20)各项评分及顾客满意度量表(CSQ-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够改善HFMD患儿父母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夏蓓君 《护理研究》2013,27(10):873-875
简要介绍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起源与进展、概念与内涵,重点综述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期给予相应的肠造口护理,并在出院后不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当患者出院1,2,4周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现状、宣传肠道口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护理、提醒复诊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造口周围皮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肠造口服务内容、体系相对完善,当患者出院后会给予后续服务,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朱丽辉  李凤辉  祝益民 《护理研究》2013,(23):2512-25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对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选择消化内科病房作为观察组,按FCC模式实施护理;呼吸内科病房作为对照组,按功能制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病房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质量检查月平均总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病人家属和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周琼  孙敏 《护理研究》2009,23(7):1867-1868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时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哮喘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施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随访3年后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病人及家属的测试成绩、处理哮喘发作的能力及临床疗效均明显增高。[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哮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家庭成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哮喘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施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随访3年后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病人及家属的测试成绩、处理哮喘发作的能力及临床疗效均明显增高.[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哮喘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家庭成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喂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9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父母亲常规喂养方法和育儿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包括新生儿科家属陪伴、儿科游戏治疗师、治疗操作的减痛处理及家人陪伴、育儿单元、家庭式的分娩中心、居家照护模式、临终关怀机构,可为我国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