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肝脏》2017,(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ntecavir,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s,PEG-IFNα-2a)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联合组:口服ETV的同时加用皮下注射PEG-IFNα-2a。ETV组:单纯口服ETV。IFN组:单纯皮下注射PEG-IFNα-2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48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HBeAg定量值,计算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4周,联合组HBV DNA定量下降值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值较ETV组和IFN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联合组HBV DNA定量下降值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ETV组和I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值较ETV组和IFN组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PEG-IFNα-2a能更加持久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同时显著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85例CHB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为单纯CHB,32例经B超诊断为CHB合并NAFLD。所有患者均采用干扰素α1b抗HBV治疗,比较两组在第12、24、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结果单纯CHB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脂(TC、TG)、空腹血糖(FBG)、尿酸(UA)及肝纤指标(HA、LN、PcⅢ)均明显低于CHB合并NAFLD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CHB合并NAFLD组(P0.05)。治疗第48周时,单纯CHB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0.4%和66.0%,明显高于CHB合并NAFLD组的37.5%和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12、24周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及第12、24、48周时HBe Ag阴转率和HBe Ag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对CHB肝纤维化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EG-IFNα-2a治疗33例、PEG-IFNα-2b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标志、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7%、42.9%;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54.5%,两组HBV DNA阴转病例中12周转阴率分别为47.6%、50.0%。随访半年,HBVDNA复发率分别为14.2%、16.7%,HBeAg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停药后随访半年内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为1例、2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均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2周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IFN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指标及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0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聚乙二醇IFNα-2a180腭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同时服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中药每日1剂,疗程24周;对照组62例仅予聚乙二醇IFNα-2a,用法同治疗组。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48周时,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在治疗24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48周时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中药联合聚乙二醇IFNα-2a,可更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同时减轻聚乙二醇IFNα-2a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配到PEG-IFNα-2a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48周时,治疗组ALT阳性及HBV DNA阳性复发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恩替卡韦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4例;恩替卡韦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3例.治疗48周进行评估.数据行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基线HBV DNA、ALT、HBeAg、HBsAg水平和肝组织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各50例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6.0%和72.0%(X~2=0.421,P=0.51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3.08±1.43)lg拷贝/mL,恩替卡韦组下降(3.79±1.36)lg拷贝/mL(t=2.544,P=0.01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阴转5例,占10.0%,恩替卡韦组阴转1例,占2.0%(X~2=2.837,P=0.20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血清转换3例,占6.0%,恩替卡韦组无转换患者(X~2=3.093,P=0.24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eAg阳性的3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占41.2%,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的33例患者中,5例发生HBeAg阴转,4例HBeAg血清转换(X~2=5.583,P=0.018;X~2=7.159,P=0.00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5例、恩替卡韦组有14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活检,治疗48周后肝组织学改善(Knodell评分下降2分以上)分别是11例和9例(X~2=0.277,P=0.599).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G≥2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且安全性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对多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09年8月-2014年2月住院及门诊的对多种NAs耐药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全部停用NAs,改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对照组患者维持原有NAs治疗方案不变,加用PEG-IFNα~(-2)a治疗48周。观察治疗24、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变化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治疗第24、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2组的血清HBe Ag阴转率、HBe 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以及HBs Ag阴转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注射部位炎症、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及抑郁,情况均不严重。结论 PEG-IFNα-2a治疗对多种NAs耐药的CHB安全有效,并可考虑直接换用PEG-IFNα-2a继续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PegIFNα-2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加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治疗24周为1个疗程。通过评价2组肝功能(ALT、AST)情况、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egIFNα-2a疗效。[结果]试验组在降低转氨酶、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可提高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PegIFNα-2a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及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观察两组血清HBe Ag定量、HBV-DNA阴转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HBe Ag定量、血清BFGF水平、Fibro Scan数值逐渐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Be Ag定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BFGF水平、Fibro Scan数值、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医用臭氧可增强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但对其抗肝脏纤维化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Pubmed、万方数据库(CECDB)、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有关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 Ag的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共529例患者,其中实验组261例(接受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照组268例(接受Peg-IFNα-2a治疗)。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相比单药治疗,经联合治疗48 w时CHB患者HBV DNA阴转率显著提高[OR=1.20,95%CI=(1.01,1.43)];48 w时CHB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显著提高[OR=1.24,95%CI=(1.02,1.52)],但联合治疗对ALT复常率的影响,系统评价显示结果存在显著偏倚[bias_P=0.012、bias_95CI=(1.442998,6.467852)],不具有推广性。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HBe Ag阳性CHB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HBV DNA阴转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73例HBV DNA≥1×107copies/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25例,ADV治疗组24例和Peg-IFNα-2a治疗组24例,疗程为48周。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DV治疗组和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44例CHB患者依纳入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德福韦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 w,观察两组抗病毒疗效以及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6、IL-10、γ-干扰素(INF-γ)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患者血清HBV转阴率、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22%、58.33%和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56%、22.22%和20.83%,P0.05);观察组血清IL-2和INF-γ水平分别为(2.18±1.26)pg/ml和(99.65±11.03)pg/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71±1.05)pg/ml和(85.70±11.82)pg/ml,P0.05】,而IL-6和IL-10分别为(4.53±2.15)pg/ml和(15.42±9.39)pg/m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2.25)pg/ml和(20.07±13.08)pg/ml,P0.05】;观察组HA、LN、Ⅳ-C、PⅢP分别为(127.28±59.60)μg/L、(110.52±37.39)μg/L、(116.56±28.61)μg/L和(163.65±64.38)μg/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61.35±81.46)μg/L、(162.32±38.82)μg/L、(174.13±43.05)μg/L和(212.43±64.25)μg/L,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改善HBe Ag阳性CHB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失衡,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α-2a,PEG-IFNα-2a)疗程对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方法:A组27例为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疗程72 wk.B组31例患者为普通IFN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疗程48 wk.治疗结束随访24 wk.检测HBsAg和HBeAg、抗-HB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及肝功能.结果: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高于B组(14.8%vs 6.5%,48.1%vs 29.0%,66.7%vs4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随访24 wk时,A组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阴转率均高于B组(18.5%vs 6.5%,70.4%vs 38.7%,55.6%vs3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ALT复常率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以在普通IFN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阳性CHB患者身上取得较好疗效,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 1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24周,以ALT、HBV DNA基线、IFN-α剂量、肝组织炎症程度为预测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结果 5 ULN1×106copies/mL组(P<0.05,P<0.01),中、重度CHB的有效应答率高于轻度CHB(P<0.01);IFN-α剂量与疗效未显示相关性(P>0.05)。结论干扰素疗效与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预测IFN-α抗HBV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70例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恩替卡韦干预。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改为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照组改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比较两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状态(ALT、AST及TBi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 DNA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Bil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保护肝功能,提高HBV DNA阴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1b(赛若金)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干扰素-α1b治疗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HA、PCⅢ、LN和Ⅳ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BV DNA阴转者降幅显著大于未阴转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赛若金可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抗病毒作用呈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42例患者予普通干扰素α-2a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再随访72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有9例患者治疗前、后行肝组织活检。结果治疗结束时至治疗结束后72周,治疗组HBeAg和HBVDNA定量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72周时,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及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8.6%、51.7%、48.3%和51.7%、44.8%、4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3例血清HBsAg转阴。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72周。对照组无转阴者。治疗组9例患者治疗前肝组织中HBsAg及HBeAg分别有8例和6例阳性。治疗结束时分别为2例和3例;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及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72周,治疗组血清HA、LN、ⅣC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在治疗结束后72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能持久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郭素娟  李智伟 《肝脏》2016,(2):119-122
目的分析肝脏炎症、纤维化、HBeAg、HBV DNA在聚乙二醇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变化以明确疗效,为选择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应用干扰素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其中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2例,普通干扰素α21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学检查,于治疗起始、治疗12周、24周及48周4个时间点,监测转氨酶、HBeAg、HBV DNA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炎症评分下降2分为治疗有效,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治疗有效。肝活检采用在超声引导下14G活检针快速穿刺取得活体肝组织,组织长度大于1.5 cm,由同两位资深专业医师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运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ALT,AST值的变化,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18.2%,优于普通干扰素α9.52%(P=0.413),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63.6%,优于普通干扰素α57.1%(P=0.663),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学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炎症改善有效率77.2%,纤维化改善有效率63.6%,均优于普通干扰素α炎症改善有效率28.6%,纤维化改善有效率33.3%,(P=0.015,0.022),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优于普通干扰素α,且不良反应与普通干扰素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清解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恩替卡韦(ETV)在治低HBe Ag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46例ETV在治(治疗时间> 2年)且HBe Ag <200 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补肾清解方,对照组患者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变化、HBe Ag阴转率、HBs Ag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及综合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第96 w时HBe Ag和HBs Ag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肝功能(ALT、AST及γ-GT)、HBV DNA情况无明显变化,HBe 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HBs Ag血清转换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和评分均较对照组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在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降低(P <0.05)。两组患者96周随访时的HBe 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