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今时今日《伤寒论》中的一些药物煎服方法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不再常用,但在当时也许是合情合理的普遍用药方法。其他古代文献中也有很多现今已不常用的煎煮方法,与张仲景的用药方法一脉相承,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的妇人篇、伤寒篇、杂病篇都记载了类似《伤寒论》中经方的使用方法,包括煎药和服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数十种水的性味,其中包括《伤寒论》中的浆水和潦水。因此总结归纳经方的煎服方法,并以现代方法进行探索分析,对研究仲景经方的基础理论和是很有必要的,也为丰富和完善传统用药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药物煎煮时间与煎煮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通过查阅比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同方的不同煎煮方法发现:《金匮要略》中葛根汤的煎煮时间较《伤寒论》中更短,如此处理能使药性更加峻猛,迅速祛除邪气;《伤寒论》中茵陈蒿汤煎煮时间较《金匮要略》中更长,如此处理能缓和药性,防止药物损伤津液;《金匮要略》中吴茱萸汤煎煮时间较《伤寒论》中更短,药物轻煎可使药性轻清偏上,振奋胸阳;《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采用麻沸汤浸渍的煎煮方法与《金匮要略》中采用水煎的煎煮法有所不同,如此处理可使药性清扬偏上,达于上焦。  相似文献   

3.
苗建英 《光明中医》2011,26(2):202-203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专书,是每位中医学者必读之作。我重读《伤寒论》,除叹服仲景严谨的理法组方外,对每方的煎煮方法,书中均有详细论述,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深感煎服方法得当是达到疗效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将一点体会记述如下,以与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伤寒论》中药物特殊煎煮方法,以指导现代临床用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方法:查阅《伤寒论》全文,参阅《金匮要略》,对其中药物的特殊煎煮方法及其目的进行研究,探索这些药物特殊煎煮方法的作用。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煎煮方法,或可减轻毒副作用,或可增强疗效,或可拓展功能,或可养护胃气等。结论:《伤寒论》中药物特殊煎煮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方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据整理和文字概述等方法从"奇正"角度对《伤寒论》煎服方法加以整理和论述,证实"奇正思想"的指导法则在《伤寒论》方药煎服方法中的指导作用及仲师对方药煎服方法及其变通性的重视,从而引发医家对煎服方法的思考,使不被"水煎日二或日三分服"的常规煎服法所局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使用粳米的7个方剂的粳米煎煮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成3类:水煎米熟去滓;药煎米熟去米;水煎去滓.通过分析不同煎煮方法的独特之处,机制及其原理.发现粳米在每个方剂中的煎煮方法对药效有不同的影响,有特定的临床意义,可见在煎煮方法的异同对中药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应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伤寒论》101汤剂服用量。方法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涉及煎服的一百零一首方剂方下煎服法的单次服用量及其使用场合,总结归纳《伤寒论》单次服用量的使用规律。结果一升为出现频次最多的常规单次服用量;需较大药力、需补充液体时常取较大的单次服用量;中阳虚难运化、亡阴心衰、少量频服取效、有毒方剂、患者体质虚弱几种情况常取较小的单次服用量。结论以上服用规律补充了现代方剂煎服法对单次服用量的嘱托,对临床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汤剂的煎煮 ,属于临床施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整个施治过程中 ,辨证准确 ,用药精当 ,固属重要 ,但不能如法煎服 ,亦会影响疗效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甚或引起副作用。历代医家对药物的煎煮法 ,都十分讲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云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 ,失其调度 ,尚能损人 ,况药专以治病而不可讲乎。”观《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 ,方后皆明示煎服方法及禁忌 ,不但法度严谨 ,且灵活变化 ,皆取之其用。可见读仲景书 ,与治疗有关的每一个环节 ,都应认真研索 ,才能继承发扬。本人不揣浅陋 ,谈点体…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伤寒论》、《金匱要略》共载方313首。其中含乌头或附子的方剂达40首,约占两书方剂总数的12.8%。学习、归纳仲景关于含乌附复方的煎服法经验,可为当今临床提供借鉴。煎法溶媒含附子的煎方一律以水煎煮,乌头则全用蜜  相似文献   

10.
王默然 《光明中医》2021,36(2):192-194
目的阐明《伤寒论》中牡蛎炮制和煎法的含义及机理。方法对于牡蛎炮制方法,以《伤寒论》涉及牡蛎的条文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实验研究分析含义及机理;对于煎法,指出《伤寒论》中牡蛎与现代煎法的不同,然后从不同煎法的煎煮时间、Ca CO3溶解率、Ca CO3煎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伤寒论》中牡蛎的煎法为熬,熬指的是以火焙干;《伤寒论》中牡蛎直接煎,直接煎和不用先煎在煎煮时间、Ca CO3溶解率、Ca CO3煎出率三方面比较无差异。结论《伤寒论》牡蛎炮制方法为用火焙干,以增加Ca CO3溶出率和用药安全。《伤寒论》中牡蛎先煎可更好地剪出有效成分,熬可以减轻寒性。  相似文献   

11.
王东升 《北京中医药》2019,38(3):287-290
目的考证中医药书籍中记载的中药汤剂的煎煮次数,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查阅《黄帝内经》《伤寒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方八阵》《温病条辨》《医学衷中参西录》及现代《方剂学》教材,考证其中所载汤剂的煎煮次数。结果《黄帝内经》《伤寒论》中所载汤剂均为煎煮1次;检索《肘后备急方》100首汤剂,有1首煎煮2次;检索《备急千金要方》100首汤剂,均为煎煮1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共载汤剂249首,有5首煎煮2次;《新方八阵》共载汤剂116首,有2首煎煮2次;《温病条辨》共载汤剂176首,有16首煎煮2次;《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共载汤剂132首,有3首煎煮2次;《方剂学》统编教材第2版中正式提出"一般一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第4、5、6、7版教材与第2版相同。结论秦汉时期汤剂俱为一煎,至《肘后备急方》二煎开始出现;宋、清之期二煎逐渐增多,但以一煎为主;目前则一般煎煮2次。  相似文献   

12.
任才厚 《河南中医》2011,31(6):585-586
目的:观察遵循《伤寒论》中桂枝汤煎服法治疗体虚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体虚感冒患者严格遵循《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煎服法服用桂枝汤。结果:40例患者服药1—3剂,平均2剂,治愈3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重视桂枝汤煎服法治疗体虚感冒疗效显著,中医汤剂煎服用的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治疗呕吐的3方进行分析,从药物炮制与用量、煎煮用水、煎煮方式、服药温度、服药方法这5个方面探究不同煎服法与证型、疗效等方面的联系,意在剖析煎煮法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运用寒热并用之法,其通过辨寒热部位、寒热主次等,或施以表里双解,或和解中焦,或清上温下,或阴阳双补,从多方面给后学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伤寒论》中涉及寒热并用方剂很多,其辨证用药及煎服方法的辨证准确而精妙,体现了仲师辨证论治的严谨与灵活性。作者反复研读而略有感悟,遂不揣鄙陋,选取《伤寒论》中部分寒热并用的经典方,从其辨治和煎服方法等5个方面对其寒热并用法的运用特点进行归纳及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伤寒论》中方剂的特殊煎煮服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必备环节。《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经典,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迄今中医药学者对《伤寒论》中一整套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但大多侧重其辨证施治原则和经方证要,忽略了有关药物煎煮和服用方法的论述,而药物煎煮法则又是“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若失其中一环,则有失全局之忧。药物煎煮不当,则每有前功尽弃之患,煎煮和用法的正确与否能直接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仲景之书,辨证精湛,立法组方皆有真意存乎其间,对方药煎煮服法也寓有深意。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汤剂的先煎与后下、泡服、去滓再煎、煎煮用水及服药后的调护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伤寒论》对方剂的煎煮方法论述非常详细,其中蕴涵着诸多科学的认识且经过后世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学者细心研读,必有心得。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的方后注中对于煎服法、药后调护以及服药禁忌均有详细论述,该内容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经方的方后注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统计经方方后注,分析经方的煎煮用水、煎药的先后顺序及特殊方式,探讨经方煎煮方法的重要性;从药量、服药频次、服药方式及预后方面讨论经方服药方法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又从药后调护及服药禁忌等方面论述经方方后注对其疗效发挥的重要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为现代汤剂煎煮工艺的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使汤剂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满足大规模煎药要求的同时保证汤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6):785-786
目的:意在从汤剂的制备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汤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归纳分析《伤寒论》中汤剂的煎药溶剂及特殊煎煮方法,阐述其功效。结果:《伤寒论》中选用的溶剂有九种,除现在常用的煎煮方法外,还有先煮去上沫、去滓重煎、同药不同煎等方法。《伤寒论》中汤剂的制备方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继承,中医药工作者不应忽视其在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则结合相关实物测量值确定其用量,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据现有文献可以计算出剂量的88首汤剂的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有63首方加水量(mL)/剂量(g)的值在5~10,约占71.6%;并探讨了影响加水量的其他因素;结合现代煎药特点,认为《伤寒论》中煎药方法在现今条件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的内容结集为《伤寒论》。《伤寒论》重视脾胃的观点体现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护理调养、预后及药物煎服等各个方面。脾胃乃后天之本,化生之源,试从《伤寒论》中的煎服法浅析张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