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采用“调神通络法”对86例门诊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的临床研究并与常规阳明经取穴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流变相关指标,及“调神通络法”对中风后功能的康复、高血压治疗效果和智能改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并以“调神通络法”组效果为好,在对患者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和中风后痴呆症状的恢复方面,“调神通络法”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运用相关量表观察针刺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非穴组,每组20例,并选取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例。针刺组运用调神通络针刺法,非穴组在针刺组选穴旁开的位置,选取非穴位,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后评估MMSE、MOCA、ADAS-Cog总分、单词回忆平均分、单词辨认平均分、定向力、回忆测验平均分。结果 针刺组、非穴组与正常对照组MMSE、MOCA、ADAS-Cog总分、单词回忆平均分、单词辨认平均分比较,P 0. 05,定向力、回忆测验平均分比较,P 0. 05。针刺组与非穴组各指标比较,P0. 05。针刺组MMSE、MOCA、ADAS-Cog总分、单词回忆平均分、单词辨认平均分针刺前与针刺后比较,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穴组MMSE、MOCA、ADAS-Cog总分、单词回忆平均分、单词辨认平均分针刺前与针刺后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MMSE、MOCA、ADAS-Cog总分、单词回忆平均分、单词辨认平均分比较,P 0. 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神通络针刺法可以改善a MCI患者记忆功能等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偏身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次,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感觉障碍评定积分表(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失访1例。最终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积分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HA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的愈显率为 79.31%(23/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48.28%(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可明显改善患者麻木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9.
调神通络针法配合颈夹脊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性眩晕,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包括颈椎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眩晕是当今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2001-02-01~2004-12-01,我们采用调神通络针法配合颈夹脊治疗中枢性眩晕68例,并与常规取穴治疗68例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 ,针灸治疗中风有悠久历史 ,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近年来 ,笔者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大大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76例 ,女 48例 ,年龄最小 44岁 ,最大 86岁 ,平均年龄67.3岁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 ,无肢体运动障碍者不列入在内 ,所有患者均急性发病 1d~ 3d入院。其中有高血压史占 73 % ,冠心病史占 47% ,糖尿病史占 3 1% ,高血脂史占 … 相似文献
11.
醒脑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对照组)和针刺加药物组(观察组)各30例,均予脑蛋白水解物静滴,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值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智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加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通络Ⅳ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通络Ⅳ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探讨通络Ⅳ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机理。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并加用通络Ⅳ号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s-CRP的变化,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s-CRP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络Ⅳ号能通过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血塞通500 mg,加生理盐水500 mL滴注,1次/d。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1次/d;连用21 d观察疗效。结果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90例,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41例,进步24例,总有效率89.5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芪通络汤辨证施治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的参芪通络汤加减连续服用56d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眼底病变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56.6%,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视力改变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3.3%,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中药参芪通络汤加减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弛缓性瘫痪的主要方法有:头针、体针、电针。就目前研究来看,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弛缓性瘫痪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针刺治疗方法多样,无论从选穴、手法、介入时机、补泻、刺激量、留针时间和疗程等方面均有差异,暂无统一操作标准和疗效评定规范;②有效样本量少,尚无公开的循证康复医学指南可依;③目前对于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恢复期,而对急性期的研究较少;④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因病机,而始终沿用同一治疗方案,这对病程某一阶段疗效或许较好,但远期疗效却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针刺疗法在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运用。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严谨地观察针刺疗法治疗ACI后弛缓性瘫痪的确切疗效;②进一步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标准,便于针刺疗法在本病中的推广和应用;③深入探索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时可参照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Brunnstrom分期理论,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模式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促使ACI弛缓性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用国际公认的临床评价方法,观察针刺治疗不同时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IHSS、FIM和B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NIHSS、FIM和BI亦有显著改善。结论针刺治疗脑梗死应按照WHO残疾分类原则进行评定,以统一和标准的方法来描述疾病与健康的状况,以利于疗效认定和多中心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熄风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2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探讨其疗效和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胶囊口服,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比较,判断该药物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熄风通络胶囊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痰通络为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