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简称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致病原因,主要表现为非肾素依赖的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1]。原醛的患病率随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从3.9%到11.8%;在我国,原醛在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为7%[2];在新诊断的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至少为4%[3],说明这种疾病并不少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 ARR 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计算 ARR。对比值大于25(ng/dl 比ng·ml~(-1)·h~(-1))的126例疑诊为原醛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 CT 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用抗醛固酮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占14%(126/902),肾上腺 CT 见54例单侧或双侧增生和25例腺瘤;原醛合并低血钾占39%(49/126);25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有效率100%,其中48%(12/25)能达到治愈;用螺内酯治疗有效率为89%(48/54),单药控制率为24%(13/54)。结论中国人原醛占高血压10%以上,ARR 应作为高血压尤其是重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ARR 在原醛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原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最常见的内分泌高血压的病因,甚至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原醛的临床表现隐匿,但是却有较高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原醛的发病率超过5%,在高血压人群中超过10%,在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甚至达20%。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原醛的筛查。肾素-醛固酮比值(ARR)是最有效的筛查原醛的方法。不同检测方法对ARR比值影响很大。进一步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钠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试验,生理盐水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试验。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实验室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建议一个适合自己人群的原醛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由肾上腺球状带细胞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引起的以高血压、高醛固酮血症、低血浆肾素活性、伴或不伴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检出率约为10%[1]。原醛患者与同等血压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相比,其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2],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使用至  相似文献   

5.
蒋绍博  赵静  刘辉 《山东医药》2008,48(30):110-11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典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有学者推测高达20%的高血压可能为原醛.我国是高血压大国,保守估计高血压人群在1亿人以上,但原醛在我国的发现率仍很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于原醛的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6.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原醛不是少见病,多数报道原醛占高血压患的5%-15%。低血钾不是原醛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诊的原醛患中,低血钾发生率仅为9%-37%。澳大利亚Princess Alexandra医院高血压科自1991年起对所有高血压就诊患进行ARR测定,使原醛的检出率提高了10倍,肾上腺腺瘤手术数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导致以高血压、低血浆肾素活性(PRA)、高醛固酮血症和低钾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之一。原醛最常见的病因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上腺腺瘤,分别占65%和3  相似文献   

8.
朱娜  朱理敏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23-1027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为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量醛固酮,且不受钠负荷抑制,以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血浆醛固酮升高及血浆肾素活性受抑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由于筛查方法的改进,PA患病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1%增至10%左右,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患病率则高达17%~23%[1]。与  相似文献   

9.
该文回顾分析并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和嗜铬细胞瘤3种不同病因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醛固酮水平的差异及探讨运用醛固酮与PRA的比值(aldosterone/PRA,ARR)的不同切点在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原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占高血压患者的5%~10%.与具有相似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更易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房颤,且心血管损害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加,因而此类高血压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与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及其主要亚型:腺瘤型和增生型的左室肥厚情况.方法 入选确诊原醛患者250例.其中142例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分为原醛腺瘤组68例,原醛增生组74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24小时平均血压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6例作为对照,所有入选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原醛组[(49.6±4.3)mm]高于EH组[(48.3±4.2)mm,P<0.05],原醛组左室后壁厚度[原醛组(10.5±2.2)mm vs EH组(9.9±1.1)mm]、左室质量(LVM)[原醛组(232.2±75.1)g vs EH组(207.5±46.6)g]、左室质量指数(LVMI)[原醛组(131.9±37.4)g/m2vs EH组(118.3±23.7)g/m2]显著高于EH组(P均<0.01).2)在原醛组中LVMI与收缩压及立位血浆醛固酮独立相关.3)1级高血压中原醛组的LVMI高于E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3级高血压中,原醛组的LVMI高于EH组(P<0.05或P<0.01).4)左室后壁厚度[原醛组(10.8±3.0)g vs EH组(10.3±1.3)g,P<0.05];、LVM[原醛组(249.5±81.7)g vs EH组(219.4±67.7)g,P<0.01]、LVMI[原醛组(139.9±41.0)g/m2vs EH组(125.1±32.9),P<0.01]原醛腺瘤组显著高于原醛增生组.5)左室肥厚在EH组、原醛腺瘤组和增生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2.7%,63.2%和43.2%,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原醛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EH患者,其中以原醛腺瘤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早期往往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1985年至198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醛3例,曾长期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等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近7年来57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醛固酮瘤2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9例],检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及血、尿醛固酮,将结果与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再通过肾上腺CT、体位激发试验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醛症患者分型并随访.结果 (1)醛固酮瘤患者血压及血、尿醛固酮较特醛症患者高,血钾及血浆肾素活性则低,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临床及生化改变介于两者之间.肾上腺CT检查在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符合率为醛固酮瘤86.4%,特醛症73.1%,原发性肾上腺增生22.2%;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86.4%、80.8%和77.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符合率分别为95.5%、92.3%及100.0%.(2)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随访血醛固酮均下降,血压恢复正常者分别为22.7%及44.9%,血钾恢复正常者为83.3%及100.0%,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各项测值无明显变化,另有33.3%诊断时血钾正常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低血钾.结论 原醛症的分型诊断需依靠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临床及生化测值均得以明显改善,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原因有分泌醛固酮腺瘤(APA)和特发性肾上腺增生(IAH)之分,手术切除腺瘤可使半数以上的病例获得痊愈,而手术对IAH鲜有治愈者。有人认为IAH、低肾素性高血压和良性原发性高血压(EBH)是有联系的整体,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术前就必须准确地把这组疾病和APA鉴别开来。术前鉴别原醛症和EBH的方法很多,包括统计学方法(如二次分析,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醛固酮症(原醛)以高血压、血钾过低症碱中毒著称。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1~2%。临床上其他疾病伴有高血压和血钾过低症的并不少见;随着对原醛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与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已发现许多病例仅有高血压表现,因而应加以重视,以便区别对待治疗那些应该可以治愈的病例。醛固酮分泌的生理调节肾脏球旁(juxtaglomerular,JG)细胞分泌肾素,作用于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Ⅰ(A_1),这是没有生物活性的十肽;通过肺转变为有明显增压作用的八肽,即血管紧张素Ⅱ(A_1)。后者促进醛固酮的分泌。这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原醛)近十余年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由过去占高血压发病率大约1%上升到10%,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更高达17~23%,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已证实醛固酮为独立于血压水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更是肾脏中、小动脉受损及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6.4年随访原醛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情况,发现原醛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较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严重。本文就原醛的醛固酮引起肾脏损伤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01-2010-0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经过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初筛、卡托普利试验或盐水负荷试验确诊的224例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生化资料。结果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224例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4.5%、18.3%、77.2%;主要症状依次是头痛(52.1%)、头晕(49.7%)、乏力(4.1%)、心悸(3.0%)、肢体麻木(1.8%);心血管并发症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11.6%;血钠平均为(140.8±2.8)mmol/L,高钠血症患者仅占2.7%;低肾素活性者占97.3%。以ARR≥20(ng/dL)/[μg/(L·h)]且肾素活性减低为标准诊断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肾素活性降低且醛固酮浓度升高、ARR≥20(ng/dL)/[μg/(L·h)]且醛固酮浓度升高、ARR≥30(ng/dL)/[μg/(L·h)]为标准的阳性率。结论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管并发症中脑梗死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多见,以ARR≥20(ng/dL)/[μg/(L·h)]且肾素活性减低为标准筛查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可能有助于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测定是目前从高血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最常用和有效的筛选方法。ARR 值在不同人种中有很大差别,测定条件对其结果影响较大。本研究在严格控制药物、体位等条件下,建立中国人筛选原醛 ARR 值。方法根据肾上腺增强 CT 检查结果,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5例)和肾上腺腺瘤/增生组(45例)。停用对肾素和醛固酮分泌有影响的降压药物至少2周,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停用4周。对于不宜停服降压药物的患者,改服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缓释片(varapamil-SR)和(或)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terazosin)。低血钾患者补钾至正常水平。采血日晨起保持立位2 h 后,于上午9~10点立位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浓度,计算 ARR。结果 ARR 值以醛固酮 pg/ml/肾素活性 ng·ml~(-1)·h~(-1)为单位。立位 ARR 值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0.00±48.65,肾上腺腺瘤/增生组为699.33±213.33。由 ROC 曲线所得切割值为240,立位 ARR 较卧位 ARR 更有筛查价值。在肾上腺腺瘤/增生组93.3%(42/45)患者的 ARR 值高于240,原发性高血压组90.7%(59/65)患者ARR 值低于该值。取 ARR 值240为切割点,我们从近178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15例原醛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所有15例患者 ARR 均大于240,显示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采用本研究试验条件,中国人立位 ARR 值为240。ARR 测定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原醛筛查方法,测定时须注意体位、药物、血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低钾血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肿瘤或者增生 ,使醛固酮分泌过多 ,临床表现高血压和低钾血症。1 流行病学原醛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近来由于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肾上腺意外瘤的发现增高 ,使原醛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原醛的病因分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腺瘤和增生为两种主要原因。原醛发病年龄从儿童到老人都可发生。好发年龄为 30~ 5 0岁 ,增生者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中没有差别 ,腺瘤多见于女性 ,约占 70 %。由于原醛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高血压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可以治愈高血压和低钾血症 ,保护心血管免受损害 ,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术后生化和临床缓解率,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明确分型并接受肾上腺切除术且完成随访的406例原醛症患者, 记录基线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根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预后(Primary Aldosteronism Surgical Outcome, PASO)标准进行临床和生化疗效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原醛症术后临床缓解的主要因素。结果 406例原醛症患者术后的生化完全缓解率为96.31%(391/406), 生化部分缓解率为0.99%(4/406), 生化未缓解率为2.71%(11/406);临床完全缓解率为53.45%(217/406), 临床部分缓解率为46.55%(189/406)。相比于临床部分缓解组, 临床完全缓解组年龄较小, 女性占比更大, 体重指数较低, 高血压病程更短, 降压药的限定日剂量更低,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高, 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 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