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于2004-05--2006-08对1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在低温心肺转流下实施瘤体切除术,麻醉处理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3-08至今我们应用硬膜外麻醉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30例,麻醉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任英华 《大医生》2023,(3):122-12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85岁以上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张家港澳洋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0 min,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麻醉前,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8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用药少、起效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4.
刘文佩 《临床医学》2012,32(11):22-2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安全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剖宫产术产妇的全身麻醉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产妇全身麻醉过程中循环稳定,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5 min,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2 min。2例新生儿经抢救后送儿科,其中1例术前胎儿宫内窘迫,另1例因HELLP综合征孕7个月早产;其余6例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8分。术后随访产妇无术中知晓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合理的麻醉用药,并缩短I-D和U-D间期,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对产妇和胎儿影响轻微,但仍需严格把握全身麻醉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2007-11-01我们在准备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前,发现1例患者疑似突发脑出血,后经CT证实,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2例入选本研究,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72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并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 d采取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前及切皮时、手术30 min的HR及全身麻醉前、切皮时的MA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同一指标的水平(P<0.05),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手术30 min的HR及全身麻醉前、切皮时的MAP指标,均高于其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杨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193-119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行剖宫产术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15例患者的病情与心功能分级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其中12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CSEA),2例选择硬膜外麻醉(EA),1例选择全身麻醉.结果 12例CSEA麻醉效果确切最高阻滞平面达T8,有2例发生了仰卧位综合征,2例选择了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T10,1例选择全身麻醉诱导与苏醒平稳.结 论因病情而异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精心调控循环、呼吸功能稳定,以降低围术期风险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饱胃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患者在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的麻醉过程和用药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有90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8例进行术后呼吸支持管理。结论:对饱胃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严加防范,及时处理会大大降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和特点。方法:通过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全身麻醉的具体麻醉过程,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全身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有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气管插管并发症;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麻醉不平稳现象;有2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全麻苏醒延迟并发症;其余18例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状态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统计大连市儿童医院近2 a来新生儿急诊手术病例,探讨急症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方式,以提高急诊新生儿手术的术中安全性和术后存活率.方法 急诊新生儿手术35例.ASA Ⅰ~Ⅱ级21例,ASAⅢ~Ⅳ级14例.麻醉方法:Ⅰ类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Ⅱ类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麻醉.结果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30例,清醒气管插管3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16例,CVP监测10例.开胸手术患儿术中SpO2降至85%以下的有5例.所有患儿中心率曾降至120次/min以下的11例.手术后7例患儿进入NICU.结论 急症新生儿状态差,手术创伤大,麻醉难度大,术前准备应该充分,选择全身麻醉和加强术中监测、管理,可以减少重急症新生儿手术麻醉并发症,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苏醒质量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行开胸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苏醒质量、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0 min运动活动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6 h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发挥良好的镇静效果,并提高苏醒质量,加快苏醒及拔管,减少躁动,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2003-08~2006-09 62例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17~62岁,体重40~82 kg,ASAⅠ~Ⅱ级。均为单侧肾上腺囊肿。1.2麻醉方法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因具有无痛、舒适、安全、可靠、可控性强、手术操作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手术[1]。但是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对躯体机能的抑制并不因手术结束而消  相似文献   

14.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结束快,但手术操作刺激强烈,且操作在气道内进行。这些特点都要求麻醉既要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抑制好,又要求患者苏醒快,尽快恢复咽喉部保护性反射。我院自2006-08~200703以来,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2006-08/2007-08共实施精神疾病脑立体定向毁损术180余例,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84例,女96例,年龄18~60岁,体重48~106kg,ASAⅠ~Ⅲ级,其中伴有躁狂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147例,其他类型33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病史均在5a以上,曾经多家精神病医院系统治疗多次,长期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后安装定位框架,在监护下护送至CT室定位扫描。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间严重谵妄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间断给药和持续泵注给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Ⅲ级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组,每组30例。2组均行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均选择T10-11间隙硬膜外穿刺。A组硬膜外间断给药,B组硬膜外持续泵注给药。记录在全身麻醉插管前和拔管后的麻醉节段数,并以硬膜外首次注入维持量局部麻醉药后每15min为一时间点,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2组阻滞平面均满足手术要求。A组术中MAP的变化趋势比B组明显,A组MAP下降幅度>20%及HR上升幅度>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全身麻醉插管前和拔管后麻醉节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给药麻醉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07/2007-07我院非心脏手术过程中18例心跳骤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743例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跳骤停18例,占外科手术麻醉总量的3.2/万,其中患者因素占55.6%,手术因素占33.3%,麻醉因素占11.1%。结论:高龄及并存心脏病,全身情况差,血容量不足,急诊休克,麻醉选择不当及手术刺激容易导致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术前充分估计病情,术中良好的心电监护以及选择适当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是预防心跳骤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小儿伽玛刀治疗全身麻醉的特点和护理方法。 方法 通过总结2004-2015年我院104例小儿伽玛刀治疗全身麻醉的护理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其护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患儿安睡,全麻效果满意,治疗过程顺利。 结论 小儿伽玛刀治疗全身麻醉的护理必须结合伽玛刀治疗特点,加强监护,以策安全。只要采用了正确的医护措施,全身麻醉下小儿伽玛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全身麻醉术后窦性停搏病人复苏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窦性停搏病人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1例患有窦性停搏的术后全身麻醉病人进行复苏的护理.[结果]经过做好入恢复室的准备.加强复苏期的观察、监测及护理,使全部病人在麻醉恢复室恢复良好,安全转送到重症监护室作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加强麻醉复苏期观察和护理是窦性停搏病人全身麻醉术后顺利复苏,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