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CEA100%表达阳性,癌旁2cm及5cm处粘膜、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阳性40%、26%和56%。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胃癌和20例对照组血清、组织中CEA、Gastrin水平。结果显示胃癌组血清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CEA水平为胃癌组织>癌旁3cm粘膜>癌旁8cm粘膜>正常胃粘膜;胃癌组血清Gastr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底癌、胃体癌增高尤为明显;组织Gastrin为胃窦癌组织<癌旁3cm粘膜<正常胃窦粘膜,胃底、胃体癌组织胃泌素与正常胃底胃体粘膜差异不大。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CEA、Gastrin水平变化的研究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胃病、癌旁和正常粘膜上皮AgNORs定量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胃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CEA表达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AgNORs量及大小在胃癌、癌旁及正常粘膜中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形态和分布在胃良、恶性病变中显著不同,在与CEA表达关系分析后发现,两者在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具相似性。结合两指标可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胃良、恶性病变的判断作出较为确切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应用PAP法对60例大肠癌、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进行了癌胚抗原(CEA)的免疫组化检测,对大肠癌沿肠管的纵向浸润范围进行了形态学测量。结果显示,CEA在大肠癌组织阳性率为96.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及正常粘膜(P<0.01),低分化腺癌CEA阳性率明显高于乳头状腺癌和腺癌1级。大肠癌CEA阳性程度与沿肠管纵向浸润距离无关。本组病例41%沿肠管纵向浸润距离在瘤体下缘0.5cm内,78%浸润1cm内,仅1.7%浸润达瘤体下缘2cm以上。肿瘤浸润越深,纵向浸润距离越大(P<0.01)。浸润方式主要有直接蔓延和淋巴管栓塞。大肠癌沿肠等纵向浸润距离很少超过2cm,可作为大肠癌手术切除范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c-myc癌基因蛋白在喉癌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 myc癌基因在喉癌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应用枸橼酸-LSAB-微波免疫组化法,检测了c myc癌基因蛋白在30例喉癌边缘区及癌旁05、10、15、20cm处粘膜和4例正常喉粘膜中的表达。结果:c myc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7%(29/30),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癌旁15cm处10cm以内组织的表达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c myc表达从正常粘膜→癌旁组织→癌呈逐步递增趋势。结论:c myc癌基因过度表达与喉癌的发生有关,且在喉癌发生中可能为一早期事件,距肿瘤10cm以内之癌旁组织应视为危险病变。  相似文献   

6.
转移相关基因cd44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cd44vmRNA拼接和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意义,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的转移相关基因cd44vmRNA表达。对40份胃组织标本(20份胃癌组织,10份癌旁组织,10份正常胃粘膜)中cd44v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cd44vmRNA阳性表达者:胃癌组织16/20,癌旁组织5/10,正常粘膜0/10;有淋巴转移者15/16,无淋巴结转移者1/4,表达有差异(P<0.05);有远处转移者5/5。所有40份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粘膜都表达标准型cd44(cd44s),而且两型胃癌中cd44v表达有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肠型)中2/5,低分化癌(弥漫型)中14/15。提示cd44vmRNA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有普遍性,既可能是早期癌变出现的生物学指标,也可能是判断胃癌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癌与血管活性肠肽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血浆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探讨其对胃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胃癌组织,癌旁粘膜(1cm,5cm)及肿瘤区和外周血浆中VIP含量,以15例非癌症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浆VI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癌组织及癌旁1cm粘膜VIP含量均显著高于癌旁5cm粘膜含量;血浆VIP水平与癌旁1cm粘膜,肿瘤区血浆及癌组织中VIP含量间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嗜银染色技术研究正常、炎症和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以及胃癌和癌旁粘膜(距癌1cm内)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AgNOR数量相差显著(P<0.05或0.01),胃癌组织AgNOR数量高于胃良性病变,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AgNOR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与正常、炎症胃粘膜组织AgNOR计数无差异。作者认为,AgNOR计数有助于鉴别胃良、恶性组织,提高胃镜活检小组织病理诊断的正确率,AgNOR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莫维光  唐小玲 《医学文选》1995,16(3):177-179
采用粘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AgNORs自动化图像分析方法,对104例胃癌旁粘膜及良性病变粘膜内胃腺囊进行研究,发现胃腺囊内部分细胞可分泌酸性粘液,产生CEA。AgNORs图像分析多项参数值从正常胃粘膜、良性病变胃腺囊、癌旁粘膜异型胃腺囊、腺癌依次递增(P〈0.05),癌旁异型胃腺囊与腺癌部分参数值相当接近,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型胃腺囊是处于正常粘膜与腺癌之间的过渡状态,可能  相似文献   

10.
史志英  黄培林 《铁道医学》1997,25(6):341-342,I008
检测胃癌及癌前期病变胃癌单克隆抗体MG7,癌胚抗原的表达,以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12例正常胃粘膜标本,32例癌前病变及42例胃腺癌的MG7和CEA和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元MG7和CEA的表达。结论MG7和CEA和异常表达可作为胃癌发生过程中生物学行为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良、恶性胃病变组织表达癌胚抗原(CEA)mRNA的差别,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胃癌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EAmRNA。结果:胃癌组织CEA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2.4%、良性胃病组织标本为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CEAmRNA指标诊断胃癌的特异性为93.3%、敏感性为82.4%。结论:CEAmRNA在胃细胞恶性变时有高水平的表达,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酶染色法同时测定52例胃癌患者粘膜CEA含量分布和胃液血清CEA浓度,探讨其关系并以30例胃良性病变作对照。结果表明:①胃液与胃粘膜CEA呈明显正相关(r=0.77)能够较好地反映瘤细胞排泌CEA的情况,因此胃液CEA测定可用于胃癌辅助的诊断、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险人群的筛选。②免疫酶CEA染色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可用于鉴别常规病理学检查形态类似的胃部肿瘤。③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较低,不适于单独应用,但特异性较好,与胃液CEA测定及CEA免疫酶染色联合应用胃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人胃癌培养细胞中Ⅳ型胶原酶、ras—P_(21)及CEA分布与表达。结果显示,被测胃癌细胞中Ⅳ型胶原酶、ras—P_(21)、CEA均呈阳性,表明培养的胃癌细胞具有合成和异常表达Ⅳ型胶原酶、ras—P_(21)和CEA的作用。结合文献讨论了Ⅳ型胶原酶、ras—P_(21)、CEA与胃癌细胞浸润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CEA- m RNA)指标在诊断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胃癌组织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 ,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NP- PCR)检测 CEA- m RNA。结果 :CEA- m RNA的检出率在 32份胃癌标本为 81 .2 % (2 6 /32 )、在 32份良性胃病标本为 1 2 .5 % (4 /32 ) ,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 (P<0 .0 0 1 )。结论 :检测组织标本 CEA- m 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IL-6及其受体和凋亡相关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Fas、FasL、Bcl-2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IL-6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Fas、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L-6及其受体在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前病变(P<0.05);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而早期胃癌中IL-6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癌变粘膜中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粘膜和癌前病变(P<0.05),正常粘膜与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与癌变粘膜之间FasL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粘膜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余粘膜(P<0.05).结论:IL-6是反应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对Fas、FasL、Bcl-2进行相应的调节将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与生长抑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免分析法 (RIA)测定 2 0例胃癌患者血浆、胃液、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生长抑素 (SS)含量 ,并与 1 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发现胃癌组血浆S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胃癌组血浆SS含量又明显高于其本身胃液中SS含量 (P <0 .0 0 1 ) ;癌旁组织SS含量明显高于癌组织中SS含量 (P <0 .0 0 1 )。提示胃癌患者血浆SS增高有利于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 ;胃癌患者的SS仍以内分泌形式进入血循环为主 ;检测胃粘膜不同部位的SS有助于对胃癌的诊断及确定肿瘤的范围 ,给予外源性SS治疗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1例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原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52.11%(37/71)大肠癌及12.5%(6/48)癌旁移行粘膜中c-erbB-2呈阳性表达,且32.4%(23/71)的大肠癌呈现(++)或(+++)的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肠粘膜均为阴性。大肠癌c-erB-2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1例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原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52.11%(37/71)大肠癌及12.5%(6/48)癌旁移行粘膜中c-erbB-2呈阳性表达,且32.4%(23/71)的大肠癌呈现(++)或(+++)的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肠粘膜均为阴性。大肠癌c-erB-2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19.
对118例胃镜取材的胃癌标本进行粘液组织化学和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染色结果将胃癌分为肠型和胃型;CEA产生型和CEA非产生型。CEA产生型多为高分化癌,CEA非产生型多为低分化癌。肠型胃癌硫酸粘液和CEA的检出率分别为93.9%和83.7%,显著高于胃型胃癌(分别为10.3%和37.9%)(P<0.01)。CEA产生型胃癌硫酸粮液的检出率(73.6%)显著高于CEA非产生型胃癌(26.1%)。以上结果提示CEA产生型胃癌起源于大肠型肠化粘膜,CEA非产生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作者认为检测肠化粘膜的硫酸粘液和CEA对于确定肠化的随诊范围和提高肠型胃癌的早诊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100%,萎缩性胃炎为25%,胃癌与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组的病变组织中,AgNORs计数均值随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胃癌与非肿瘤病变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16例HID阳性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中有8例MG7抗原表达,占50%,在15例HID阴性的小肠型肠化中,无1例呈MG7阳性反应,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