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理学思想体系中,诚、信是两个不同的伦理范畴.诚看作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道德的形上本体,而信只是诚体之用,是人伦日用的实践法则.诚信道德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基础上,体现了理学诚信理论建构由体达用、体用合一及由天及人、天人合一的思维向度.理学诚信思想为现代儒商诚信尚德的形象塑造奠定了价值信仰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宗主。他在《中庸》诚说的基础上 ,受到李翱《易传》与《中庸》互训方法的影响 ,援佛道入儒 ,重新建构了“诚”的理论体系。他沿着《中庸》诚说的致思理路 ,由天道及于人道 ,并以“诚”作为沟通天人、连结物我的中心环节 ,重建了“诚”的宇宙本体论 ,再由此落实于心性论的层面 ,论证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至上性、绝对性、普遍性和永恒性。最后由心性内圣开出经世外王 ,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
唐代儒家学者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概念,李翱认为至诚不但可以修性,而且可以化物育物.至诚发挥到最高阶段,就能达到尽人、物之性,就能实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理想境界.李翱力求将主体的人道与本体的天道之间因明诚而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庸思想的核心是“诚”,天道之诚开放在万物的各正性命中,而对天道的接收总是接收在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极高明者总是道中庸。另一方面,天道之诚开放为“大明终始”的生生历程:世界通过在人的存在中自身开放,其“诚”得以自身照明之时,人的“诚之”本身成为“天地之诚”的绽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关于“阴阳”,实际上包括四象五行八卦变化之理,是天道和人道、医学和哲学会通的焦点。张介宾不仅以易理来解说医理,而且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说明中医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体用一源”的整体恒动观角度来纵横经纬探讨阴阳的气交变化模式, 纵观指探求本体实质, 为阴阳气交生万物之建立与构成模型, 横观指推求运用规律, 为阴阳气交的发展与演化模型。体用定义主要包括广义的“整体功用”和狭义的“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7.
张载是宋儒中人性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者 ,他从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以及人性与教育等方面建构了其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天地之性主要说明主体人的善良本性来源于天命 ,是人所皆同的 ,是人性的本然状态。气质之性则主要解答了天地之性如何落实于现实层面 ,表现为个体人的本性 ,形成千差万别的人的具体品质 ,是人性的实然状态 ,而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则着重回答了道德教育在人的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张载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 ,一环紧扣一环 ,环环演进 ,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一切哲学思辨 ,最终都落实于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上 ,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议"胃体阳而用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般“体”指客观存在的实体,“用”指体的作用和机能。故而中医理论也常引用这一概念来阐述脏腑的本体和功能。如“肝体阴而用阳”,与肝一样,胃的体用在古代医著中也有较多的论述,如《张氏医通》就明确提出:“胃之土,体阳而用阴”。但现代临床对此每多忽视,为此有必要对之加以深刻认识,以期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
朱熹“性即理”思想不仅论证了作为儒家道德的核心价值---仁义的根源与形上依据,即人性之善源于天理,是存在于天下万物的“所以然之故”,也是人日常生活的“所当然之则”,呈现出化当然为必然的趋向,而且揭示了其伦理本性在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赋予了社会伦理以客观必然性以及对社会个体的先在规定性,论证了社会伦理的普遍性与有效性。从社会伦理到个体德性无不在天理的客观必然性的统摄下,实现了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的统一。朱熹以“心与理一”命题的阐发,诠释了道德的本质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合一,确立了道德的自律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发展小康社会要“全面建设”,不仅要追求社会的和谐,同时还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与“天道”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我们必须抓公民的个体道德建设,使个人的思想与言行趋于和谐;抓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使社会群体认知趋于和谐;也要抓生态道德建设,使人类与自然趋于和谐。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从每个公民思想言行的和谐扩展到家庭和谐、组织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包括天人相副、人天依存、天人相合等不同认识。西医学整体观包含着"人的可分解性",即合整体观;中医学整体观的核心是人与环境、人体自身的"不可分割性",即元整体观。从元整体观探讨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可知,天人相应包含天人本一、以人应天、天人合一在内的逻辑递进的多层次概念。其具体表现在:从宇宙本体论来看,天人相应首先是天人本一;从宇宙发生的过程看,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宇宙生态平衡角度看,养生防病上需要天人合一。阐明"天人相应"理论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有益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临床带教医生人格力量在实习生医德养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临床带教医生在临床工作,指导见习、实习学生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对于实习学生医德养成具有导向作用、示范作用、感染作用和晕轮效应。临床带教医生必须注重良好道德人格的塑造,医院要重视道德评价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临床带教医生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有效地促进临床带教医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In one of a series of articles on philosophical medical ethics, Gillon examines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term "rights." He focuses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rights on the one hand and moral rights on the other, and then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niversal moral rights possessed by all human beings and those moral rights that arise as a result of prior actions or special social relationships. Finally, he discuss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s that impose moral obligations on others to act and rights that require others to refrain from acting.  相似文献   

14.
医患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构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社会、伦理道德,特别是法律因素的影响,各种医患矛盾正成为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诚信是病人权利让渡契约的伦理基础,是社会伦理公平正义的基本表现,是医患经济利益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体现。医疗活动中应引入体现伦理道德要求的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健全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医患有效沟通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界定医患有效沟通的含义,发现医患有效沟通的伦理意蕴:医患沟通是道德的沟通,主导医患有效沟通是医方的道德责任,如实陈述病情、配合治疗是患方的道德义务,实现医患有效沟通的伦理条件是“诚”与“信”。  相似文献   

16.
规律具有其特有的范式,即对立的逻辑性质和对偶的表达形式,这是由规律揭示事物运动的矛盾的固有功能所决定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有效质和无效质的矛盾运动,而且还存在着有效质的聚合与消散的矛盾运动,其中蕴涵着的实践有效质的聚合消散统一律也是不可忽略的实践规律,实践有效质的聚合消散统一律揭示了实践持续发展的机理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医德修养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其医德价值观念、价值理想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决定着医德修养的方向与成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工作者作为医德修养的主体,应当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德价值观念,并从点滴着手养成。在价值观念取向上,以集体为本位;在价值理想取向上,追求着、善、美的统一;在价值标准取向上,有利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在现实价值目标取向上,解决立身做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终极关怀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自身终极意义的追问。冯契先生以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作为其终极关怀的路径,在理性与信仰相统一的基础上,在个体的自在与群己关系的自由中,在人类的生存实践即人类生存体验中,转识成智,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实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张介宾医学理论发展的理学背景,认为张介宾将理学哲学范畴体系引入医学研究,以理学的宇宙本体"太极"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本体,将"生机"意义提高至世界本体高度,以《太极图说》为理论模型、"心学"为法,建构中医理论,形成阴阳一体、五脏互藏、肾命学说等理论成果,其医学思想和理论成果的本质特点归结为"形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