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5年10月--2010年1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无一例确诊,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子宫IVL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能否正确诊断处理关系到患者预后.提高术中确诊率、彻底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2.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IVL)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类型子宫肿瘤。该肿瘤组织学上呈良性增生,但是具有侵及静脉和淋巴管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常常超出子宫范围,沿宫旁静脉、髂静脉等延伸达下腔静脉,甚至累及右心或肺动脉,成为心脏内平滑肌瘤病( ICL )。该病早期确诊困难,临床对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研究收集2009年以来本院收治的3例IVL病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分析子宫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收集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形态、位置、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DWI信号及ADC值,将研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大体观察,所有患者均有子宫形态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子宫增大,多数病灶仅局限在子宫内。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平滑肌分化标志物全部呈现阳性,多数激素受体、血管源性标记物阳性。6例均有病灶蠕虫样改变,均发现病灶内流空信号,仅病例3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T1WI呈等信号3例,等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稍高信号2例,混杂高信号1例,等高信号1例。6例肿瘤内部或肿瘤旁可见多发迂曲血管。肿块强化方式均为快进慢出,强化程度除病例2为管状强化,其余均为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4例,磁共振ADC值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异性较差,术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较低。T1WI信号为等或等高,T2WI信号为高或稍高,肿瘤内部或肿瘤旁可见多发迂曲血管。  相似文献   

4.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其生长方式类似恶性肿瘤,达下腔静脉甚至累及右心腔者非常罕见,具有潜在的致命性.本文报道1例伴有心脏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患者41岁,女性,因"间断右上腹疼痛,伴双下肢轻度肿胀20天"入院.既往有子宫肌瘤及子宫次全切除病史.超声心动示:右心房内可见团块,与心腔无黏连,左室射血分数60.00%.腹部CT示:下腔静脉全程、左侧髂总、髂内静脉内软组织肿物,病变卜极达右心房,增强扫描示肿物有明显强化.妇科及盆腔血管彩超可见下腔静脉下段、左侧髂总静脉内占位,左侧附件区髂内、外静脉之间可见一分叶状团块,其内见营养血管,子官次全切除术后.初步诊断:下腔静脉、右心房肿瘤.行胸腹联合心脏、下腔静脉伞程肿瘤切除,左侧髂内静脉结扎术,术后未予激素治疗,病理示肿瘤细胞呈梭形,未见核分裂相,无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SMA(+++),desmin(+),PR(+),ER(+),S100(-),CD117散在个别细胞(+),CD34(-),Ki67<50%.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鉴别心脏、下腔静脉原发肿瘤和血栓后,临床治疗主要是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术后短期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李琳  臧春逸 《北京医学》2015,(2):142-144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已确诊的3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IVL患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相同,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盆腹腔包块。术前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术中发现肌壁间静脉内可见蜂窝状、蠕虫状结节,延伸至宫壁。宫旁静脉增粗,静脉内可见索条状组织,质韧如橡皮样。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本病典型病理改变为静脉内见蠕虫样、条索状瘤体,可抽出,镜下呈良性平滑肌瘤的形态,不侵袭静脉壁。结论子宫IVL是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疾病,术前诊断率极低,术中能否正确诊断、处理关系到患者预后,需注重术中探查,提高术中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中1例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1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史,术后随访发现盆腔包块;1例无临床表现,体检发现。3例术前超声检查2例提示平滑肌瘤,1例不除外恶性可能,无一确诊,均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例术后5d发现瘤体残留,另2例分别随访17和34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良性病变,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6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IVL瘤细胞SMA、CD34、ER和PR等的表达情况。结果:6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结论:IVL是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病变,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提高术中确诊率、彻底清除病灶以及术后全面随诊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少见生长方式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寄生性平滑肌瘤6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3例和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2例,分析这些少见生长方式子宫平滑肌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在盆腔腹膜,与子宫相分隔;6例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呈中度强化;2例MRI与臀肌比较,T1WI/T2WI呈等信号.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例左肾静脉受累,2例经静脉累及到右心房,1例经右心房累及到右心室;CT示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显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腹膜多发结节(直径约1-2 cm)2例,腹膜和腹膜后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和肿块1例.2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表现肺多发转移灶,1例胸膜受累. 结论: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影像学表现局部病变进展或转移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的一些少见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源于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静脉起源的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3.14±5.28)岁;8例患者均(100%)有生育史;1例患者有子宫切除手术史;6例(75.0%)患者就诊时无临床症状,在超声检查或妇科检查时发现;1例患者因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由外院转至我院心外科,后由CT明确诊断。术前无确诊病例,所有患者均由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方式: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单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肿物切除+子宫静脉内肿物切除,1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行子宫静脉肿物切除,1例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下腔静脉血管平滑肌瘤切除。术后1例失访,随访的7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率低,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到下腔静脉和心脏是手术治疗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探讨使用CT血管造影在该类疾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复习从2010到2017年4例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到下腔静脉和心脏病例,研究其术前CT征象及与外科手术的关系。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和CT征象,所有病人均得到正确诊断。其中3例肿瘤局限于下腔静脉,1例肿瘤突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所有病人均有多发盆腔软组织肿块,经髂静脉延伸到下腔静脉,并均见肺内转移。所有病例均经包括血管外科、妇科、心脏外科合作成功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结论 CT血管造影可准确提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位置、大小、全部病变的延伸范围以利术前评估,在制定手术计划和获得良好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段元元 《疑难病杂志》2012,(12):960-961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经病理确诊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经量增多、经期缩短、腹部包块、下腹痛,25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肌瘤挖除术3例、全子宫切除术10例、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12例,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发病隐匿,手术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华  张超纪  杜振宗 《北京医学》2006,28(9):513-516
目的探讨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采用腹部B超和心脏超声、增强CT等检查。手术治疗官分期进行,一期行心脏及下腔静脉肿瘤切除术,二期于术后1个月行子宫切除并盆腔清扫术。结果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随访3年,另1例随访4.5年,均存活。结论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罕见,详尽的术前检查、分期手术切除以及相关学科的协作是根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例累及右心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以利于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患者,女性,38岁,因"发热、下腹胀痛、胸闷1周"于2010年7月入院。患者G1P0,2002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003年12月因"子宫肌瘤复发"行"子宫全切除术"。因强烈要求生育,拟行代孕,患者于2010年7月在美国接受注射促卵泡药物"丽申宝注射液",每日3支共计12d(剂量不详),后因发热、腹胀、胸闷自感症状加重不能承受,即回国就诊。入院后行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检查提示:下腹部及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左肾积水、腹腔积液,右心房、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双侧髂静脉瘤栓形成。予行胸腹联合手术,切除右心、下腔静脉等瘤栓,切除盆腔肿瘤,病理诊断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属于少见病,累及心脏更罕见,近期发生增多可能与辅助生殖中性激素使用频次增加有关;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最终确诊依赖病理;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须切除彻底,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提高对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延伸至心脏内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一期一站式经胸腹联合切口行"子宫、附件、盆腔肿物切除+心脏、下腔静脉肿物取出术",另1例患者手术分2期进行,一期先行"右心房肿物切除+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周二期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下腔静脉肿物取出+右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少见,彻底切除瘤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术需多学科联合,可一期一站式完成,也可分期分站式完成,2种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少见生长方式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寄生性平滑肌瘤6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3例和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2例,分析这些少见生长方式子宫平滑肌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在盆腔腹膜,与子宫相分隔;6例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呈中度强化;2例MRI与臀肌比较,T1WI/T2WI呈等信号。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例左肾静脉受累,2例经静脉累及到右心房,1例经右心房累及到右心室;CT示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显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腹膜多发结节(直径约1-2 cm)2例,腹膜和腹膜后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和肿块1例。2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表现肺多发转移灶,1例胸膜受累。结论: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影像学表现局部病变进展或转移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的一些少见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伴发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伴发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2岁,体检B超发现子宫肌层15cm×13cm×10cm大小占位,临床拟诊断子宫肉瘤。肉眼观肌壁内一不规则肿块,向浆膜外突起似胎盘绒毛样外观。镜下肿瘤主要有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大小不等呈丛状分布的血管组成,周围基质水肿明显。同时在子宫肌层的静脉血管内有形态良好的平滑肌增生,未见超出血管外。手术行子宫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后随访6月未复发。结论 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伴发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又称为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类非常罕见的平滑肌瘤,预后良好。由于奇特的大体外观容易诊断错误导致过度治疗,因此掌握此类良性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以防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吕涵  王克学  梁志强 《安徽医学》2022,43(2):207-210
目的 探讨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多学科一期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体外循环(CPB)辅助下经胸腹一期外科联合手术治疗的10例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盆腔区域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超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4例经手术证实的盆腔区域IVL患者临床、超声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4岁,2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术病史.3例超声提示子宫及附件区实性"蠕虫样"占位,术前提示IVL.1例漏...  相似文献   

20.
任健  李晟辉  刘勇 《中国医刊》2023,(6):679-684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1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等。结果 51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7.21±7.82)岁,49.02%(25/51)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15.69%(8/51)有子宫肌瘤剔除或全子宫切除手术史,术前MRI确诊率为45.83%(11/24),病理结果显示32%(16/50)肌瘤细胞生长活跃,38%(19/50)存在细胞核异型性。按照肌瘤部位分为两组,肌瘤位于宫体内为宫内组(19例),肌瘤蔓延至阔韧带及静脉系统为宫外组(32例)。宫外组患者年龄大于宫内组,初潮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瘤体积、CD31阳性表达率小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宫外组的开腹手术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宫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潮年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