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宇 《吉林医学》2022,(3):779-78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CT扫面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鉴别诊断脊柱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脊柱病变患者84例,均行MRI、SPECT/CT扫描检查。以术后确诊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SPECT/CT单独与联合诊断鉴别脊柱病变性质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84例脊柱病变患者术后确诊阳性51例,阴性33例;采用MRI诊断出阳性42例,阴性42例;采用SPECT/CT诊断出阳性46例,阴性38例;采用MRI联合SPECT/CT诊断出阳性55例,真阴性29例。MRI联合SPECT/CT诊断灵敏度94.12(48/51)、准确度80.39%(41/51)较MRI诊断68.63%(35/51)、72.62%(61/84)和SPECT/CT诊断80.39%(41/51)、82.14%(69/84)高,漏诊率5.88%(3/51)较MRI诊断31.37%(16/51)和SPECT/CT诊断30.30%(10/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SPECT/CT诊断鉴别诊断脊柱病变性质,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脊柱结核及其各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68例,均行DR及常规X线摄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脊柱结核及其各种病变的显示率。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DR对脊柱结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5%、54.5%、80.9%,传统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8%、40.9%、70.6%,DR对脊柱结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传统平片(P<0.05),且DR在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和椎旁脓肿的灵敏度、特异度也明显高于传统平片(P<0.05)。结论:DR较传统平片对脊柱结核及其各种病变诊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早发现脊柱结核,减少致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49例脊柱结核(结核组)、69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收治时间2013年1月-2017年1月,对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判定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在鉴别诊断脊柱结核、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的病灶位于椎体部位分布情况、累积椎间盘发生率、病灶形态的影像学形态、椎旁肿块信号强化发生率、椎体内部T2加权像表现、软组织病变信号表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的病灶单发或多发情况、骨质破坏类型、椎体轮廓压缩变形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结果作为判定金标准,MRI检查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6.96%、漏诊率为8.16%、误诊率为13.04%、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 MRI对于脊柱结核、转移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强  邓斌  叶国明 《吉林医学》2012,33(18):3929-3930
目的:探讨老年性脊柱结核的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9例经过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0岁以上脊柱结核的MRI资料,对椎体及附件、终板、椎旁软组织、椎间盘、椎管内信号变化和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9例共有113个椎体骨质破坏,48例为相邻椎体骨质破坏,1例为单椎体骨质破坏;②共51个椎间盘受累,受累椎间盘MRI信号不均匀;③出现典型椎旁脓肿32例,有17例仅仅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占35%,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老年性脊柱结核多为相邻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受累,部分椎旁脓肿不明显,仅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MRI对老年性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SPECT/CT与MRI检查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行SPECT/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各亚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SPECT/CT和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对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髓瘤、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准确度均为100%,MRI对脊索瘤、尤文肉瘤和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度均为100%。结论:SPECT/CT与MRI检查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相当,SPECT/CT检查对骨化性较强的病变类型的诊断准确度较高,而MRI检查对神经来源性和软组织肿块形成的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肿块患者66例,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MRI检查及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鉴别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诊断特异度为56.52%,灵敏度为81.39%;MRI特异度为52.38%,灵敏度为73.33%;增强CT联合MRI的特异度为78.26%,灵敏度为93.02%,MRI与CT增强扫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增强联合MRI检查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均各具优势,将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临床鉴别诊断特异度与灵敏度,提高肿块良恶性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T与MRI影像学的临床表现。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主要显示为椎体和附件有骨质破坏、椎旁脓肿以及椎管受累等现象;脊柱MRI影像表现出椎体以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椎盘信号的改变、韧带下播散、硬膜囊、脊髓病变等;在诊断早期病变方面MRI影像更具有优势,在病变内钙化灶以及死骨等方面CT影像较MRI影像更有优势。结论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者结合更有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的MRI特征及其在脊柱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38例脊柱疾病的MRI资料(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31例,其它疾病误诊为早期脊柱结核7例),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共同分析所有病例的MRI图像特征。结果早期脊柱结核,MRI上可见椎体终板和邻近终板下骨质局限性破坏;椎间盘信号不均匀,其内可有干酪样物或小脓肿形成;椎旁软组织肿胀和硬膜外小脓肿形成。非典型脊柱结核包括连续或跳跃性骨质破坏、单椎体病灶,骶骨破坏并椎旁实性软组织肿块形成,孤立椎弓受累。结论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变化多样,MRI可清楚显示早期脊柱结核的椎体和终板破坏、早期椎间盘炎、硬膜外小脓肿和椎旁软组织肿胀等病理特征以及非典型脊柱结核的病变情况,有助于脊柱结核与肿瘤和化脓性脊柱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的脊椎结核CT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资料证实的36例脊椎结核CT影像资料。结果:脊柱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36例,单椎体破坏7例,多椎体破坏29例,骨质增生硬化10例,死骨形成28例,椎间盘破坏2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或脓肿形成24例以及骨性椎管狭窄16例。椎体前中部或整个椎体骨质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胀和/或腰大肌脓肿形成是脊椎结核的典型CT表现。结论:CT扫描在脊椎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确定病变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丽荣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15-1117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脊柱、肋骨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41例患者85处病灶中,42处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49.4%;43处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50.6%。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0.5%、97.6%,特异性分别为16.3%、93.0%,准确性分别为52.9%、95.0%。结论SPECT/CT可以明显提高脊柱、肋骨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鉴别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融合功能解剖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41个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同时获得SPECT、CT及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盲法独立阅片.所有病灶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6个月以上的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 .结果 SPECT、SPECT CT和SPECT/CT对125例患者的141个病灶诊断骨转移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2.5%、93.7%和98.4%,特异性为66.7%、80.8%和93.6%.准确性为73.8%、86.5%和95.7%.与SPECT和SPECT CT相比,SPECT/CT诊断骨转移癌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疑似假体周围骨溶解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射线、MRI及SPECT/CT检查。以翻修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X射线、MRI及SPECT/CT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诊断效能。结果 翻修术结果显示,70例患者有假体周围骨溶解,其余20例患者中无菌性松动13例,感觉障碍4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X射线、MRI、SPECT/CT及联合诊断假体周围骨溶解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别为0.585、0.686、0.842、0.906。SPECT/CT诊断的敏感性(95.71%)及准确性(94.44%)均高于X射线与MRI(P <0.0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8.57%)及准确性(97.78%)高于X射线与MRI(P <0.05)。4种诊断效能从高至低依次为联合诊断、SPECT/CT、MRI、X射线。结论 X射线、MRI及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有一定的诊断效能,SPECT/CT的敏感性、准确性最高,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4.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在我院使用SPECT/CT诊断的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患者90例资料(共100个病灶部位),所有患者在使用单纯SPECT扫描无法确诊后使用SPECT/CT扫描,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或手术过程)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病理学(或手术过程)确诊,SPECT/CT诊断显示恶性病灶40个,良性病灶56个,无法确诊病灶3个(3.0%),误诊病灶1个(1.0%),诊断灵敏度95.6%,特异性93.1%,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6.5%.结论 SPECT/CT对早期疑似肿瘤骨转移灶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 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CT及MR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关部CT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改变,以两侧或单侧基底节区或苍白球区低密度改变最明显;MRI表现为脑室 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病灶,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呈低信号,基底节或苍白球区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PECT/CT在99mTc-MDP显像脊柱单发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99mTc-MDP骨显像脊柱单发病灶病人,于99mTc-MDP骨显像后进行单发病灶的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所有病例中22例进行其他影像学(CT和MRI)符合、7例随访1年证实、5例病理证实及2例18F-FDG PET/CT证实,并进行相应的脊柱单发病灶的骨转移效能分析。结果:SPECT/CT99mTc-MDP显像的脊柱单发病灶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灵敏度为70%,特异性为96.15%,符合率为88.89%,阳性似然比为18.18,阴性似然比为0.312,阳性预测值为0.875,阴性预测值为0.893。结论:SPECT/CT细节应用了诊断级螺旋CT诊断脊柱单发病灶中极有价值信息,同时利用了99mTc-MDP骨显像的亲肿瘤特性,提高了脊柱单发病灶的骨转移性肿瘤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