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I在早期壶腹周围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类型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在MRI平扫、MRCP以及e-THRIVE多期动态扫描中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壶腹周围癌中,影像诊断胰头癌8例,胆总管远端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癌4例.术后病理发现,2例术前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例中术后1例证实为胰腺癌,另1例为壶腹癌.余病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正确率达90.5%.结论 常规MRI联合MRCP以及e-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可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对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用于肛瘘术前诊断准确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到2022年8月肛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及DWI序列扫描,对比MRI-DWI、常规序列扫描对外口、内口、主瘘管、分支瘘管、脓腔检出率及肛瘘Parks分型准确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病灶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肛瘘患者中,分别检出外口192个、内口88个、主瘘管78个、分支瘘管156个、脓腔60个,MRI-DWI对外口、内口、主瘘管、分支瘘管、脓腔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89.77%、 87.18%、80.13%、81.67%高于单纯MRI常规序到78.13%、73.86%、71.79%、67.31%、63.33%(P<0.05);78例肛瘘患者parks分型包括Ⅰ型30、Ⅱ型25例、Ⅲ型14例、Ⅳ型9例;MRI-DWI对肛瘘parks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3、0.769、0.788、0.820,均>0.75,二者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术前区分肠型和胰胆管型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carcinoma,P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AC且在术前接受腹部MRI检查的59例患者,将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肠型和胰胆管型两组。收集并采用单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的多项指标。将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P < 0.05)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预测意义的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采用 DeLong 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59例PAC患者中,肠型21例,胰胆管型38例。临床表现:胰胆管型PAC相对肠型更易出现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图像:病灶位置、十二指肠乳头形态、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截断胰管到十二指肠乳头的距离、胰胆管角度、平扫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病灶信号特点(以正常胰腺信号作为参照),在肠型和胰胆管型PA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显示,相对胰胆管型PAC而言,肠型PAC病灶多位于十二指肠腔内,在平扫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病灶信号相对正常胰腺信号多为等信号,较少表现为高信号和低信号,十二指肠乳头多表现为结节型,胆总管远端内常出现类圆形充盈缺损,截断胰管到十二指肠乳头距离较短,胰胆管角度偏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位置(P<0.001)、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P<0.05)是鉴别PAC病理亚型的重要预测因素,联合变量模型(病灶位置及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的AUC为0.934,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5.2%。结论:MRI有助于术前肠型和胰胆管型PAC的鉴别,特别是病灶位置、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及两者联合变量模型对PAC病理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83例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者进行MR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对照术后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方面,常规序列联合DWI稍高于DWI,但二者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DWI假阳性率三者中最高,特异度低于常规序列及常规序列联合DWI。在假阴性率方面常规序列联合DWI表现最低。每两种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DWI诊断准确率更高,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MRI多模态成像在肠型和胰胆管型壶腹周围癌(PA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PA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MRCP和MRI多模态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CP联合MRI多模态成像检查在PAC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86例PAC患者中,肠型31例,胰胆管型55例。肠型及胰胆管型PAC的影像学特征中,病灶形态、胰管扩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边界、病灶位置、侵犯胰腺、十二指肠乳头形态、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CP诊断PAC的准确率为77.91%,MRI诊断PAC的准确率为69.77%,MRCP联合MRI诊断PAC的准确率为94.19%。单独MRCP或MRI检查诊断PAC的准确率均显著低于金标准(均P<0.05);MRCP联合MRI诊断PAC的准确率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联合MRI鉴别肠型和胰胆管型PAC与金标准高度一致(Kappa值=0.875),单独MRCP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弥散加权序列(DW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水成像技术和弥散加权序列对50例患者行MRCP、DWI检查,MRCP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按照实验室胆红素水平将50名患者分为轻中重组,将组间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48/5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42/50)。结论:ADC值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评价肝脏功能,MRCP联合DWI序列扫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起到定位定性诊断的作用且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1例),行常规MRI、MRCP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胰胆管汇合角、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主乳头至扩张的胰胆管末端的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 结果 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3组间病灶最大径、中心位置、边缘情况和病灶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较易累及胰周血管,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均未见邻近血管受累征象.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主乳头至胰胆管梗阻端的距离及胰胆管末端间距均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组;"四管征"多见于胰头癌.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SNR高于胰头癌和壶腹癌组(P<0.05),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信号强度稍高于胰腺实质.结论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能较好显示不同类型PDDUC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点,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壶腹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尤其是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Propeller LAVA)在壶腹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壶腹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手术前行常规MR扫描,Propeller 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M R C P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 I P)和多层面重建(M P R),在Propeller LAVA源图像观察肿瘤强化,MPR重建像观察胆总管及十二指肠腔内病变显示情况.结果 胆总管梗阻端MRCP表现:①截断状5例;②腔内充盈缺损2例;③漏斗状或环形狭窄6例;④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3例.动态增强表现:①动脉期至平衡期表现为轻度至中度逐渐明显异常强化7例;②平衡期轻度强化2例;③8~10 min后延迟强化3例;④无明显强化3例.单纯采用MRCP判断肿瘤侵犯范围与手术病理相符13例,Propeller LRVA 12例,两者结合15例.结论 Propeller LAVA结合MRCP有利于壶腹癌病灶范围的观察及管腔内病变的显示,动态增强扫描MPR重建图像对肿瘤向管腔内侵犯显示更直观.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对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扩散峰度成像(DKI)、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n=63)和恶性组(n=59)比较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值。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DC、MK、MD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 结果 良性组ADC、MD值显著高于恶性组,MK值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状、边缘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 ADC、MK、MD中,以MK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最高,以ADC值最低;联合应用上述参数,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MK+MD+ADC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016%。 结论 MRI检查DKI、DWI成像参数均可有效鉴别诊断乳腺癌,DKI成像参数的诊断效能高于DWI,联合二者可提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诊断鉴别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MRI检查,检查后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DWI、DWI联合DCE-MRI诊断乳腺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结果 60例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2例。以流出型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36.4%、86.8%、61.5%、70.2%、68.3%。以ADC值≤1.205×10-3mm2/s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DW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72.7%、81.6%、69.6%、83.8%、78.3%。DWI联合DCE-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95.5%、79.0%、72.4%、96.8%、85.0%。DCE-MRI+DWI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显著高于DCE-MRI(P<0.05)。结论 DCE-MRI与DWI在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均具有一定作用,二者联合可以提高恶性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肾脏占位病变患者98例,其中以肾脏良性病变患者38例为良性组,肾脏恶性病变患者60例为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及CT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符合率。结果 DWI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C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式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总符合率高于CT(P>0.05)。结论 DWI检测肾脏占位病变准确率高于CT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旋桨采集技术扩散加权成像(PROPELLER DUO DWI)+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直肠癌患者65例,均进行MRI及DW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与常规MRI+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及准确率。结果65例直肠癌患者常规MRI诊断T1~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10例。MRI+PROPELLER DUO DWI诊断T1~T2期37例,T3期21例,T4期7例。MRI+PROPELLER DUO DWI诊断总准确率为92.3%(60/65),高于MRI[80.0%(52/65,P<0.05)]。结论与MRI常规序列比较,PROPELLER DUODWI技术+常规MRI在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中准确率更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10例临床怀疑为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产前行MRI检查和超声检查,102例胎儿出生后接受手术病理检查,8例尸解检查。结果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98%、83.33%、97.27%,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 7.94%、41.6 7%、91.74%。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具有视野广、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相较于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对胎儿状况的综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病变类型对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另筛选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MRI-DWI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DWI参数对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f显著较高(P<0.5);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D~*、f显著较高(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MRI-DWI参数诊断前列腺疾病时ADC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1.001×10^-3mm^2/s为cut-off,灵敏度为59.00%、特异度96.70%;联合诊断时特异性上升至100.00%;单一参数诊断前列腺癌时同样以ADCAUC值最高,1.269×10^-3mm^2/s为cut-off,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高达86.10%;与联合诊断一致。结论MRI-DWI扫描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有较高效能,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与三维水选择成像序列(3D-WATS)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拟诊为早期RA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不同序列诊断早期RA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序列RA早期病变检出率(关节滑膜炎、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骨侵蚀)。结果①3D-WATS序列和多序列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序列(P<0.05);3D-WATS序列、多序列MRI检查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WATS序列、多序列MRI检查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常规序列、3D-WATS及多序列的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骨侵蚀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WATS及多序列的关节滑膜炎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序列(P<0.05)。结论 MRI检出早期手关节病变中,3D-WATS序列效能优于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b值DWI和ADC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前列腺癌疑诊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不同b值DWI检查,分析比较不同b值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35例。b=500s/mm2,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3%和70.4%;b=1000s/mm2,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77.8%、88.6%和85.2%。b=100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b=500s/mm2,其中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当b=1000s/mm2时,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DWI,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当b=10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b=50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胆囊病变患者资料,其中胆囊癌21例,胆囊良性病变25例。手术前均行磁共振DWI检查,b值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并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胆囊癌的ADC值为(1.23±0.19)×10~(-3) mm~2/s,胆囊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93±0.33)×10~(-3)mm~2/s,胆囊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t=-8.57,P0.05)。ADC值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ADC值≤1.42×10~(-3)mm~2/s为阈值时,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2.0%,准确度为91.3%。与病理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5。结论 DWI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医院98例PSA水平异常升高或者DRE异常的可疑PCa患者,入组患者接受TRTE联合MRI检查,分析TRTE联合MRI检查在前列腺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8例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微出血患者,入院后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及SWI扫描,对比常规序列及S W I序列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的脑微出血检出率(8/8 0)1 0.0 0%、(14/80)17.50%、(45/80)56.25%显著低于SWI(80/80)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的病灶检出率(68/413)16.46%、(106/413)25.67%、(265/413)64.16%均显著低于SWI的(413/413)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运用磁共振S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序列,利于进一步临床治疗的开展,建议作为磁共振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