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强CT直方图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患者影像检查资料。采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出肾上腺肿瘤在双期增强CT的肿瘤最大层面,获得其动脉期与平衡期直方图参数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估其对两组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增强CT动脉期、平衡期直方图参数中平均灰度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偏度值均显著高于腺皮质腺皮质腺瘤(P<0.05)。增强CT动脉期及平衡期直方图参数中,最大值的AUC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阈值为126.5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5%、91.8%,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增强CT直方图参数可以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其中以“最大值”的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相扫描及多层面重建(MPR)对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113例患者进行肾上腺多期相扫描,所得图像进行MPR,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在各期相扫描中的特点。结果醛固酮腺瘤39例,皮质醇腺瘤25例,嗜铬细胞瘤27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肿瘤22例。醛固酮腺瘤组的各期相CT值均小于皮质醇腺瘤组(P<0.05),但相对造影剂清除百分比大于皮质醇腺瘤组(P<0.05);皮质醇腺瘤组动脉期扫描CT值低于嗜铬细胞瘤组(P<0.05);皮质醇腺瘤组在各增强扫描期相CT值均大于无功能皮质腺瘤组(P<0.05)。结论MSCT多期相扫描及MPR能够提高体积较小肿瘤的检出率,并对功能性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肾上腺肿瘤患者64例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符合结果.结果 B超和CT及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5%、96%和92%.在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间,CT和MRI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建斌  谢家恩  张辉  邓元明 《西部医学》2018,30(12):1856-1859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 对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肿瘤类型CT表现特征,并测量其平扫、动、静脉期增强扫描CT值。结果 60例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均为单侧病变,皮质腺瘤钙化率与嗜铬细胞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腺瘤边界清晰、规则形态、均匀密度比率均显著高于嗜铬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皮质腺瘤多显示为轻中度均匀强化,嗜铬细胞瘤及皮脂腺癌均为不均匀明显强化,节细胞神经瘤显示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4例; 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肿瘤大小分别为100~1071cm、331~1965cm;皮质腺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嗜铬细胞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肾上腺肿瘤CT征象各异,且因其组织成分各异而呈现不同的CT值,肿块密度、强化程度等可作为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与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CT平扫及延迟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CT平扫及延迟扫描对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平扫及延迟期的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4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平扫密度(7±13)Hu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8±13)Hu、皮质腺癌(34±15)Hu、转移瘤(31±15)Hu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虽然增强后1min密度(58±23)Hu明显低于其他三种肿瘤,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转移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T值范围与其他三种肿瘤之间的差异互相重叠。增强后10min肾上腺腺瘤密度(32±23)Hu,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9±23)Hu、皮质腺癌(78±28)Hu、转移瘤(78±26)Hu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上腺CT平扫及延迟扫描对腺瘤和非腺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MSCT和3.0T MRI在肾上腺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4月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共46例。均行MSCT和3.0T MRI扫描,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 对不同病理类型(嗜铬细胞瘤、功能性肾上腺腺瘤、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 对瘤体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 在良性和恶性瘤体定位准确率;对比两种方法 获取图像的清晰度;观察各种病理类型的瘤体在CT下的表现以及在3.0T MRI下的表现。结果 3.0T MRI诊断嗜铬细胞瘤、功能性肾上腺腺瘤、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准确率以及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80.00%、77.78%、100.00%、82.61%, MSCT为66.67%、60.00%、44.44%、50.00%、58.70%,前者更高,P<0.05。3.0T MRI鉴别瘤体性质准确率(95.65%)高于MSCT(67.39%),P<0.05。MSCT对瘤体定位准确率(93.48%)高于3.0TMRI(67.39%),...  相似文献   

7.
何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6):112-113
目的 探讨B超、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B超、CT表现.结果 B超和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9%和97%,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和78%.在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间,B超和CT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结论 B超和CT检查可以提供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意外瘤,全部开展了CT平扫和能谱CT扫描,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囊变例数、肿块大小、门脉期均匀强化例数、平扫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40-140Ke 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肾上腺腺瘤门脉期70-140Ke 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和门脉期的N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NH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门脉期NHIC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动脉期NIC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ROC曲线面积最大,多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的准确率高于门脉期NIC...  相似文献   

9.
魏渭  苟杰  汤化民  林伟 《四川医学》2018,39(12):1380-13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腺瘤中的价值,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18例腺瘤,对两组病例的CT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密度、强化方式、有无肿瘤血管、有无钙化及坏死囊变。结果嗜铬细胞瘤平均最大直径(4. 26±1. 45) cm,腺瘤平均最大直径(2. 81±1. 6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嗜铬细胞瘤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均CT值均高于腺瘤(P<0. 05)。5例嗜铬细胞瘤见肿瘤供血血管,8例见坏死囊变区; 1例腺瘤见肿瘤血管,2例见囊变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1例嗜铬细胞瘤及3例腺瘤见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腺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MSCT增强扫描对于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定位诊断准确率:B超84.3%,CT 100%,MRI 100%;定性诊断准确率:B超30.0%,CT75.5%,MRI79.2%;手术60例:皮质腺瘤32例,肾上腺囊肿6例,髓性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转移性癌3例,皮质癌3例,神经节瘤3例,神经鞘瘤1例,血肿1例,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筛查首选B超、CT、MRI,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应综合肿瘤大小、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内分泌功能测定。疑诊嗜铬细胞瘤或定性诊断不明需手术时,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体层摄影(MSCT)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腮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术中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分为多形性腺瘤组(n=78)与腺淋巴瘤组(n=52)。比较两组肿瘤MSCT平均组织密度及DCE-MRI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平均密度组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肿瘤Ktrans、Kep水平均明显低于腺淋巴瘤组(P<0.05)。MSCT联合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腮腺肿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462、0.885,诊断准确率为71.54%。结论 MSCT联合DCE-MRI定量参数能较为准确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27-12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效果和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结果 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异常征象主要包含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不同密度;MRI诊断阳性率83.33%(70/84),高于多层螺旋CT的64.28%(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T平扫证实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异常变化,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像变化,少数伴随钙化;增强扫描过程中呈现为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不强化;MRI呈现为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结论 MRI检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阳性率要高于多层螺旋CT,两种检查均能够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变位置及累及范围提供精准诊断,但是相对来说MRI检查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临床推广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历与影像学资料,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为CT组(n=48),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患者为MRI组(n=24),分析两组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图像显示及诊断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特点。结果与MRI组相比,CT组诊断准确性91.67%、敏感性70.83%、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显著较高,扫描时间明显较短(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包括急性栓塞和慢性栓塞,栓塞部位以双侧居多;病变范围包括左右肺动脉远端、肺叶动脉、肺段以下动脉等;直接征象为肺动脉或分支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马赛克征、局限性肺纹理纤细或稀疏、肺动脉高压或扩张、胸腔或心包积液、部分肺段渗出或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急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准确性、敏感性高,图像质量好等优点,且影像征象明显,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5例常规X线检查阴性而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的外伤患者,分别采用MRI、MSCT对疑似骨折部位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阳性率和特异性。结果MRI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6.08%、93.04%,明显高于MSCT检查(P<0.05);两者在骨折特异性和骨折类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优于MS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人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5例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NF-κB与iNOS蛋白的表达,以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比来评价表达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组织中NF-κB与iNOS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嗜铬细胞瘤组中NF-κB与iNOS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P〈0.05),各组中NF-κB与iNOS蛋白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的NF-κB和iNOS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组织间,NF-κB与iNOS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肾上腺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在发病机制中可能有着本质差别;而NF-κB的活化与iNOS的表达,在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卵巢肿块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指导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D-CEUS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3D-CEUS和多层螺旋CT分别诊断及联合诊断在良恶性卵巢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通过测定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在该影像学检查中的相关参数[达到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强度(EI)],评估其与卵巢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检查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阴性、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3D-CEUS及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P<0.05);经检查,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患者组间AT、TTP、EI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T、TTP与临床分期具有负相关性(r=-0.526,-0.537,P<0.05),而EI与临床分期具有正相关性(r=0.759,P<0.05)。结论3D-CEUS联合多层螺旋CT确可清晰直观地显示卵巢肿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形态,临床良、恶性诊断价值较高,且术前可通过临床分期,从而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5例,将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MRI血管造影诊断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诊断情况、图像质量、扫描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特异性(79.07%)、准确性(93.02%)、敏感性(82.50%)、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0±1.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特异性(52.38%)、准确性(61.94%)、敏感性(54.76%)、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30±0.50)分;观察组的扫描时间(6.60±2.00)s低于对照组的(580.00±150.0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较高,能够更加准确的对肺动脉栓塞做出判断,同时扫描时间也大大地缩减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04-106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职业性尘肺病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与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尘肺各类型情况、肺内合并症情况。结果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出的胸膜粘连、空洞、斑片影、病灶数目多于X线检查(P0.05);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出的胸膜增厚、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大疱、肺气肿多于X线检查(P0.05)。结论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的诊断结果更准确,诊断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到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对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检出率。结果经颅超声检测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经颅超声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准确率更高,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