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灶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5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凡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和(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 (1)18F-FDG PET/CT、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的椎体数多于MRI(P<0.005);(3)MRI显示单发病灶的部分病例(5/11)经18F-FDG PET/CT证实为多发病灶;(4)18F-FDG PET/CT检查对成骨性转移有一定假阴性(2/7),MRI检查对成骨性转移假阴性少(0/7)。结论 18F-FDG PET/CT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脊柱转移瘤灶,而MRI特异性高,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氟-18标记的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病理学检查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阳性75例(85%),阴性13例(15%).18F-FDG PET/CT、钼靶X线、超声检查、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和MRI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75/88)、85%(75/88)、92% (81/88)、97%( 85/88)和95% (38/40).与钼靶X线、超声检查和MRI比较,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结合超声的敏感度高于18F-FDG PET/CT(P<0.05).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与肿瘤分期和大小相关(P<0.05).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5为阳性判断标准,18F-FDG PET/CT诊断乳隙癌A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1% (8/21)、84% (56/67) 、72% (64/88)、42% (8/19)和81%(56/69),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9%( 13/69)和57%(11/19).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敏感度并不优于钼靶X线、超声和MRI检查,在乳腺癌A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有限.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全身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全身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BS)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效能。方法:共计75例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9.85±13.50)岁。所有患者在2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99mTc-MDP BS,以病例为单位,分别计算PET/CT显像与全身BS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准确度,并分析两者在全身不同区域的显像特点。结果:7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有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41例。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32/34)和95.1%(39/41),诊断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5.1%和94.7%。B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31/34)和65.9%(27/41),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68.9%、90.0%和77.3%。PET/CT显像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和骨盆,BS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肋骨、脊柱和四肢。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和PPV均明显高于BS,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和NPV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邓家琦  付文广  雷正明  陈跃  蔡亮  李秋  蒋禹 《重庆医学》2016,(13):1756-1758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 增强CT结合18F-FDG 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疫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1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1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P=0.003;χ2=6.48,P=0.011).53倒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 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 F-FDG PET/CT后,发现1倒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F-FDG 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分别采用CT诊断、MRI诊断、99Tcm-MDP SPECT和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检查是否发生骨转移,对各法诊断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ROC曲线分析,以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误诊率和漏诊率为衡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T、MRI和99Tcm-MDP SPECT误诊率比较,18F-FDG PET/CT误诊率显著降低(P<0.05);与CT和MRI漏诊率比较,18F-FDG PET/CT漏诊率显著降低(P<0.05)。表明,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与其他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误诊率显著降低、漏诊率明显低于CT和MRI。经过ROC分析,CT、MRI、99Tcm-MDP SPECT、18F-FDG PET/CTROC的曲线均位于机会线之上,18F-FDG PET/CTROC与其他方法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的显像方法,在肺癌及其骨转移灶的诊断和探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SPECT/CT对脊柱浓聚灶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显像在脊柱浓聚灶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99mTc-MDP骨显像可疑脊柱浓聚灶病人,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与病理(含术中病理)对照25例,随访1年对照19例,CT与MRI共同对照56例.结果:SPECT/CT显像对可疑脊柱浓聚灶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8.41%,准确度为87.00%,阳性预测值为76.47%,阴性预测值为92.42%,阳性似然比为7.23,阴性似然比为0.18.结论:SPECT/CT全身骨现象可提高对可疑脊柱浓聚灶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脊柱转移瘤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7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灶均根据病理组织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83例胃癌术后患者病理组织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胃癌术后复发者14例,肿瘤转移者36例,转移病灶共74个。~(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复发病灶SUV_(max)为(6.15±2.28),较未复发病灶的高(3.88±1.70,P0.05)。~(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7.10%,准确度为95.18%。~(18)F-FDG PET/CT检查显示有33例患者出现病灶转移,共70个转移病灶,其诊断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准确度为92.31%,诊断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92.31%,诊断远处转移的准确度为91.43%。结论 ~(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脊柱病变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和MRI显像,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计算并比较良恶性脊柱病变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结果 18F-FDG PET/CT和MRI对30例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与84.6%(P >0.05)、94.1%与64.7%(P <0.05)、96.7%与73.3%(P <0.05)、92.8%与64.7%(P>0.05)、100%与84.6%(P >0.05),18F-FDG PET/CT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MRI;恶性和良性病变椎体SUV分别为(3.8±0.6)与(1.5±0.8)(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是对MRI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MRI对骨髓浸润的诊断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11%、97.14%、95.33%,明显高于MRI(P <0.05);18F-FDG PET/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检出率高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还需结合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18 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PET/CT在食管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行18F FDG PET/CT检查的148例食管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转移病灶定义为FDG异常摄取灶在对应CT图像上存在形态学变化.结果 27例(18.24%)患者共计178个部位证实为骨转移病灶.基于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食管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30%(26/27)、98.35%(119/121)和97.97%(145/148),高于同机CT的66.67%(18/27)、76.03%(92/121)和74.32%(1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病灶分析,18F-FDG PET/CT鉴别食管癌骨转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94%(169/178)、97.92%(188/192)和96.49%(357/370),高于同机CT的82.02%(146/178),71.88%(138/192)和76.76%(284/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例骨质有异常改变和5例骨质无异常改变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半定量指标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分别为9.45±4.86和5.72±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107).27例食管癌骨转移患者中位随访8个月,1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6.80%和23.30%.结论 食管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在临床鉴别诊断中,18F-FDG PET/CT优于同机常规CT扫描,可早期发现食管癌骨转移,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MRI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符合率,观察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椎体转移表现情况。结果:研究组脊柱转移瘤诊断符合率94.73%(72/76)比对照组的73.37%(55/76)高,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转移瘤的椎体转移MRI表现以胸椎病变为常见,主要包括溶骨性转移、成骨性转移、混合性转移,且不同类型转移情况均有相对应的T1WI-T2WI信号变化。结论:脊柱转移瘤的MRI检查可显示清晰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与MRI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9例怀疑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d内进行PET/CT、MRI检查及得到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和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在2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9例,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及诊治资料,均行MRI、SPECT/CT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SPECT/CT以及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脊柱结核,常规MRI表现:病变椎体失去正常形态,骨质破坏较为明显,椎间隙明显变窄或者消失,病变椎体信号不均匀,MRI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有广泛且明显椎旁脓肿;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发病部位无规律且呈多发表现;脊柱结核,SPECT/CT表现: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脊柱恶性肿瘤,SPECT/CT表现:单发或多发性斑点状、低密度,边缘不规则、边界清晰、无硬化,伴压缩性骨折或软组织肿块等;MRI联合SPECT/CT诊断脊柱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33%、87.76%、91.18%,较两者单一诊断高,其中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71.70%、79.59%、75.49%,SPECT/CT诊断的81.13%、81.63%、81.37%,且MRI联合SPECT/CT鉴别诊断脊柱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92.86%、80.95%、87.76%。结论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影像学变化特点,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收集全身骨静态扫描(ECT)检查有阳性表现的35~85岁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76例,追查其中进行过CT或MRI全脊柱检查的病例55例,观察三种检查方法在反应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敏感度。结果①55例CT和MRI显像后的骨质改变表现:呈溶骨性破坏者39例(70.9%),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11例(20.0%);呈小片状、斑片状成骨性改变4例(7.3%),兼有溶骨性及成骨性的混合性骨转移1例(1.8%)。②CT检查40例中,阳性17例,敏感度为42.5%,假阴性率57.5%。相同照射野中,ECT比CT多检出11个病灶。③MRI检查15例中,阳性14例,敏感度为93.3%,假阴性率6.7%。相同照射野中,MRI比ECT多检出8个病灶。结论MRI与ECT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发现敏感度高,且MRI易发现多发隐匿性病灶,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中较CT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临床或ECT检查高度怀疑肺癌脊柱骨转移,应该尽早或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核素骨扫描与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病理证实为肺癌的46例患者行核素骨扫描及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由2名及以上医生共同阅片,凡骨扫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浓聚或稀疏和(或)MRI上T1WI表现为低信号、且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认为是骨转移瘤,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柱范围内肺癌骨转移瘤的检出情况.结果:46例肺癌患者,以脊柱为观察目标,骨扫描对脊柱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与MRI差别不大(P>0.5),MRI对脊柱骨转移瘤检出的椎体病灶数高于骨扫描(P<0.001),追踪观察发现骨扫描检出的病灶中有较高的假阳性.结论:在显示肺癌脊柱骨转移瘤方面,MRI与骨扫描的检出率相似,但MRI能更有效地检出椎体转移瘤灶且无假阳性病灶,是早期诊断肺癌脊柱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随访中血清Tg增高、131I全身显像未发现病灶的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显像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持续随访(Tg、B超、CT和MRI等)结果 进行比较,获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35例患者中,27例最终被病理检查或持续随访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度为81.5% (22/27),特异度为75.0% (6/8),准确度为80.0% (28/35),阳性预测值为91.7% (22/24).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与病理检查、持续随访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499,P=0.006).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显像,并且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胸部恶性肿瘤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率极高,肺癌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2.7%,准确度为87.1%;乳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92.3%;食管癌、胸腺瘤、心包间皮瘤和肺转移瘤均能清晰显示其首发恶性肿瘤及远处转移灶或原发灶的情况。结论^18F-FDG 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亮  张伟  陈跃  黄占文 《重庆医学》2011,40(8):771-773,835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与MRI在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的检出率,为诊断NPC颅底骨侵犯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NPC患者同时行MRI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颅底骨侵犯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出颅底骨侵犯16例,PET/CT检出21例,肿瘤侵犯颅底骨最多的部位是枕骨斜坡(14例),其次是蝶骨体(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中PET/CT检出溶骨型侵犯11例,MRI检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ET/CT检出成骨型侵犯6例,MRI检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ET/CT检出混合型侵犯4例,MRI检出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结论 PET/CT与MRI都是NPC颅底骨转移的有效检查手段,PET/CT对溶骨型侵犯的检测优于MRI,且在对放疗靶区的定位中,PET/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和腹部增强CT在腹膜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泰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9例怀疑腹膜转移瘤的患者进行18F-FDG PET-CT和腹部增强CT检查,通过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相互印证的方式证实患者确实存在腹膜转移瘤,比较两种方法在腹膜转移瘤诊断上的临床价值。结果85例出现了腹膜转移,24例未出现腹膜转移。PET-CT对诊断腹膜转移瘤的特异度为79.2%(19/24),敏感度为92.9%(79/85),准确性为89.9%(98/109),其中有3例假阳性和8例假阴性;腹部增强CT诊断腹膜转移瘤的特异度为70.8%(17/24),敏感度为67.1%(57/85),准确性为67.9%(74/109),其中有5例假阳性和30例假阴性。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196,P=0.002)。结论18F-FDG PET-CT在腹膜转移瘤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明显高于腹部增强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