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囊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及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胆囊壁不规则增厚47例,胆囊壁结节26例,胆囊腔内壁软组织肿块23例,伴有胆囊结石63例,16例侵犯肝脏。结论:胆囊癌的CT征象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犯周围性器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有关,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良、恶性胆囊壁增厚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病变MDCT图像资料,并观察以下内容:(1)直接征象: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下水肿、增厚囊壁内有无结节和钙化,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和积液;(2)间接征象:有无胆道梗阻,邻近肝组织及血管有无受侵犯,邻近有无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肿大淋巴结,有无合并结石;(3)增厚胆囊壁的强化方式.结果 胆囊壁的增厚方式、增厚囊壁黏膜线的完整性、黏膜下水肿、增厚囊壁内有无结节、囊壁有无钙化,增强后的胆囊壁强化方式(均匀性)、邻近肝组织及血管有无受侵犯、邻近有无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肿大淋巴结在胆囊癌与其它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疾病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有助于胆囊壁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胆囊黏膜不连续、中断、破坏,胆囊壁全层呈单层不规则强化等表现往往是恶性病变的征象.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囊癌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平  郑屹峰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2):138-138,15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31例的CT、MRI资料。结果原发性胆囊癌影像上分:肿块型、厚壁型及腔内型三种类型。胆壁不规则增厚及胆囊区肿块为其直接征象,而邻近肝叶的浸润、远处肝内的转移、周围结构的侵犯、肝门及腹腔淋巴结增大、胆道扩张、胆囊结石、腹水及腹膜转移为其间接征象。结论CT、MRI对胆囊癌的原发区域及周围浸润的显示正确率均较高,但就区域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内转移则MBI显示率强于CT。CT及MRI对原发性胆囊癌的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在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MSCT直接征象表现为:肿块型16例、结节型6例、胆囊壁肥厚型10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间接征象有:合并胆囊结石14例、邻近侵犯12例、肝脏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17例、胆道梗阻15例。29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MSCT平扫结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征象及常见的间接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钱斌  胡晓华  鲍健  陈宏伟  吴晶涛 《重庆医学》2011,40(28):2836-2837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carcinosacoma of gallbladder)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胆囊癌肉瘤的CT影像表现,5例均行CT平扫,3例增强。结果 5例均为单发;3例位于胆囊颈部,1例位于胆囊底部,1例位于胆囊体部;均见胆囊内有结节状或菜花状软组织影突入,密度不均匀,3例可见坏死,1例见出血;伴胆囊体积增大、基底部胆囊壁增厚;4例伴有胆囊内结石;4例可见肝脏等周围组织浸润及肿大淋巴结;3例可见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灶;2例出现腹腔积液;1例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增强的3例中,增厚的胆囊壁、腔内软组织肿块有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胆囊癌肉瘤的CT影像学特征对胆囊癌肉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的CT诊断与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西军  荣文霞 《河北医学》2002,8(8):712-714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胆囊癌的CT表现,探讨胆囊癌的CT影像学特征,讨论胆囊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对2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表现归纳为:①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11例,弥漫性不规则增厚2例;②胆囊区及胆囊腔内肿块,其中腔内6例,胆囊区2例;③合并胆囊结石9例;④直接侵犯肝脏及肝内转移9例,10例合并肝内外胆囊管扩张;⑤肝门及胰周淋巴结转移6例。结论:CT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不受肠气干扰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胆囊区肿块,并能区分腔内肿块的范围及了解对周围脏器的侵犯。胆囊癌的CT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多期增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多期螺旋CT表现。结果:胆囊癌主要CT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和结节状突起以及胆囊内的肿块,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在胆囊癌的定性诊断及了解胆囊癌的侵犯范围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表现为,胆囊呈等密度的实质性肿块;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癌结节影,肿瘤可以直接侵犯肝脏;胆管扩张或合并胆囊结石,肝门,胰头,后腹淋巴结转移等。并对胆囊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MscT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cT特征。结果6例胆囊壁均弥漫性或对称性增厚。5例弥漫增厚胆囊壁内见低密度结节。6例均见强化粘膜线,5例粘膜线连续,1例粘膜线局部裸露。2例侵犯肝实质动态增强见一过性强化。4例无肝内胆管扩张。6例均有胆囊结石,4例同时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结论胆囊壁弥漫性或对称性增厚、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连续或裸露的强化粘膜线、侵犯肝实质时肝动脉期一过性强化、肝内胆管不扩张等征象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与MRI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CT、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①方法患20例均行CT、MRI检查后并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进行分析。③结果:囊壁增厚型3例、团块型10例、腔内结节型5例、胆囊颈型2例。14例胆囊癌并发胆囊结石及胆囊炎,1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④结论:CT、MRI在胆囊癌诊断和应用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术前影像诊断环节如何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意外胆囊癌(UG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期间收治的19例UG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CT和MRI影像资料,并与术中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19例UGC病例中共漏诊12例,其中CT漏诊7例,MRI漏诊7例,2例为CT和MRI均漏诊。19例UGC病例中,12例为浸润型癌,其中8例显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2例呈弥漫性增厚,2例无法显示;4例为结节型癌,其中3例有增强者呈不均匀性强化,轮廓毛糙,邻近胆囊壁增厚。3例为肿块型癌,仅有MR平扫,信号较均匀,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伴多发胆囊结石。结论规范影像检查技术和提高对胆囊癌征象的认识,可避免大部分UG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敏蓉 《中外医疗》2010,29(33):176-17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表现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4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者在64排螺旋CT的表现征象。结果厚壁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壁僵硬或连续性中断,壁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等或高密度。常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邻近肝组织侵润或肝内转移灶,局部淋巴结肿大。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均匀,周围水肿,强化特点为动静脉期均等或稍高密度,可伴有可胆囊窝积液积气,不伴有肝脏侵润和转移灶,无局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MRI检查资料,其中6例仅行胆囊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观察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强化方式,是否合并肝转移、胆管与肝周转移、淋巴结转移、胆囊结石等情况。【结果】10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肿块T1最大径为39~120mm,表现为广基底附着于胆囊壁,并突向胆囊腔内;其中7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肿块;4例MRI上,肿瘤在T1加权成像为均匀等信号,T2加权成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上弥散受限。10例胆囊肿瘤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持续性强化。10例中,8例伴有肝转移,其中肝4、5段转移7例,其它肝段多发转移1例;6例侵犯胆管,3例侵犯肝门部脂肪;7例伴有肝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胆囊结石。【结论】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胆囊部位的大肿块,易侵犯邻近的肝实质,沿胆囊颈、胆囊管蔓延,伴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肝门部脂肪侵犯。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6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及口服胆囊造影的表现。结果:肿块型12例.结节型9例,壁厚型8例,全部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密度均匀或不均,出现乳头状或不规则型充盈缺损9例,直接侵犯肝脏4例,肝内胆管扩张4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合并胆结石16例。结论:MSCT轴位及三维成像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更直观显示病变及胆囊的立体结构、分型及扩散范围,为临床治疗和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分析28例胆囊癌的CT表现,主要有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合并结石、累及周围脏器、肝脏直接侵犯、肝脏和胰腺转移、胆管扩张、合并腹水等。提示CT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和类型、大小及侵犯邻近脏器的范围及转移情况;CT增强扫描可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钟联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4):467-467,469
分析28例胆囊癌的CT表现,主要有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合并结石、累及周围脏器、肝脏直接侵犯、肝脏和胰腺转移、胆管扩张、合并腹水等。提示CT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和类型、大小及侵犯邻近脏器的范围及转移情况,CT增强扫描可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丁同文 《中原医刊》2004,31(10):46-47
目的:提高对胆囊癌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8例病理证实为原发胆囊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厚壁型4例,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有别于胆囊炎的均匀性增厚。肿块型10例,其增强时间长,可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腔内型4例,表现为分叶状软组织结节,其基底部胆囊壁增厚,不同于胆囊息肉。结论:认识胆囊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笔者报告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主要CT表现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7例),胆囊与肝脏分界不清(6例),胆囊周围肝实质内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肝内外胆囊管扩张(4例),肝门、胰周、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5例)。提出胆囊壁增厚的程度对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无鉴别诊断意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的改变似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发祥  梁朝晖 《吉林医学》2009,30(13):1246-1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25例胆囊癌多期增强扫描及各期图像重建的CT表现。结果:CT所见包括:壁厚型8例,腔内型5例,肿块型12例。胆囊癌的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多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且强化时值延长。结论:胆囊癌的MSCT多期强化特征及不同的重建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旨在提高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选择并做出正确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3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超声、CT、MRI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肿块型24例,胆囊壁增厚型5例,腔内结节型7例,36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7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胆囊癌早期检出率仅为8.3%(3/36)。结论早期胆囊癌临床往往难以诊断,而主要依靠影像学确诊。超声及MRI对腔内病变显示明显优于CT,而合并周围脏器浸润的显示CT、MRI较清晰,若分辨血管及肿大淋巴结则MR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