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20例,高级别胶质瘤13例,行磁共振成像及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成像,观察各种代谢物的浓度及Cho/Cr、Cho/NAA比值。结果:(1)肿瘤实质区Cho/Cr、Cho/NAA值及瘤周水肿区Cho/Cr值: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瘤周水肿区Cho/NA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级别胶质瘤10例和低级别胶质瘤2例内可见Lip峰。结论:氢质子波谱成像术可用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强  李海涛  谢延风  石全红 《重庆医学》2013,(21):2456-2457,2460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上的表现特点与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将41例脑胶质瘤患者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TI及1H-MRS检查,测量患侧占位核心实质区与对侧镜像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胆碱复合物(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和肌酐(Cr)。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ADC值和FA值与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ADC值和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实质区与对侧镜像区NAA/Cr、Cho/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NAA/Cr、NAA/Ch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级别胶质瘤1H-MRS和DTI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03-606
目的:探讨磁灌注加权(PWI)、扩散张量纤维束(DTI)、氢质子共振波谱(~1H-MRS)成像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术前行PWI、DTI、~1H-MRS扫描检查,测量瘤实质区、瘤周围水肿区及健侧CBV、CBF、FA、代谢物质成分及比值,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依据术前三种功能成像结果对胶质瘤级别进行判断。结果:48例胶质瘤瘤实质区及周围水肿区CBV、CBF值显著高于健侧白质区,FA值低于健侧白质区;瘤实质区CBV、CBF值显著高于瘤周围水肿区,FA值低于瘤周围水肿区(P<0.05)。高级别瘤实质区和周围水肿区rCBV、rCBF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P<0.05);但rFA值在高低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患侧Cho/Cr、Cho/NAA值均显著高于健侧,NAA/Cr值显著低于健侧,且高级别患侧Cho/Cr、Cho/NAA显著高于低级别,NAA/Cr值显著低于低级别(P<0.05)。综合三种功能成像对脑胶质瘤诊断的正确率达93.75%。结论:PWI、DTI、~1H-MRS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各有优势,术前联合应用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更准确的判断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神经胶质瘤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42例疑似脑胶质瘤患者为样本进行研究,均完成T1WI、T2WI、3D ASL和DTI检查并测量病灶最大脑血流量(CBF)/镜像区CBF比值rCBFmax和部分各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技术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及胶质瘤与脑转移瘤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内肿瘤患者50例,使用1.5 T MR成像系统对所有患者行常规MR及ASL扫描。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相对血流量(rTBF)低于高级别胶质瘤,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的rTBF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转移瘤的rTBF与高级别胶质瘤的rTBF相近,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胶质瘤与脑转移瘤术前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脑胶质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17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在术前行3T MRI 的ASL及DSC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he maximal tumor blood flow,TBFmax)以及对侧白质?灰质和大脑半球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23例脑胶质瘤患者,两种灌注方法均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的各比值在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SL在评估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具有可重复性高?完全无创性等优点,同时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相似文献   

7.
田维  高帅 《大家健康》2016,(1):13-14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9例),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16例)行3D-ASL脑灌注成像扫描,测量各级别脑胶质瘤的脑血流量(CBF)及相对脑血流量(r CBF白质和r CBF灰质),并评价它们间的差异性。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的CBF及r CBF白质、r CBF灰质均大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H1-波谱(H1-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DWI和H1-MRS,分别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坏死囊变区、周边区域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和相对ADC值,同时测量脑胶质瘤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低级胶质瘤(Ⅰ~Ⅱ级)组的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胶质瘤(Ⅲ~Ⅳ级)组(P<0.01).(2)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67和-0.792,均P<0.01);(3)高级别、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与对侧正常脑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脑胶质瘤的NAA/Cho、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和-0.712;Cho/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06.结论 ADC值和H1-MRS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胶质瘤术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32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11例,分别行CT灌注扫描,测量病灶区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结果病灶区域CBF、CBV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P<0.05);高级别组病灶区CBF、CBV、r CBF、r CBV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正常区域CBF、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CBF、CBV离散程度较高级别组大。结论 128层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氢质子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波谱技术在评价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胶质瘤36例,用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氢质子波谱技术,SE序列行1H-MRS检查,波谱VOI包括肿瘤区、肿瘤周围水肿区或肿瘤周围无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组织区,获得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 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肿瘤周围水肿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水肿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Cho/C/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波谱技术能为脑胶质瘤分级、瘤周侵犯情况及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证据,且时间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诊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有常规MRI检查及多模态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DWI弥散图中瘤体和对侧镜像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3D-ASL灌注图中最大肿瘤血流量(TBF)及对侧镜像区、对侧正常白质及灰质脑血流量(CBF)值,~1H-MRS波谱图中瘤体、瘤周及正常脑实质感兴趣区(ROI)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代谢物峰值及相互比值,比较常规MRI与联合多模态MRI对颅脑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WI弥散图显示,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瘤体ADC值及rADC值均显著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3D-ASL灌注图显示,低级别胶质瘤灌注值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P<0.05);~1H-MRS波谱图显示,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瘤体、瘤周Cho/Cr、Cho/NAA均显著高于正常脑实质(P<0.05),且胶质瘤瘤周Cho/Cr、Cho/NAA值显著高于脑膜瘤、转移瘤(P<0.05);脑膜瘤瘤体Cho/NAA值显著高于胶质瘤、转移瘤(P<0.05),NAA/Cr值显著低于胶质瘤、转移瘤(P<0.05);联合多模态MRI诊断符合率96.77%显著高于单纯常规MRI检查的83.87%(P<0.05)。结论DWI对颅脑肿瘤鉴别、3D-ASL对胶质瘤分级、~1H-MRS对肿瘤边界确定有积极意义,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联合多模态MRI检查,能提高颅脑肿瘤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模态MRI评估多灶脑胶质瘤影像学特点及播散形态分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多灶脑胶质瘤患者80例患者,采用多模态MRI诊断,比较多模态MRI诊断多灶脑胶质瘤分级、类型、播散形态分布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结果多模态MRI诊断多灶脑胶质瘤低级别、高级别诊断符合率,分类诊断符合率,形态诊断符合率,同侧播散形态符合率均高于误诊率(P<0.05)结论多模态MRI在诊断多灶脑胶质瘤影像学特点、播散形态分布、分类及级别上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万正国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4-26,50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膜瘤、胶质瘤及转移瘤患者诊断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脑膜瘤34例,胶质瘤38例,转移瘤28例,包含良性脑肿瘤34例与恶性脑肿瘤66例,另选同期本院收治的54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TI检查,术中联合神经系统导航技术切除肿瘤;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接受传统颅内肿瘤切除术。对比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r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rFA值,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致残率及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结果脑膜瘤组肿瘤实质区ADC值、rADC值、FA值、rFA值均高于胶质瘤组及转移瘤组(P<0.05),胶质瘤组ADC值、rADC值低于转移瘤组(P<0.05);胶质瘤组与转移瘤组FA值及rFA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瘤组ADC值、rADC值、FA值、rFA值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rADC值高于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FA值、rFA值低于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检查能够利于颅内肿瘤类别的鉴别诊断,且可反映颅内肿瘤和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星形细胞瘤周围水肿区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 weighted imaging,DW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检查,探讨周围水肿区的DWI和1H- MRS表现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共76例,按照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31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45例)。原始数据利用GE ADW 4.5工作站Functool软件处理,分别选取磁共振波谱(MRS)、DWI及SWI软件,测量肿瘤实质区MRS主要代谢物(胆碱、肌酸、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并测算出比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肿瘤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2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低级别脑胶质瘤组Cho/NAA中位数为1.780,Cho/Cr中位数为1.920,NAA/Cr中位数为0.930,ADC值中位数为1.730×10-3mm2/s,ITSS评分中位数为1.0。高级别脑胶质瘤组Cho/NAA中位数为4.390,Cho/Cr中位数为3.560,NAA/Cr中位数为0.780,ADC值中位数为1.030×10-3mm2/s,ITSS评分中位数为2.0。2组Cho/NAA、Cho/Cr、NAA/Cr、ADC值及IT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  结论  MR多模态成像(MRS、DWI及SWI)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灌注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相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值。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1)高级别胶质瘤CBF、rCBF、CBV及rCBV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2)高级别胶质瘤VEGF阳性比例为90.00%(36/40),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其MVD表达平均为(69.76±7.82)个/HP,显著多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3)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及VEGF表达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和r=0.621,P均<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及VEGF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戍像[diffusion tellsor imaging,DTI)对脑内囊性胶质瘤进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内袭性胶质瘤患者21例,按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级别组(I、II级)8例及高级别组(III、IV级)13例。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检查,对两组患者病灶囊性部分及囊壁部分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及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11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灶囊性部分,低级别胶质瘤ADC值和FA值分别为2.89±0.10×100mm0/S、0.O78±0.04;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53±0.25×10-3mm0/S、0.098±0.04。病灶囊壁部分,低级别胶质瘤ADc值和FA值分别为1.23±0.06×10-3mill0/S、0.17±0.O3;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1.27±0.10×10-3mm0/S、O.22±0.05。病灶囊性部分ADc值及囊壁部分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囊壁部分ADC值以2.65x100mm0/S为阈值,诊断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0%:囊壁部分FA值以O.19为闽值,诊断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81%。结论DTI定量分析囊性JJ吏质瘤,其囊性部分ADC值及囊壁部分FA值对术前病理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