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640层宽体CT肺血管减影成像(DSCTPA)碘灌注分布图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朝阳市中心医院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平扫,后立即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并将所得的平扫图像和CTPA图像加载到Sure-Subtraction Lung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两组视图模式图像:Tissue模式:碘分布融合肺动脉血管像(CTPA+碘图),Vessels模式:减影后肺动脉血管图像(CTPA+血管像)。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2组模式图像和CTPA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肺动脉血管按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及以下进行分类,分别记录各患者栓子的位置与数目。研究图像显示方法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64例患者中,经CTPA检查后诊断有30例患者存在肺动脉栓塞,按标准测得的栓子共计223个,其中栓塞位于主干28个,叶肺动脉76个,段肺动脉83个,亚段及以下36个。CTPA图像、CTPA+碘图、CTPA+血管像3组显示肺动脉栓塞栓子总数的灵敏度为83.9%/91.9%/8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使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检查的2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DEPI)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肺叶基础上,DEPI与CTPA检出血管栓塞的符合率为96.30%;在肺段的基础上,DEPI与CTPA检出血管栓塞的符合率为90.57%。当段、亚段肺动脉栓塞充盈缺损完全时,DEPI表现为肺段或亚段分布灌注缺损,当部分充盈缺损时,DEPI以灌注降低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利用DEPI诊断PE的敏感性96.30%(52/54),特异性100%。结论 DEPI表现与CTPA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135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或右肺动脉21支,肺叶动脉36支,肺段动脉42支,肺亚段动脉34支.肺动脉栓塞主要以叶肺动脉为主,栓塞率30.0%,其余发病率依次为左或右主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主肺动脉.135支栓塞的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肺动脉栓塞增强CT表现中心型共72支,占53.3%,最常见.6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子部分或完全融解,管腔内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消失,相应肺部症状也得到改善.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能进早诊断,从而做到早治疗,使患者症状早缓解,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拟诊肺栓塞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4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183(21.48%)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在286支肺段动脉中,有72支显示了栓塞,占25.1%;306支亚段肺动脉中有49支显示栓塞,占16.01%。在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有肺纹理稀疏12例,肺梗死灶形成11例,肺动脉高压3例,胸膜肥厚4例,胸腔积液8例。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E患者的MSCTPA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PE共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85支。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内实变影,胸膜腔积液,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增大。结论MSCTPA能清楚地显示PE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正确诊断PE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应用GE宝石能谱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临床疑似PE并行能谱CT检查的患者120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PE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处理获取CTPA图像及肺组织碘基物质图像。根据CTPA图像观察栓子分布情况并进行类型,于碘基图中测定栓塞区与与对侧正常区相比碘含量值。结果 120例临床可疑PE患者,经能谱CTPA证实为阳性57例,共发现289个栓子,其中完全型栓子172个,不完全型117个(包括中心型17个、偏心型86个、附壁型14个)。完全型栓子、中心型及偏心型栓子栓塞区碘基值均明显低于对照区(P<0.05);附壁型栓子碘基值在栓塞区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全型栓子灌注减低区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型栓子(P<0.05)。结论宝石能谱CT能够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改变,对PE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0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相关CT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45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共检出271处栓子,其中肺动脉干0处,两侧肺动脉主干7处,肺叶动脉86处,肺段动脉155处,亚段肺动脉23处。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PE的诊断准确、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PE的首选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中螺旋CT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44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栓塞具体分布类型、图像质量与肺动脉显示率。结果:44例患者累及的肺动脉有165支,2支肺动脉主干,14支右肺动脉干,16支左肺动脉,54支肺叶动脉,60支肺段动脉,19支肺亚段肺动脉。22例混合型,17例周围型,5例中心型。结论:肺动脉栓塞中应用螺旋CT可以准确清晰的对栓塞范围与栓子形态进行显示,安全无创,简捷快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静 《中外医疗》2011,30(16):179-17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60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16-SCTPA共显示肺动脉栓塞310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5支,左/右肺动脉15支,叶肺动脉20支,段肺动脉130支,亚段肺动脉130支.PE直接征象显示,中心型充盈缺损140支,血栓位于血管腔中心呈长条状与血管腔平行,周围有造影剂,呈"双执征".偏心型充盈缺损50支,血栓位于血管腔一侧.附壁型充盈缺损60支,多为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内栓塞,表现为圆形不完全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60支,表现为局部肺动脉完全被栓于堵塞.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TE患者的CT征象,逐级、逐支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共观察到426支段及段以上、亚段肺动脉,累及各级肺动脉103支,叶动脉41支(39.8%),肺段动脉45支(43.6%),亚段肺动脉17支(16.5%).栓塞的肺动脉位于右肺67支(65.0%);位于下肺65支(63.1%);根据栓子形态分为4类:中心充盈缺损 21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46支;附壁充盈缺损15支;完全充盈缺损型21支.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与分期,是目前肺动脉栓塞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起钧  单嫣娜  彭志毅  陈文辉  杨斌 《浙江医学》2013,(24):2176-2179,I0018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对于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量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诊断为肺栓塞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分别对CTPA血管内栓子数量、位置、栓塞程度、PBV灌注减低区范围、平均CT值及碘含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55例患者除3例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或胸腔积液,双肺表现为弥漫性灌注降低,未纳入统计,其余共有832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19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段为评价单位,PBV共检出179个肺段有灌注减低,与CTPA检出197个栓子的符合率为90。8%。肺栓塞与无肺栓塞病变区域的CT值及PBV碘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完全性肺栓塞与不完全肺栓塞上述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8.9%(16/179)肺段远端肺实质内出现与栓塞程度不符的灌注减低,3.9%(7/179)肺段出现CTPA初期漏诊的情况。结论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避免了CTPA假阴性的可能,明显提高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No data on the incidence of pleural effusion (P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re available to date.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P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ingle-center study. All data of 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 performed over 6-year period on adult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analyzed.

Results:

From January 2008 until December 2013, PE was identified in 423 of 3141 patients (13.5%)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ho underwent CTPA. The incidence of P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19.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ose without embolism (9.4%) (P < 0.001). Majority of PEs in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 were small to moderate and were unilateral. The locations of emboli and the numbers of arteries involved, CT pulmonary obstruction index, and parenchymal abnormalities at CT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

Conclusions:

PEs are present in about one fifth of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which are usually small, unilateral, and unsuitable for diagnostic thoracentesis.  相似文献   

13.
梁爽  梁立华  吴菊芳  夏俊 《海南医学》2010,21(24):98-10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并对溶栓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经64层SCTPA检查确诊20例;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及各种后处理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对20例治疗前后图像对比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0例SCTP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薄层容积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示率为100%;病变共累及79支肺动脉,其中,左右肺动脉9支、肺叶及中间动脉36支、肺段动脉25支、亚段动脉9支。15例治疗后复查,急性肺栓塞12例,药物治疗及导管法溶栓效果均良好;3例慢性肺栓塞,药物及导管法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64层螺旋SCTPA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最为快捷、安全、可靠的影像方法,对急慢性肺栓塞的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急性肺栓塞应及早抗凝和溶栓,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38例经CT肺血管成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采用MSCT对患者先行常规动脉增强扫描,观察对肺动脉及栓子的显示效果;采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将所得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进一步观察肺动脉各分支及栓子的显示效果,并与单纯MSCT扫描结果比较。结果 38例肺栓塞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常规MSCT共显示362支肺动脉分支受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后共发现385支肺动脉分支受累,其中主肺动脉8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叶动脉78支,段动脉218支,亚段动脉46支;经MPR、MIP、VR图像处理后,能较为清晰的观察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及其他征象;385支受累肺动脉分支中MPR显示97.14%(374/385)高于MIP(362/385)、VR92.73%(357/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SCT扫描后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进一步准确观察栓子和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通过征象表现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MPR在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栓子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MIP、V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1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小动脉栓塞的价值,提高对肺栓塞CTPA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5例临床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3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10例患者,均位于肺动脉的段及亚段以下水平,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受累160支。MSCTA显示肺小动脉栓塞的征象为肺动脉内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完全阻塞,其中栓塞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48支、偏心性充盈缺损24支、附壁型充盈缺损21支、完全闭塞型67支。结论MSCTPA能对肺小动脉栓塞作出诊断,对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后随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栓塞的CT与MRI征象的分析和比较,探讨肺动脉栓塞的CTPA与MRPA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肺栓塞的CTPA与MRPA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和DSA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MR肺动脉造影(MRPA),请两位以上的有经验的医生,将CTPA及MRPA的征象进行归类、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CTPA检出病变(血栓)23例占95.83%,累及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有46处。MRPA检出病变21例占87.5%,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37处。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CTPA较MRPA敏感,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