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家庭肠内营养(HEN)的效果。方法指导50例腹部手术后出院患者通过管饲实施HEN,随访有关血液营养指标和体重。结果32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实施HEN后1个月,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出院前明显增高。全部患者实施HEN后1个月,平均体重较出院前明显增加。结论HEN可以提供腹部手术后的有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且透析龄≥3个月的病人57例为研究对象,MIS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肌肉质量的测量,电子握力计测量握力,6米步行试验评估下肢肌肉功能,空腹抽血查白蛋白、血脂等。观察营养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营养补充后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的程度改善,干预前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提升(P 0.05)。体质量、肌肉功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口服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增加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改善下肢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病人根治术后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已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出院时仍存在营养风险的6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干预组病人出院后在常规居家饮食的基础上服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对照组病人出院后进食普通居家饮食。观察两组病人出院时及出院后第六周复查时体重、BMI、实验室生化营养指标等变化,观察营养对化疗的影响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复查时,干预组病人体重上升至(51.89±6.01)kg,对照组病人体重下降至(48.35±7.9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病人总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化疗进程、胃肠道副反应情况、膳食能量与蛋白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活质量评估中,干预组病人在情绪状况、失眠、腹泻以及整体健康/生活质量方面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增加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肠内营养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后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慢性病患者出院后24~48h开始实施家庭肠内营养,观察比较患者营养支持后体重、FFM(骨骼肌)、BCM(体细胞群)、ICM(细胞内液)、ECM(细胞外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患者体内FFM、BCM、ICM、ECM与给予营养支持前相比增加(P0.05)。结论 对慢性病患者给予合理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能维护胃肠道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癌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肿瘤特异性肠内免疫营养物 Supportan对病人的营养、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 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前瞻、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30例营养不良择期手术的胃癌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1、免疫营养组 (Supportan,n=15 ) ,2、标准营养组 (能全素 Nutrison,n=15 )。两组使用等热量肠内营养 ,12 5 k J(30 kcal) / (kg· d)。术前置鼻胃管 ,使用 7天。术中均行空肠造口 ,术后 12小时开始空肠输注肠内营养 ,连续 7天。术前第 8、1天 ;术后第 1、8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 IL - 6、CRP、PGE2 浓度。 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均有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但免疫营养组比标准营养组的术后第 1、8天的 CD4/ CD8比值、血清 Ig G水平有显著增加 ;血清 IL- 6、CRP、PGE2 有显著下降 ;术后第 8天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有显著增加。 结论 :胃癌合并营养不良的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物 Supportan可以改善手术后免疫功能的低下 ,缓解急性相炎性反应和增加内脏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治疗营养不良的经验. 方法:对3例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评估其营养状况,建立输注途径,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指导,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并作随访. 结果: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提高,支持抗肿瘤治疗. 结论: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应积极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和鼻肠管置管在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家庭肠内营养(HEN)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未接受剖腹手术的105例病人,其中48例接受PEJ,57例鼻肠管置管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开展HEN情况,病人每2个月到我科或电话随访1次,直至出院后6个月或病人死亡.比较两种置管方式在HEN中的应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情况.结果:病人出院后6个月内,PEJ组EN支持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95.8% vs 78.9%,P<0.05).PEJ组的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肠管组(22.9% vs 45.6%,P<0.05).PEJ组的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肠管组(6.3% vs 21.1%,P<0.01).而出院后2、4和6个月时两组病人的功能状态评分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PEJ是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开展HEN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低热量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低热量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9例可切除肝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第2 d始分别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HEN组)和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组),比较两组术后的免疫和营养指标.结果:HEN组术后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下降幅度小,CD3和CD4/CD8易恢复至术前水平,与H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EN支持有利于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16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均于术中插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达十二指肠远端30~40cm,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营养液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术后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0天检测体重、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于病人出院后计算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则存在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静脉营养组.结论:对于食管重建术病人,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较静脉营养更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单中心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家庭肠内营养(HEN)支持病人营养状况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情况.方法:选择1348例行HEN支持的病人,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家庭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体质指数和机体组成等变化,分析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情况.结果:HEN支持病人平均每月治疗费用明显低于住院治疗费用.使用EN支持的时间平均为(80.7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以及对病人营养状态、肠内营养耐受性、胃液PH值、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内重症收治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治疗共72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36例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组),36例发病24 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7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治疗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治疗后28天存活率等临床指标变化,并分析入院时、入院1 d、3 d、7 d、14 d胃液PH值变化。结果 :早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脱机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胃液PH值显著升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导致胃液PH升高,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化疗期间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研究。按NRS 2002营养风险量表筛选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2例不可手术的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对照组(n=30)在化疗的同时予营养咨询;治疗组(n=32)在化疗的同时予安素肠内营养治疗,所有病人在化疗前和化疗后行NRS 2002量表评估,观察并记录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化疗结束后评价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化疗结束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体重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和化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胃癌病人的营养状态,降低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近3年来家庭肠内营养(HEN)支持的应用情况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4年11月HEN病人资料,重点研究HEN的适应证、使用途径、输注方法、制剂种类、使用时间、并发症及处理. 结果:HEN病人共111例,HEN适应证有56.8%是恶性肿瘤病人,57.6%通过经皮内镜下胃或空肠造口途径,循环输注是主要方法(56.8%),使用商品化EN制剂联合自制匀浆最为广泛(79.3%),大多为自费(71.2%).HEN并发症轻微,易控制. 结论:HEN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是目前主要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内镜下放置胃/肠造口管行家庭肠内营养的导管护理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0 引言 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是指病人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由于其可节省医院床位,减少住院费用,使病人与家人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易于被病人及家属所接受[1].经皮内镜下放置胃/肠造口管(PEG/PEJ)由于操作简单,对病人的外观和舒适度影响小而被认为是HEN的首选途径.但由于离开医院环境,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对病人导管的护理就是营养支持成功的关键,而目前国内未见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我科近3年来经PEG/PEJ行家庭肠内营养的病人实施情况,系统提出PEG/PEJ管道的护理要点和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家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家庭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肝肾功能、血清营养指标及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09-07-2022-12-23收治的10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营养干预方式分为非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非肠内营养组52例出院后采用非家庭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53例出院后给予家庭肠内营养,对比2组患者肝肾功能、营养指标、营养耐受性和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干预前、出院2个月后相关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出院2个月后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7.15±10.48) U/L,高于非肠内营养组的(34.21±8.2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46,P<0.001;尿素氮(BUN)水平为(5.35±1.72)μmol/L,高于非肠内营养组的(4.97±1.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7,P=0.018;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为(32.17±8.24) U/L,高于非肠内营养组的(29.83±...  相似文献   

17.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0引言 家庭营养支持分为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支持和家庭肠外营养支持.由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技术要求较高,并发症较严重,因此,家庭营养支持是以HEN为主.在我国已有一些病人在家中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但缺乏系统的监测、随访及指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HEN的开展,以进一步地提高其应用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术后病人生长激素加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术后病人营养及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胃肠术后病人分成2组,A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生长激素治疗,B组传统的胃肠外营养。A组术后第3d开始用生长激素(GH),连用1周,每天5IU。术后8d测定病人的多项营养指标及T细胞亚群。结果 术后8d A组病人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高于B组(t>2.36,P<0.05)有显著差异。T细胞亚群亦增加,与B组比较(t>2.26,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胃肠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迅速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适量应用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引言 家庭营养支持(home nutrition support,HNS)是指病人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包括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和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肠内营养制剂和置管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A和PNI在预测结直肠肿瘤病人营养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明确PA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营养不良提供依据。方法:467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恶性肿瘤病人,入院后即运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进行筛查,入院后的48 h内完成人体测量、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和GLIM营养不良诊断,并记录病人的实验室检查及BIA检测值。根据血清白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得到预后营养指标(PNI)。评价相位角(PA)和PNI在结直肠肿瘤病人营养诊断中的价值。根据GLIM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运用ROC曲线评估PA和PNI的诊断灵敏度与最佳临界值。结果:42.0%的病人存在营养风险,37.0%的病人出现营养不良。PNI预测营养不良的最佳临界值为47.1(AUC:0.674,灵敏度:0.694,特异性:0.597),PA的截点值为4.75°(AUC:0.845;灵敏度:0.626;特异性:0.936)。两指标相结合的诊断方式更具一定的准确性。PA和PNI分别与BMI、去脂体质量、上臂肌围、腰围、基础代谢率、骨骼肌质量指数、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