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拇指桡侧皮瓣治疗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皮瓣治疗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2例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均为4.0cm×3.0cm以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拇指桡侧皮瓣修复,供区采用游离植皮修复,或直接缝合;在拇指桡侧设计皮瓣,以指侧正中线为轴线,其蒂部转折点在软组织缺损区近端0.5cm~1.0cm处,不能超过拇指指间关节,皮瓣面积最大4.0cm×3.0cm,最小2.0cm×1.5cm,吻合指神经8例.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24个月,外形美观,质地柔软,吻合指神经的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mm~8mm.结论:对于拇指远端或偏桡侧皮肤缺损面积为2.5cm×3.0cm以内者适用拇指桡侧皮瓣修复,其手术方法较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拇指桡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在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并切取以示指桡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为蒂的示指背侧带蒂皮瓣,经过开放皮道转移至拇指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供、皮肤质地及弹性、外观均良好.结论 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其技术要求低,效果切确,适合于各级医院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笔者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拇指皮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B组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指腹质地感觉、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和两点辨别觉水平等。结果 B组指腹质地感觉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点辨别觉指标值显著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瓣应用于拇指皮损修复术中创伤小,操作简便,可有效改善指腹质地感觉,提高术后美观性,临床效果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技术在一期修复拇指末节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宜宾第一人民医院12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均因机械伤或重物砸伤等因素导致。根据选用皮瓣的不同将其分为示指皮瓣组65例,拇指皮瓣组57例。示指皮瓣组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24~49岁,平均38.4岁;缺损范围1.2cm×1.0cm~2.6cm×2.3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8h;拇指皮瓣患者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23~50岁,平均38.2岁;缺损范围1.3cm×1.1cm~2.5cm×2.2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6h。示指皮瓣组采用的治疗技术为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拇指皮瓣组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结束后护理和随访时间8~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皮瓣生存情况以及拇指外观、功能和感觉等。结果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皮瓣成活率均达到100%,创面一期愈合。示指背侧岛状皮瓣颜色红润,外观饱满,质地良好,与受区相差不大;拇指皮瓣皮温正常,血供较好,但有明显臃肿,可明显辨别两者差距。根据总关节活动度(TAM)功能评分,示指皮瓣组(14.9531±1.6948)功能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5.6985±0.8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皮瓣两点辨别觉,示指皮瓣组平均(4.9534±0.4325)mm,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的(15.8435±1.59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末节损伤后采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的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外观与受区相似,功能和感觉均有改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采用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6例,全部成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多伴有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上可选用多种皮瓣修复.拇指尺背侧皮瓣是1999年首先由法国Brunelli等[1]报道.该皮瓣是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年来,对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的研究深入,使其在创面修复中成为治疗的热点.2006年11月-2008年2月,我院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此类创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和皮肤血循环研究的进展,为手部皮肤缺损提供各种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已成为可能,这些岛状皮瓣能用于修复难以修复的断指端和手部皮肤缺损。神经血管蒂三角岛状皮瓣(Kutler改良法、Tranquilli-Leali法和阶梯法),Littler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性血管蒂远位岛状皮瓣,都可用以修复断指端和皮肤缺损。就一些小面积手部皮肤缺损而言,由于损伤的部位和周围皮肤条件的限制,要提供局部皮瓣、远位皮瓣和游离皮瓣是很困难的。根据第1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Kiteflap by Foucher),作者用第2、3、4掌背手动脉制作血管蒂岛状皮瓣,并采用了Rose局部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性血管蒂小鱼际岛状皮瓣和逆行性大鱼际血管蒂岛状皮瓣,获得了极好的效果。本文还对这些方法的手术技巧、指征和利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89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共收治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99例 ,其中选择应用带血管蒂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者 1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12~ 5 6岁 ,平均 2 2岁。16例拇指远端缺损均为外伤 ,其中切割伤 4例 ,绞轧伤 8例 ,爆炸伤 4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最长 9h ,最短 1.5h。 (2 )损伤类型 :拇指腹侧与背侧斜形切割伤后 ,远端完全性离断但无条件再植者 5例 ;单纯拇指远端皮肤撕脱 ,伸指肌腱与屈指肌腱外露 ,拇指甲床破坏者 6例 ;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合并远端指间…  相似文献   

10.
拇指Ⅰ、Ⅱ度缺损临床较常见 ,治疗方法亦较多 ,但效果并不十分满意 ,或手术复杂、创伤大 ,或手指外观不好 ,病人难以接受。我院自 1997- 0 6采用中指桡侧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缺损 2 1例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2例 ;年龄 17~ 6 6岁 (平均2 8.7岁 ) ;切割伤 12例 ,电锯伤 7例 ,其他 2例 ;均为拇指Ⅰ、Ⅱ度缺损。其中 17例手部有多处软组织伤 ,但因中指桡侧中节相对隐蔽 ,均无损伤。伤后 1~ 17h内行皮瓣修复。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伤手。臂丛或指根麻醉。拇指末端严格清创后 ,将中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18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血运障碍患者,缺损面积为1cm ×2cm~1.5cm ×2.5cm,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指动脉。6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移植正中神经掌皮支桥接,腕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皮瓣整形。结论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断裂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4月周口淮海医院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13~65岁,平均37. 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绞伤3例,压砸伤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0cm×6. 5cm~9. 0cm×12. 5 cm,创面均不同程度存在泥沙、碎屑等异物残留,并伴有足部的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5. 0cm×7. 0cm~10. 0cm×14cm,其中急诊修复4例,经清创术后应用VSD技术处理7~10d,择期修复创面9例。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局部皮肤坏死,经拆线、换药等对症治疗后创缘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3例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及足部功能恢复满意,无皮肤破溃及磨损现象,患足负重、行走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手指脱套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带蒂的皮下脂肪层腹部皮瓣修复;观察组23例,采用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断蒂14d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6、9个月,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6个月,观察组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运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9个月,观察组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状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血运状况更好,术后手指运动功能恢复可观,避免了二次分指手术,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5.
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指背或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8月,收治17例22指中末节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沿手指近、中节背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行走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时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17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指背神经分支及其营养血管网的解剖特点.设计以远侧指间关节周围发出指背神经分支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32例,皮瓣顺利存活,随访6~12个月,皮瓣柔软、外形佳、感觉运动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局部损伤小、能有效修复眉弓缺损的新术式。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带鬓角部岛状皮瓣,逆行移植,修复眉弓缺损。结果:采用该方法修复眉弓缺损5例7支眉,皮瓣血运良好,伤口正常愈合,眉弓外形满意。结论:采用本法修复眉弓缺损不仅安全、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手术范围和损伤少,手术较简便,手术对局部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游离胸脐皮瓣治疗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采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的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病例共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9~64岁,平均38.3岁。创面缺损部位:足内侧+内踝4例,足背+踝关节10例,足外侧+外踝6例,足底+足内侧5例;创面缺损面积:16cm×12cm~36cm×14cm;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固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周在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半年依据情况行皮瓣修整术,进一步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结果术后随访9~22个月,平均14.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2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清创、植皮等治疗后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12~34d,平均17.1d;术后皮瓣面积无明显回缩,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3例。结论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复杂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足部残余功能,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