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脏表现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及炎症指标峰值阳性数占比,结合4种临床分型分析;再将重型、危重型患者归为危重症组,以轻型、普通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一步比较每种指标阳性率间的差异。结果 4种临床分型的患者年龄中位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占比及入院时首次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率占比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工酶(CK-MB)异常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肌红激酶(MYO)及C反应蛋白(CRP)异常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为危重症组和对照组后,危重症组年龄中位数大于对照组(P<0.05),危重症组的CK值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LDH、cTnI、MYO、CK-MB及CRP值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COVID-19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分析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优势分布以及出现好转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例患者中,轻型12例,普通型45例,重型及危重型14例。临床表现方面,重型及危重型(6/14,42.9%;4/14,28.6%)伴乏力、胸闷及呼吸困难较轻型(0;0)及普通型(2/45,4.4%;0)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普通型(30/45,66.7%)、重型及危重型(9/14,64.3%)C反应蛋白升高较轻型(2/12,16.7%)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表现,病变累及范围超过3个肺叶数:重型及危重型(13/14,92.9%)明显高于普通型(26/45,57.8%);重型及危重型(12/14,85.7%)病变分布于两肺外周及中心多于普通型(20/45,44.4%);病变表现为实变、病变内伴小叶间隔增厚,重型及危重型均多于普通型;以上表现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07、0.004、0.002)。对22例患者进行随访,CT表现达高峰及病情出现好转多发生在发病10 d后(40.9%,45.5%)。结论 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胸部CT在发病部位、病变密度、实变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多数COVID-19患者多在发病10 d后好转。  相似文献   

3.
刘召波  林栋栋  胡中杰  栗光明 《北京医学》2020,(10):1000-1001+1004
目的总结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肝损伤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7日至2020年3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3例COVID-19患者肝酶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肝损伤相关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PLT及PT的变化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年龄31~91岁,中位年龄58.3岁;普通型13例(56.5%),重型6例(26.1%),危重型4例(17.4%)。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3组间ALT、AST、T-BIL、ALB、PLT及PT的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型患者异常比例高于普通型和重型患者。结论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出现肝损伤、合成及代谢指标的异常,危重型患者情况更显著。普通型及重型以一过性肝生化指标异常为主,危重型患者存在持续肝损害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胸部CT影像定量评分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患者共32例114次胸部CT图像和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CT检查次数及间隔时间和CT影像定量评分的关系。结果32例确诊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组21例,重型-危重型组11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两组患者CT检查间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轻型及普通型CT影像定量评分在发热第15天达高峰,以后持续下降;重型及危重型CT影像定量评分在发热第12天达高峰,经历缓慢下降平台后小幅上升,发热第24天达第2个小高峰,以后开始持续下降。结论不同COVID-19临床分型患者的CT影像定量评分及其进展时间、演变规律存在差异,可以根据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CT检查评估间隔时间,胸部CT影像定量评分对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手段及评估恢复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胜  王梦远  崔勇  钟永富  徐跃 《当代医学》2021,27(19):105-10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数、CD8+细胞数等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及对临床诊疗的启示.方法 选取2020年1—3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救治点确诊的20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患者及死亡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重型和危重型患者IL-6水平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数、CD8+细胞数明显降低,与轻型和普通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L-6水平、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数、CD8+细胞数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观测性指标,其中IL-6和T淋巴细胞数的预示作用较强,建议加强相关指标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改善治疗,从而降低患者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及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和CT影像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经临床证实COVID-19病人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 30岁组,30~60岁组,>60岁组),对每组病人CT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7例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98.1%,105/107)和咳嗽(77.6%,83/107),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63.6%,68/107),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低(42.1%,45/107;43.9%,47/107);典型CT表现为两肺多叶散在的胸膜下磨玻璃影(94.4%,101/107),最常伴有血管扩张(89.7%,96/107)和晕征(78.5,84/107)。呼吸困难和临床分型在 < 30岁组、>60岁组和30~60岁组、>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的肺叶分布差异最为明显(P < 0.05)。铺路石征和实性成分在>60岁组和 < 30岁组、30~6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同年龄组间又各具特点,掌握这些临床和CT影像特征、特点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5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20例NCP患儿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0岁,中位年龄2岁9月,5岁以下患儿14例。分析20例NCP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均有渗出性病灶,表现如下:11例为肺野中外带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其中9例为胸膜下分布;2例为节段性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2例为肺内局限性沿着小血管分布的磨玻璃影;5例为类小叶性肺炎特点,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样、小斑片样影。结论:儿童NCP临床症状不典型,其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可对疾病做出早期预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CT在早期预测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云南省确诊的14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第7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28例)、普通型(92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5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表现。比较临床分型与CT表现(病变分布、密度、范围、形态、内部/周围特征、周围血管改变等)间的相关性及各影像特征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临床表现以发热(60/143,41.9%)、咳嗽(57/143,39.9%)症状为主,重型患者更易出现高热表现。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减低[(0.6±0.2)×109/L]个。除轻型患者外,6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9例中,重型(10.8±4.9)个和危重型(10.8±6.4)个患者首次CT检查肺段累及数目较普通型(5.8±4.6)个多(P < 0.001)。病灶形态为楔形病灶(59/109,54.1%)、榕树冠征(35/109,32.1%)、病变内/周围出现血管增粗(87/109,79.8%)、血管集束征(65/109,59.6%)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出现概率较高(P < 0.05)。各型患者中病变数目、病变密度、病变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病变内部/周围特征(铺路石征、晕征、支气管扩张)并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段受累数目及出现楔形病变、榕树冠征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769、0.759、0.697,血管增粗及血管集束征预测效能稍低,AUC分别为0.626,0.667。多指标联合,其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为0.854。  结论  CT不仅在COVID-19的早期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以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至2月28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分两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疾病分型、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及治疗过程中肺部CT变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CT在早期预测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云南省确诊的14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第7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28例)、普通型(92例)、重型(18...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对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患儿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本院隔离收治的6例COVI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6例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患儿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抗病毒、中药清热解毒、对症支持等治疗,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治愈出院,无1例患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结论:COVID患儿主要通过肺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确诊,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等抗病毒治疗联合中药及对症支持治疗,能有效治愈COVID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其安全性尚需大量临床病例长期随访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情况进行统计,了解COVID-19疫情在广西不同地区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取全广西的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广西各城市疾病流行的特征并利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广西不同时间点确诊病例时空分布地图。结果截至2020年2月16日,广西COVID-19的累计发病数为238例,累计发病率为0.48/10万,重症病例4例,危重病例7例,死亡2例。广西的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宁(51例,占21.43%)、北海(43例,占18.07%)和桂林(31例,占13.03%);北海(2.56/10万)和防城港(1.89/10万)的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城市每日新增病例数逐渐减少,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来宾在2月4日前无确诊病例,之后5 d内病例显著上升(11例),2月9日后无新增病例。结论广西COVID-19疫情进展平缓,且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每日新增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一些地区仍有聚集性暴发现象,应加强对疫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诊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资料,总结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型.结果:COVID-19不同年龄段肺部病变累及部位、累及范围、病灶分布及最大长径有差异.普通型组与重型、危重症型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年龄曲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在某院确诊并收治的COVID-19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近期是否到湖北出行,是否接触过来自湖北的人员,近期是否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资料包括发热、乏力、干咳、肌肉疼痛、咳痰等,收集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指标,分析COVID-19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5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3.11±17.91)岁。临床分型:轻型3例,普通型48例,重型3例,危重型1例,以普通型为主(87.27%)。家庭聚集性病例29例(52.73%),输入性病例19例(34.55%),近期接触到过湖北的人员27例(49.09%)。临床症状为干咳34例(61.82%),发热30例(54.55%),咳痰19例(34.55%),乏力18例(32.73%),无症状者6例(10.91%)。首次住院检测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者52例(94.55%),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2例(21.82%)。出现症状后5 d CT双肺毛玻璃样变46例(83.64%)。结论 COVID-19患者以普通型为主,主要为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病例,同时也存在着无症状感染者。对COVID-19防控要严防输入性病例和人员的聚集,加强体温的监测。加强对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COVID-19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无症状病例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回顾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变,从而为临床快速筛查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5日在广州市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病史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 205例患者中男性101例(49%),女性104例(51%),年龄范围2~83岁,平均(48.64±16.74)岁,其中20岁及以下仅有5人。194例(95%)有疫区居住或旅游等接触史。55例(27%)有慢性基础疾病,以高血压41例(20%),糖尿病11例(5%),心血管疾病8例(4%)为主。入院时发热175例(85%),其余临床症状以干咳80例(39%)、咳嗽咳痰54例(26%),咽部不适55例(27%),畏寒50例(24%)多见。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正常或偏低197例(96%),淋巴细胞正常或偏低202例(9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4例(12%),C反应蛋白升高85例(42%),降钙素原升高73例(37%),56例样本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44例(79%)。D二聚体、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部分病例异常。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相术显示192例(94%)有肺炎表现。结论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男女比例接近。儿童或青少年感染少,以中老人,有基础病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正常或偏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相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步临床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以及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26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的6例接受康复者血浆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6例患者中,重型4例,危重型2例.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