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23-126+130
目的探讨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9例,由2名胸部影像专家阅片,分析、记录该病胸部MSCT表现特点。结果 59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经过6个月正规药物治疗后均有吸收好转。59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3.2岁。肺部病变累及两肺上叶为主,其中两肺上叶同时受累15例,仅左肺上叶受累16例,仅右肺上叶受累11例。两肺下叶受累8例,两肺上下叶受累6例,两肺弥漫受累3例。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中,小叶中心结节55例,腺泡结节50例,树芽征47例,小叶样实变28例,磨玻璃影26例,边缘模糊的实变18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厚壁空洞9例,多发结节内小空洞3例,上述征象检出率分别为93.2%、84.7%、79.7%、47.5%、44.1%、30.5%、25.4%、15.3%、5.08%。非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中,斑块16例,边缘清晰高密度结节15例,条索影14例,钙化14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结构扭曲变形2例,上述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1%、25.4%、23.7%、23.7%、5.09%、3.39%。结论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树芽征是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最常见征象,代表结核杆菌易支气管播散特点。结合病灶部位、形态可以提高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经手术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低剂量MSCT检查(包括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迭代重建技术),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10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MSCT中含有肺部多种基本影像表现,按其主要的基本影像表现分为斑片结节型54例,实变型38例,肿块型14例。106例MSCT表现中,呈现多灶性91例、多形性83例和多变性78例。本组具有特征性MSCT表现的病例中,枝芽征39例,晕轮征32例,楔形实变征19例,冰针征15例,新月征11例,气环征6例,反晕征4例,空洞内结节无强化5例。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MSCT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对典型的肺部真菌感染者行MSCT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诊断单发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咸宁市结核病防治院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50例单发肺结核性空洞患者、48例肺癌性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对比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肺结核性空洞主要表现为厚壁且厚度均匀,周围有卫星灶,癌性空洞多表现为薄壁,内缘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分叶与胸膜凹陷征;肺癌性空洞者空洞部位为肺下叶、空洞呈偏心性、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壁结节、薄壁空洞、胸膜牵拉比例高于单发肺结核性空洞(P<0.05),而周围卫星灶、钙化率低于单发肺结核性空洞(P<0.05),两组空洞平均直径、壁CT强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均有一定价值,可依据空洞部位、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壁厚度、胸膜牵拉、卫星灶等征象对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资料,观察CT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双侧肺8例,单侧肺3例;多叶10例,单叶1例.病灶形态:多发斑片状、小结节状影,呈“树芽征”、“晕征”共4例;片状实变影5例;空洞内随体位移动软组织结节灶7例,空洞内条索状、絮状内容物4例;伴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肥厚6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空洞内曲菌球及絮状、条索状内容物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方法搜集我院52例糖尿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结果大多数呈多个肺段病变,占71.2%,单发于结核好发部位的占59.6%,好发与非好发部位两种部位同时存在占25.0%。病变的CT征象主要有大片融合影、斑片影、空洞、树芽征、结节、肿块及纤维条索影,同一病例可有多种形态并存。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具有多形性,多部位累及,易累及结核少发部位。以大片状、空洞和支气管播散灶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CT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证实的、表现为肺内单发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例患者中,病灶多位于肺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且多见于右肺;病灶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内壁光滑的空洞,病灶边缘多伴有长毛刺,临近可见胸膜增厚、牵拉及卫星灶。结论若肺内单发薄壁空洞性病灶位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且病灶形态呈圆形/类圆形,空洞内壁光滑,病灶边缘伴有长毛刺、临近可见胸膜改变及卫星灶形成,要首先考虑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儿童肺结核低剂量MSCT扫描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儿童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低剂量MSCT检查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其图像特征,对比不同剂量的MSCT对肺结核的病灶显示率。结果 48例患者中,共检出122个病灶。经常规剂量MSCT检出109个,经低剂量MSCT检出108,两者在肺结核病灶检出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MSCT在扫描支气管气相、空洞、钙化灶等方面与常规剂量MS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低剂量MSCT扫描,发现炎症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有11例,结节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9例,原发综合征性13例,急性血行散播型肺结核9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结论低剂量MSCT在诊断儿童肺结核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可对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患儿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性肺结核的CT表现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不典型性肺结核的认识。方法:采用CT常规轴位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4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48例均为孤立性单发病灶。邻近及其他肺内未见异常,肺门及纵隔未见其他结节、肿块及肿大淋巴结。结论:通过CT的检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综合分析,可有效的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痰结核菌培养与临床治疗证实的节段播散型肺结核胸片与CT病例。结果:胸片呈双上肺大叶或节段分布,弥漫粟粒结节灶6例,网织结节灶14例,分布均匀,CT上双肺弥漫粟粒结节状与网织小结节灶并存。临床上咯血或痰血6例,发热3例,其他无明显症状。结论:节段播散型肺结核是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灶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表现典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扫描征象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40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以及3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小结节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磨玻璃影有16例、树芽征、空洞、肺实变影。其中以磨玻璃影(80.00%)、树芽征(50.00%)、空洞(42.50%)为最为明显的CT征象,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紊乱、钙化灶、支气管扩张、肺实变影、小结节影。其中以索条影(80.00%)、肺实变影(60.00%)、小结节影(56.67%)最为明显的CT征象。结论采用CT扫描征象可较好的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部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CT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组5l例,良性组17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cT征象,研究恶性结节的CT特征。结果圆或椭圆形(82.35%)、界面清楚(100.00%)、空泡征(60.78%)、血管集束征(27.45%)、胸膜凹陷征(72.55%)、边缘分叶或部分光滑(94.12%和9.80%),在恶性结节的cT征象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7.84%)及边缘毛刺征(21.57%)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病灶形状、界面清晰度、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和边缘形态等cT征象,有助于恶性结节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为指导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以烟花征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转归表现,以提高对该型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台州市立医院确诊的肺结核且CT主要表现为烟花征的患者55例,分析其治疗前后的CT表现及转归。结果 纳入患者病灶以双肺弥漫分布为主,占49.09%。烟花征形态包括均匀样、反晕征样和晕征样,其中以均匀样为主,占比50.90%(28/55);21例患者同时出现2种及2种以上形态的烟花征,其中20例可见均匀样。伴随活动性肺结核征象包括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亚段或小叶实变、空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其中小叶中心结节最为常见,检出率100%。51例患者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病灶缩小、结节减少、密度减低;2例患者病灶融合成高密度结节及斑块影;2例患者病灶起初吸收不明显,2个月后病灶逐步吸收。结论 肺内烟花征是肺结核经支气管播散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均匀样或均匀样合并反晕征样,其转归主要表现为病灶缩小、结节减少、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活的一类重要传染病,早期识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是PTB防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PTB的诊断中,影像学几乎起主导地位,常见的PTB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影像学表现主要有空洞、树芽征、结节和肺实变等,但由于患者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水平的差异,部分PTB失去了典型影像学征象,这些不典型的肺结核征象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导致漏诊、误诊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对不典型PTB的认识,减少PTB的漏诊及误诊率,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不典型PTB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微结节聚集征、反晕征、肺气肿合并肺结核、类转移瘤多发结节以及机化性肺炎表现,分别从几种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特征、产生机制、临床诊断意义及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06~2008年住院治疗的新发与复发肺结核患者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CT征象的异同点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价值的征象。结果: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新发组及复发组CT检出率依次为:86%/81%、75%/65%、66%/59%、37%/33%、66%/55%、28%/3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两组为6%/52%、12%/35%、9%/28%、10%/35%;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为共同征象,作为CT活动性征象,而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为不同征象,作为CT非活动性征象。CT活动性征象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但尚需结合临床和痰检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特异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特异性感染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分别为肾移植术后12d~7年。49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面,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HRCT扫描层厚1mm或0.625mm,层间距10mm。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4例,肺结核4例。19例经痰培养证实,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支气管肺活检证实,8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2例经尸检证实。影像结果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肺内病灶特征性改变。2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最多的肺内异常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23/29);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22/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灶(15/29);肺内实变影(18/29),肺内楔形实变影(11/29);晕征(17/29)。1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中均出现肺内弥漫磨玻璃样改变。4例巨细胞病毒肺炎CT影像中都有肺内散在磨玻璃影表现,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其中3例伴有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2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中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其中1例呈"树芽征"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患者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在CT影像表现上各有特点,CT检查能较早发现肺部异常,并可以在发病早期或病情危重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而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CT,MSCT)在涂阴培阳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95例,由两名胸部组放射专家阅片,分析、记录、比较治疗前及随访6月至12月时MSCT表现结果。结果 95例涂阴培阳肺结核中,治疗前后涂阴培阳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检出率分别为100%(95/95)、33.68%(32/95);治疗前后涂阴培阳肺结核活动性各种CT征象检出率比较,抗结核治疗后各种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涂阴培阳肺结核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中除钙化外,其他斑块、边缘清晰的高密度结节、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结构扭曲变形等征象治疗结束后检出率增加(P<0.05)。结论 MSCT可明确涂阴培阳肺结核的病变征象和其治疗前、后征象转归情况,对病变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Congenital tuberculosis is a rare entity and diagnosis is usually delayed due to the nonspecific nature of the signs and symptoms. Imaging studies facilitate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institution of appropriate therapy. We describe three cases of congenital tuberculosis along with the imaging features.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chest included 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 consolidation with cavitation, extensive bronchopneumonia and necrotic mediastinal adenopathy. Abdominal imaging findings included hepatomegaly with or without splenomegaly, multiple focal lesions in the spleen and retroperitoneal lymphadenopathy.  相似文献   

18.
肺部感染性疾病CT树芽征的病因病理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并探讨CT树芽征的病因病理和影像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各类肺部感染性疾病行CT检查,对各类疾病树芽征的形态、部位及共存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涂阳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达到了90.0%、94.1%、88.9%及78.3%。边缘较锐利的树芽征出现在肺结核中。肺结核树芽征所在叶段支气管可表现无异常,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树芽征所在叶段支气管均有异常表现。结论:肺结核树芽征有不同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021年广州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首次CT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肺炎的诊治、病情评估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组78例患者,男28例(35.9%),女50例(64.1%),年龄2~85岁,其中16岁以下9例(11.5%),17~40岁18例(23.1%),41~60岁30例(38.5%),60岁以上21例(26.9%),合并基础疾病者26例(33.3%);临床分型轻型23例(29.5%),普通型55例(70.5%),初次评估未见重型及危重型病例。入院首次CT检查阴性者23例(29.5%),CT检查发现病灶者55例(70.5%),多分布在胸膜下,病变形态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单纯肺内磨玻璃影35例(44.9%),磨玻璃影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0例(25.6%),磨玻璃影合并纤维条索影19例(24.4%),斑片影伴局灶实变12例(15.4%),小叶中心结节伴晕征10例(12.8%),磨玻璃影伴增粗血管影9例(11.5%)。结论广州地区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大多以主动筛查检测核酸确诊并及早得到相应治疗,首次肺部CT表现以分布在胸膜下的磨玻璃影为主,多合并有小叶间隔增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肺癌的CT表现,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认识.方法 收集CT初诊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增强等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癌35例,对结核及肺癌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肺结核包括18例结节,7例肿块.边缘光滑3例,边缘欠整齐22例;浅分叶18例,深分叶4例;短毛刺2例,长毛刺4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1例,空洞3例;钙化2例;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7例,显著强化2例.25例结节或肿块型结核与35例肺癌比较,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征象出现越多越提示周同型肺癌.增强方面,轻度强化及显著强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强化提示结核,显著强化更倾向于肺癌.经统计学分析多种不同征象(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短毛刺、无空泡征、无胸膜凹陷征、无血管集束征、无空气支气管征)联合诊断结节性或肿块型肺结核,征象出现越多,结核可能性越大.结论 结节或肿块型肺结核少见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浅分叶、轻度强化更多见于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