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韦学  丁可  赵晓英  毛艳  陈炯  黄瑞岁 《广西医学》2020,(11):1369-1372
目的探讨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碘基物质成像技术对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评估效果。方法对32例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能谱CTPA,并在普通CTPA混合能量图上进行多平面重建显示栓子的数量,观察肺纹理改变及密度减低情况。利用碘水分离技术重建出能谱CTPA碘基物质图,通过多平面重建显示栓子的数量,同时肉眼观察碘灌注减低区,并测量其及对应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结果在能谱CTPA碘基物质图像上直接发现的栓子65个,碘灌注减低区72个;在普通CTPA混合能量图上仅发现栓子42个,明确有肺纹理改变及密度减低区的栓子仅8个。72个碘灌注减低区碘含量低于正常对比区,各肺叶中碘灌注减低区的碘含量均低于正常对比区(均P<0.05)。结论与普通CTPA比较,能谱CTPA可更好地直接显示肺栓子,并能通过碘基物质测定为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与碘基肺灌注图诊断肺栓塞和肺灌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6例临床怀疑肺栓塞且CT肺血管成像(CTPA)显示肺叶和肺段动脉腔内有明确充盈缺损患者,对以上病例行宝石能谱CT扫描,获得单能量CTPA图像及碘基肺灌注图。结果56例CTPA阳性患者共显示302处血管内充盈缺损,其中叶级肺动脉65处,段级237处。56例CTPA阳性患者在碘基肺灌注图共显示203处灌注缺损区,CTPA各肺段动脉栓子显示率与碘基肺灌注图相应肺段灌注缺损区显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基肺灌注图所示正常肺实质的碘基物质含量与灌注缺损肺段碘基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能谱成像的CTPA单能量图像显示肺栓塞与碘基肺灌注图显示肺灌注缺损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PE和由此引起的肺实质功能变化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成像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定性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7月至11月临床怀疑肺栓塞的29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重建得到常规及光谱图像(最佳单能量图、碘密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基于临床最终确诊结果,比较各个图像中肺动脉栓子分布的差异,同时分析肺灌注缺损区域与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域的碘浓度值差异以及有效原子序数值差异。结果 分析经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PE阳性的63例患者图像,发现光谱CT图像的诊断效能较常规CTPA图像要高,碘密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的检出率也较常规CTPA图有优势(P<0.05)。从碘浓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值来看,灌注缺损区域与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分别以0.66mg/m L、8.91为阈值来区分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1和0.992。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成像能够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尤其是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640层宽体CT肺血管减影成像(DSCTPA)碘灌注分布图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朝阳市中心医院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平扫,后立即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并将所得的平扫图像和CTPA图像加载到Sure-Subtraction Lung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两组视图模式图像:Tissue模式:碘分布融合肺动脉血管像(CTPA+碘图),Vessels模式:减影后肺动脉血管图像(CTPA+血管像)。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2组模式图像和CTPA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肺动脉血管按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及以下进行分类,分别记录各患者栓子的位置与数目。研究图像显示方法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64例患者中,经CTPA检查后诊断有30例患者存在肺动脉栓塞,按标准测得的栓子共计223个,其中栓塞位于主干28个,叶肺动脉76个,段肺动脉83个,亚段及以下36个。CTPA图像、CTPA+碘图、CTPA+血管像3组显示肺动脉栓塞栓子总数的灵敏度为83.9%/91.9%/87....  相似文献   

5.
沈起钧  单嫣娜  彭志毅  陈文辉  杨斌 《浙江医学》2013,(24):2176-2179,I0018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对于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量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诊断为肺栓塞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分别对CTPA血管内栓子数量、位置、栓塞程度、PBV灌注减低区范围、平均CT值及碘含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55例患者除3例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或胸腔积液,双肺表现为弥漫性灌注降低,未纳入统计,其余共有832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19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段为评价单位,PBV共检出179个肺段有灌注减低,与CTPA检出197个栓子的符合率为90。8%。肺栓塞与无肺栓塞病变区域的CT值及PBV碘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完全性肺栓塞与不完全肺栓塞上述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8.9%(16/179)肺段远端肺实质内出现与栓塞程度不符的灌注减低,3.9%(7/179)肺段出现CTPA初期漏诊的情况。结论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避免了CTPA假阴性的可能,明显提高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能量CT肺血管成像联合灌注成像技术(Lung PBV)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5例临床疑诊肺栓塞并行双源CT Lung PBV检查的患者。两位高年资医师分析所有患者的Lung PBV图像,按肺段记录灌注减低和(或)灌注缺损的部位。两周后,这两位医师再随机分析所有患者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按肺段记录栓子所在部位及栓塞程度。结果 CTPA确诊PE者70例,Lung PBV正确诊断65例,以CTPA为标准,Lung PBV诊断肺栓塞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70.6%、72.2%和92.3%,Lung PBV诊断PE的正确指数为80.65%。以解剖部位为基础,Lung PBV对肺叶、肺段及亚段PE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0%、72.3%和82.0%;当肺叶、肺段及亚段肺动脉为完全阻塞时,Lung PBV表现为与肺段一致的灌注缺损为主,不完全阻塞时,Lung PBV主要表现为栓塞肺段的灌注减低。结论 Lung PBV能够较准确的发现PE所致的肺血流灌注异常,但与栓塞部位及栓塞程度有关,对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CT在周围型肺阻塞(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01~2018.01间收治94的疑似PE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扫描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LungPBV及LungVessels处理,观察CTPA、CTPA+LungPBV、CTPA+LungVessels对全部栓子的检出效果,并计算LungPBV、LungVessels与CTPA在周围型PE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分析94例研究对象CTPA、LunPBV、LungVessels图像,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共确诊32例患者为周围型PE,检出率为34.04%,分析32例周围型PE患者1920支血管,发现172支栓塞肺动脉,其中55支为段动脉、89支为亚段动脉,28支为亚段以下动脉;单纯CTPA共检出152支(88.37%)栓塞肺动脉,CTPA+LungPBV共检出162支(94.19%),CTPA+LungVessels共检出167支(97.09%);LungPBV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4.74%;LungVessels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0.23%。结论LungPBV能有效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情况,LungVessels可通过碘含量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子,LungPBV与Lung Vessels软件结合CTPA均能有效提高周围型肺栓塞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栓塞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前后CT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比分析肺动脉栓塞(PE)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0例187支肺动脉栓塞,将栓子分为四型:中心型(79支)、附壁凸起型(34支)、附壁凹陷型(18支)和完全充盈型(56支)。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相对应受累肺动脉分支,对比不同栓子分型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附壁凹陷型溶栓治疗效果有效率为(27.8%)较中心型、附壁凸起型和完全充盈型差(有效率分别为84.8%、79.4%、66.1%)(均P〈0.05)。结论明确不同分型栓子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能为PE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源计算机体层摄影(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PE),探讨栓塞部位及形态与双能量肺灌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PE,行DSCT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患者120 例。①分析PE部位及分型;②分析PE 部位及分型与双能量肺灌注灌注缺损类型的比较;③分析纵隔窗肺动脉增强图像与肺灌注图像诊断PE的吻合性,以及肺灌注图像与肺窗图像诊断PE 肺内灌注改变的吻合性。结果①从PE 发生部位分析,右侧PE 的比例高于左侧肺动脉,肺叶动脉较左、右肺动脉干多,双下肺动脉较双上肺动脉多;从形态上分析,以中心型和完全闭塞型居多,附壁型次之,不规则型及马鞍型较少;②在不同类型的肺动脉干PE中,完全型易发生于全肺或肺叶灌注缺损,附壁型或中心型常出现肺叶或段灌注缺损;若PE 发生在肺叶或肺段,则完全型多出现肺叶或段灌注缺损,而附壁型或中心型多出现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或无灌注缺损;若PE发生在亚段,则多见亚段灌注缺损或无灌注缺损;③纵隔窗肺动脉增强图像与肺灌注图像诊断PE 的吻合性好,肺灌注图像与肺窗图像诊断PE肺内灌注改变的吻合性差。结论肺灌注成像与PE 部位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SCT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协助诊断PE。  相似文献   

10.
Zhang L  Lü L  Wu HW  Zhang H  Zha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01-3204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E)患者抗凝治疗前后肺动脉充盈缺损形态和肺实质灌注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应用宝石CT(GE Discovery 750 HD CT)动态观察动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形态,通过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观察灌注缺损,并和肺动脉期成像对照.原始数据采用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处理.结果 23例VTE患者中,14例经宝石CT证实PE,抗凝治疗前,相应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09±2.95)mg/ml,灌注正常区碘含量值(1.67±0.93)mg/ml,两者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5).抗凝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原肺实质灌注缺损区域的碘含量值(1.21±0.34)mg/m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1.34,P<0.05);PE患者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区的碘含量值与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值呈负相关(r =0.78,P<0.05),肺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肺栓塞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宝石CT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分析分离的造影剂碘物质在肺实质的分布,有助于定量评价肺动脉栓塞后肺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125例,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CTPA检查,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PA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125例疑诊患者采用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者89例,排除急性肺栓塞者36例,共检出栓子数量641个,腔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左侧肺动脉栓子共55个、右侧肺动脉主干栓子187个、右下肺动脉栓子93个、支气管分支及肺叶动脉栓子306个,血管均呈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确诊组心电图呈IRBBB(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的SⅠQⅢTⅢ型、V1导联T波倒置、V2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ST段抬高<0.1mV、心房颤动、顺钟转位征象的比例明显高于排除组(P<0.05);确诊组患者右室增大、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比例明显高于排除组(P<0.05);采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8.80%、84.27%、30.56%,超声心动图分别为92.00%、95.51%、83.33%,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分别为95.20%、97.75%、88.89%,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采用CTPA可准确进行急性肺栓塞疾病诊断,但其为有创检查,且价格相对昂贵,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廉,可作为早期急性肺栓塞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0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相关CT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45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共检出271处栓子,其中肺动脉干0处,两侧肺动脉主干7处,肺叶动脉86处,肺段动脉155处,亚段肺动脉23处。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PE的诊断准确、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PE的首选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1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对肺栓塞准确诊断与经济实用的平衡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130例首发疑似气滞血瘀证肺栓塞(pulmonary embolosm,PE)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后对患者数据进行筛选,入选84例患者,分别采用双源双能量CT成像、宝石能谱CT成像和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CT肺动脉造影成像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使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检查的2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DEPI)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肺叶基础上,DEPI与CTPA检出血管栓塞的符合率为96.30%;在肺段的基础上,DEPI与CTPA检出血管栓塞的符合率为90.57%。当段、亚段肺动脉栓塞充盈缺损完全时,DEPI表现为肺段或亚段分布灌注缺损,当部分充盈缺损时,DEPI以灌注降低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利用DEPI诊断PE的敏感性96.30%(52/54),特异性100%。结论 DEPI表现与CTPA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我院2013.01-2014.12收治及门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163例,全部行肺动脉CTA,并行VR、MPR、CPR、MIP重建,分析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表现及在疗效观察中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163例,其中阳性112例,阴性51例,CTA显示直接征象为:骑跨形缺损、中心性或偏心性充盈缺损,肺动脉完全阻塞,其中83例患者经临床溶栓治疗后CTA复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49例肺动脉栓塞征象完全消失。结论 CT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No data on the incidence of pleural effusion (P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re available to date.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P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ingle-center study. All data of 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 performed over 6-year period on adult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analyzed.

Results:

From January 2008 until December 2013, PE was identified in 423 of 3141 patients (13.5%)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ho underwent CTPA. The incidence of P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19.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ose without embolism (9.4%) (P < 0.001). Majority of PEs in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 were small to moderate and were unilateral. The locations of emboli and the numbers of arteries involved, CT pulmonary obstruction index, and parenchymal abnormalities at CT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

Conclusions:

PEs are present in about one fifth of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which are usually small, unilateral, and unsuitable for diagnostic thoracent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