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腮腺结核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结核的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病灶部位:2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1例弥漫性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性,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在腮腺结核CT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CT、MRI表现。方法对13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木村病的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体征均为一侧或两侧颌面部、上肢、腋窝、腹股沟无痛性肿块,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5例病灶分别位于腮腺、下颌区、颈部、腹股沟区及腋窝,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8例病灶分别位于腮腺、泪腺、耳周、下颌区、上肢,表现为边界模糊的斑块状影,增强扫描大多强化不均匀。结论木村病的CT、MRI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木村病与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MRI及CT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7例完整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以中年男性多见,病史长,7例外周血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IgE均明显增高。6例表现为颌下、腮腺及耳周区的慢性无痛性肿块,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病侧局部皮下脂肪层萎缩。另有1例仅表现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的肿大。病灶MR平扫一般表现为T1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均见明显强化。CT平扫病灶区密度较正常腮腺高,病灶清或不清。结论木村病的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腮腺Warthin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病人CT平扫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病人共检出51个病灶,单侧单发5例,单侧多发6例共13个病灶,双侧多发12例共33个病灶,病灶多发者占病人的78.26%。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上区5个,腮腺浅叶下区32个,腮腺深叶上区4个,腮腺深叶下区10个,位于腮腺下区者占病变总数的82.30%。42个病灶表现为密度较均匀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或浅分叶状包块,边界光滑,CT值18~64Hu。9个病灶见囊变,边界模糊,其中囊变伴坏死3例,囊变伴出血2例。2例病人同时行增强CT检查,均表现为均匀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约30Hu。有9例病人出现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结论腮腺Warthin瘤CT平扫的特征性表现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头颈部木村病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本组9例,分别为腮腺区6例、左颌下区、左面颊部及颏下三角区各1例。CT平扫3例表现边界清晰的结节影;另6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斑片状软组织肿块,伴邻近皮下组织受累;增强扫描9例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本组9例病变均伴有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论木村病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多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颌面部木村病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学证实的木村病CT表现。结果:4例颌面部木村病病灶位于耳周、腮腺及颊部,均表现为无痛肿块。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或局部欠清,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伴有双侧颈部小淋巴结增多。病理示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结论:颌面部木村病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考虑木村病,最终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CT表现。方法对11例PPL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或肿块型6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边缘清楚1例,边缘模糊5例;边缘有分叶3例,毛刺征2例;5例病灶密度均匀。肺炎或肺泡型4例,均表现为单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病灶位于支枪管周围或胸膜下,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周围见晕征。混合型1例,肺区见不规则肿块影,周围见分叶征,内见支气管充气征,两肺见多发结节影。增强扫描,8例呈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PPL病灶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支气管充气征、中度-明显均匀强化、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点可提示本病,但确诊仍需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CT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和30例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25例腮腺腺淋巴瘤肿瘤个数35个,3例双侧单发,1例双侧多发,2例一侧多发,19例一侧单发,23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例边界不清,21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浅叶后下部),32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实性部分及实性病灶明显强化,15例病人延时扫描14例病灶CT值减退,25个病灶内或边缘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20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不均,内见裂隙样低密度影;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侧单发,19例位于腮腺浅叶,11例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5例,9例呈分叶状,18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影,病变呈轻中度强化,18例病人延时扫描16例病灶延时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CT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头颈部木村病患者的MRI表现。结果8例木村病患者中,共发现13个病灶,6例为单侧病灶,2例为双侧病灶。腮腺和(或)腮腺周边组织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共有7例8个病灶。12个病灶边界欠清。对比临近肌肉信号,病灶在T1WI上为等、稍高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大部分病灶中等至明显强化。7个病灶中STIR与T1WI增强图像上见有管状流空信号。7例患者见相关区域淋巴结增大,常累及双侧。结论腮腺内和(或)腮腺周边组织的边界欠清、明显强化的多形性肿块并伴有相关区域淋巴结肿大为头颈部木村病的MRI特征,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木村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33~72岁,平均58.2岁。结果:28例中,10例为单侧腮腺单发,9例为单侧多发,6例为双侧腮腺单发,3例为双侧多发。共58个病灶,边界均清楚,平均最大径2.3 cm,其中位于腮腺后下极45个,前下极7个,其他部位6个。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或等T1、稍长T2信号,少数病变中心可出现更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区。MRI增强检查可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发生于腮腺后下极的单发、单侧或双侧多发结节或肿块,边缘清楚,尤为中老年吸烟男性,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三维成像对甲状腺外科手术指导及随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三维成像检查。结果1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单发结节10例,双侧多发结节170例,多发结节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强化;单发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甲状腺内低密度灶。13例甲状腺腺瘤均为单发,CT平扫呈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病灶强化,囊变周围环形强化。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后强化,且边缘完整清晰;100例恶性肿瘤病灶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均匀密度肿块,增强后强化,病灶内见不规则钙化,且部分病灶伴有淋巴结转移,内部囊变无强化;CT对静脉受侵和颈动脉受侵检出率为89.58%和100.0%,均高于CT(62.50%和53.85%,P<0.05);甲状腺良性病变中淋巴结转移例6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反应性增大;恶性病变中,淋巴结转移例52例,手术共检出淋巴结转移104枚,其中平扫检出率为88.10%,增强扫描检出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95.16%。结论CT三维成像可反映甲状腺病变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和颈部淋巴结情况,对良恶性鉴别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内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PL病例的CT表现。结果:22例PPL CT表现为肿块型9例,其中1例为多发肿块,肿块密度一般较均匀,钙化1例,空洞1例;结节型5例,其中4例表现为多发结节影,结节大小不一,病灶边界欠清;肺炎肺泡型5例,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实变影;混合型3例。结论:PPL是一种CT表现多形态的疾病。CT表现为肿块结节或含充气支气管肺实变,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病程较长,抗感染治疗无效,提示PPL发生可能,应积极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共34个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23例患者共34个病灶,单发17例,多发6例;26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31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9个病灶边缘清楚;28个病灶呈实性,6个呈囊实性.CT增强扫描病变一般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实性成份强化程度减低.结论:临床发现老年男性患者,CT表现为腮腺浅叶的后下极占位性病变,双侧多发病变,边界光滑,内部密度欠均匀,有早期明显强化,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结果: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13例患者共18个病灶,其中多发者4例,位于双侧者2例,位于腮腺浅叶者12个病灶,病灶均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增强后CT值平均增加30~45HU,其中6个病灶局部密度不均,内见斑点状或小囊状低密度灶。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男性,好发于浅叶,病灶可多发及双侧发病,多中度不均匀强化,故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成科  徐裕  江凯  王玉涛  赵晓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97-1298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与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纵膈2例,腮腺1例,肝胃间隙1例,后腹膜2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5例,浆细胞型1例;CT表现:5例透明血管型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2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增强后肿块显著强化,肿块内未见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肿块周围见丰富的强化血管影,1例浆细胞型表现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光整,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延迟轻度强化,较透明血管型强化程度低;MRI表现:3例均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增强后强化方式与CT表现基本相同。结论Castleman病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浆细胞型病变的影像缺少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王传彬  程涛 《安徽医学》2015,36(5):548-5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16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浅叶,紧邻包膜下;15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3个病灶呈浅分叶状;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病灶较小,平均最大径约6~36 mm;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实性,增强后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静脉期多缓慢持续强化或缓慢减退;9个病灶呈囊实性,增强后呈均匀薄壁"环形"、不均匀"花环状"或"附壁岛状"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MSCT能够对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超声表现,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NF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发的梭形、椭圆形或有浅分叶状结节,边界清楚或欠清楚,无明显包膜;肿块二端分别见筋膜汇合呈"筋膜尾征",8例为高回声,中央不规则无回声,5例为高低相间回声,2例为均匀低回声,13例后方回声增强;与皮肤无粘连,对邻近组织无明显影响;CDFI和PDI可检测到血流信号,且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其中病变位于皮下11例,累及皮下浅筋膜层2例,累及肌肉筋膜2例,超声提示皮下结节,炎性考虑12例(80%,12/15),超声漏误诊3例分别是血管瘤1例,皮脂瘤1例,不能定性1例)。结论 NF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单发肿块病灶2例含斑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早期多发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可见肿瘤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单发巨大病灶边缘强化为著,中心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CT随访6例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6例MR平扫表现为肝内的长T1长T2占位信号,边界清晰,2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血管。结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表现为多发或单发,CT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巨大单发病灶中心坏死区强化不显著,MR病灶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提示肝动脉供血;多发结节型激素治疗效果好,6个月随访提示病灶明显缩小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100个甲状腺单发结节CT表现,比较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CT表现及征象的差异。结果:良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多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外形规则,直径0.8-5.1cm不等。平扫可见蛋壳状和(或)斑块状粗钙化,强化后边界变清晰,42例致甲状腺增大、变形,25例压迫气管周围结构,所有病灶均无外侵征象,颈部同侧淋巴结肿大2例。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分叶状或形状不规则,密度多不均匀,以低密度为主,直径0.6-5.6cm不等,可见结节内出现细砂粒状、粗细钙化或混合性钙化,病变边缘多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不均匀强化,可有强化残圈征。15例侵犯周围组织气管,其中侵及气管6例,10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密度的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在形态不规则、囊实性形状、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无包膜、钙化和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CT影像学的密度、形态、边界、包膜、钙化和是否远处转移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CT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数目、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 128例患者共计216个病灶,单侧单发84例,单侧多发27例,双侧多发17例;156个(72%)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MSCT增强肿瘤直径〈2cm多呈椭圆形或梨形,边界清,密度较均匀,强化明显,超过2cm者均见囊变区,其中肿块显示张力偏低,内侧"桃尖"征,病灶内小血管进入或贴边绕行为本病特点。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