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PT)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SCS)治疗效果及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住院的亚急性期PHN患者20例,年龄40~80岁,无其他严重合并病。接受临时SCS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患者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PD)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D值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脊髓刺激法(spinal cordstimulation,SCS)治疗慢性疼痛,最初由C.Norman Shealy等于1967年提出,并首次将刺激电极植入脊髓背柱进行疼痛治疗,获得成功。当初该技术仅应用在某些不适宜手术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从上世纪70年代起,SCS技术迅速发展,而硬膜外永久性埋植脊髓刺激系统的出现,使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疼痛临床中受到广泛重视。近30多年来,人们对SCS技术的病理生理、适应证、预期疗放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使SCS成为当今临床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项重要镇痛技术。在全球范围,目前每年有5万以上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总有效率约80%。  相似文献   

5.
汤芹芹  孙琳  刘慧  肖红  杨邦祥 《西部医学》2010,22(6):1055-105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正>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神经调控方法,通过将刺激电极植入到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腔隙内,用一定的电脉冲刺激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消除疼痛。临床上对于传统药物、物理、心理及神经阻滞疗法均无效的慢性疼痛,SCS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疼痛区域的疼痛感觉被一种麻酥感代替,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Van  Wijck  A.  J.  M.  Opstelten  W.  Moons  K.  G.  M.  王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4):3-4
背景: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此类神经痛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难度,而且治疗效果常常不理想。评估单独使用硬膜外注射激素和局部麻醉在预防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疱疹后神经痛中的效能。方法:将598例年龄〉50岁,并且在C6皮节以下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出疹〈7d)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标准治疗(口服抗病毒药和镇痛药)、标准治疗联合硬膜外注射80mg醋酸甲基泼尼松龙和10mg布比卡因。主要终点为入组1个月后的疱疹相关疼痛患者的比例,采用意向治疗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氯胺酮治疗黏膜炎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和癌痛的研究,并简述多种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皮损区用0.2%布比卡因、泼尼松龙、弥可保浸润,同时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椎旁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两组VAS和SQS评分均明显下降(JD〈0.01),观察组治疗后VAS和SQ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但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均优于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脊髓空洞症疼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来我院就诊之前,曾接受口服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考虑到患者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以用电极刺激完全覆盖。所以,本团队探索性地使用脊髓电刺激(SCS)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持久,提示SCS可能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Severe, persistent back pain following back surgery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 Conservative measures such as physiotherapy, back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and epidural steroids may be inadequate to alleviate pain. Spinal Cord Stimulators were implanted into two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BSS. Both patients responded successfully to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with reduction of pain and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诊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突出特征是顽固性异常疼痛。近几年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同时对其治疗方法有了许多新的突破。本文就其诊断学、药物及介入性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腰椎手术后失败综合征是脊柱外科手术后长期的持续的慢性腰腿痛。它是腰骶脊柱手术后相对发生较频繁的并发症,常引起脊柱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本文综述2008年9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举行的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上对此征的疼痛特点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活血止痛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膏外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活血止痛膏外敷患处,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敷患处,均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止痛、止疱、结痂、疗程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未有一例留有后遗神经痛。结论活帆止痛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止痛、止新生疱疹、结痂疗效明显,见效快,无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人皮下自控镇痛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本文选择了38例不宜行神经阻滞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方法:38例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均使用10μg/ml~12μg/ml的芬太尼病人皮下自控镇痛,镇痛泵药物用完后按原配方重新配置,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38例病人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部分并发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病人皮下自控镇痛能有效的控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镇痛的适应,部分并发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role of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The anatom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stimulation of the intraspinal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failed back syndrome,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neurogenic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etc.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paralysis, infection, electrode migrat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and pain.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iques available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chronic pain that has been refractory to other more conservative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以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所模拟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在建模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变化和脊髓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其受体CSF-1R在脊髓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采用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方法建立CRPSⅠ模型,在再灌注后14 d内每天连续观察缺血足底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显示脊髓M-CSF和CSF-1R在小胶质细胞和星状胶质细胞上的分布,以及在再灌注后3 d、7 d和14 d M-CSF和CSF-1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后1~14 d,缺血足底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较对照组降低(P <0.05);M-CSF由脊髓星状胶质细胞分泌,其特异性受体CSF-1R则主要分布在脊髓小胶质细胞上;在再灌注后7 d和14 d,缺血同侧脊髓M-CSF和CSF-1R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 <0.05)。结论 CRPSⅠ模型在建模后14 d内,缺血同侧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缺血同侧脊髓组织中星状胶质细胞分泌的M-CSF和小胶质细胞上的CSF-1R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脊髓毁损术对治疗脊髓损伤截瘫后顽固性神经痛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痛患者经过磁共振检查和体格检查确定损伤平面,在其上1~2个节段,应用CT引导定位经椎板穿刺至脊髓进行持续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毁损成功,除1例在治疗后3年疼痛复发进行二次脊髓毁损治疗后疼痛消失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发生,其有效率为92.9%.结论 全脊髓毁损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截瘫后神经痛可做到安全,有效和准确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8例)给予普瑞巴林组口服150~600mg/d,分2-3次;对照组(18例)给予加巴喷丁口服900~2400 mg/d,分3次口服。观察时间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7、14、21、28、35、42d,分别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中国版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同时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效果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P〈0.01)。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