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有关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文章,检索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检索词“癌症,心理”,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探讨癌症患者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文章,1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121篇文章包括48篇定性研究和73篇定量研究,内容涉及癌症患者心理发展特征,癌症易患人群的人格特征,癌症患者心理需求,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评定,对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的评估。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工具所用自制量表较少等缺陷。今后应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属晚期,身心状况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对肺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使患者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34-563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效果.方法 对92例癌症患者进行动态心理观察,根据干预组癌症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协助患者控制消极心理,增强信心,积极参与治疗.观察记录心理干预4周后的心理、饮食、睡眠、活动等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在食欲、睡眠、精神状态、对家庭的理解与配合、对癌症的认识、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和面部表情、治疗效果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癌症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和观察,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个别的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肿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提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48-1849
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癌症已成为中青年主要杀手之一,在整个癌症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引起癌症专家的重视。现已有大量实验和临床资料证明: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决定着癌的全过程。笔者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80例有心理障碍的恶性血液患者进行分析,将心理障碍归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后抑郁类、焦虑类、疏忽大意侥幸类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下降率分别为85%,75%和91%.与治疗前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心身疾病之一,为人体各系统和器官均可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如果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待疾病,也是达到对癌症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因,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实际生活观察表明,由于过重的精神负荷或极度的压抑,悲观失望和重大的挫折之后而发生癌症或促近癌症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首要因素,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癌症新发患者约14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820万,癌症幸存者约3200万[1]。癌症患者和配偶常有相似的心理反应,如震惊、否认等[2-6],并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困扰等,这些心理负担对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性生活及生命质量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7-12]。为患者和配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乳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29-3329
将心理干预对乳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4—01/2006—12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64例,年龄31~68(平均46.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例,中学30例,小学文化以下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32例,两组年龄、肿瘤分期、术式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36例住院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癌症患者心理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已成为癌症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曾对60例肺癌和50例乳腺癌患者在行放、化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110例,年龄25~65岁,生存期预计0.5 a以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结合综合性心理治疗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旦罹患癌症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又给患者带来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了解和掌握癌症患者化疗的心理反应特点,对提高存活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探寻最佳的干预方式。方法:乳腺癌患者56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诊断发现有骨转移,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对心理干预疗法无抵制情绪。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1例,在常规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患者14例仅采用常规乳腺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43%(6/14),研究组为66%(28/42)。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在疼痛减轻、心理健康、情感作用、社会功能、健康认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r=4.04∽7.46,P&;lt;0.01~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希望水平的作用。方法 于2003-08/2005-01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肺癌术后51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m=28)和对照组(n=23),治疗组除与对照组同样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外,还同时进行每周两三次的综合心理治疗。于出院前3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量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Herth希望量表测量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结果 发放问卷51份,全部收回,回收率100%。①51例肺癌术后患者中希望评分低水平者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希望评分中高水平者(t=2.124,P〈0.05)。②治疗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272-3.708,P〈0.05),而其Herth希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779-3.637,P〈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希望评分低水平者,综合心理干预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2—08/2008—12期间我院收治的1862例肿瘤患者中120例,分为实验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传统教育组)。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知识需求增多和积极配合治疗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肿瘤诊治方案的顺利进行,激发患者的抗肿瘤热情。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苏艳华  王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47-1547
目的 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和观察,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个别的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杜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肿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提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基于实证研究提出的概念,关注人的心理和精神中积极方面及人积极性的发挥[1],最初研究对象是弱势儿童和青少年,随着概念内涵的不断发展,癌症患者心理韧性也逐渐受到关注. 癌症作为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2],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癌症带来的生理、心理、家庭、经济负担,导致个体生活质量下降.大量关于癌症患者心理研究着重于调查和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忽略了心理适应良好的个体,而这部分个体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是心理韧性的关注所在.有研究[3]表明,积极态度与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联系,适应良好的癌症患者能够成功应对压力,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也更高[4].因此,从心理韧性的角度审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研究卵巢癌患化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期消除患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均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相应的化疗方案,对干预组患者于化疗前进行心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体现医务人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自理理论( serf-care theory )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奥瑞( Dorothea Orem )在1971年出版的《护理:实践的概念》一书中正式提出的[1]。目前该理论在慢性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癌症已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管理[3]。近年该理论在癌症中逐渐被应用[4],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恢复患者的个人尊严和自身价值有重要的作用[5-6]。但干预后效果评价没有统一,尤其是对化疗与非化疗患者。笔者将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护理干预效果评价进行整理、归纳,比较了干预后评价的结局变量与自护能力相关量表的异同,旨在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