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蛋白毒素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短裸甲藻毒素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及药理活性的海生毒素,与赤潮有关。该毒素为脂溶性神经毒素,在动物体内浓度低至nM或pM范围便呈现活性,在体外对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及巨轴突通过增强内向Na~+流而导致去极化,此作用可被钠通道阻滞剂TTX所拮抗。已证实,此种毒素在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上与西加毒素相似,二者均与VSSC部位5相结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短裸甲藻毒素的化学、毒性及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开发研究此种毒素在分子药理学及应用科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LR对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Z  Lian M  Liu Y  Wei G  Yu S  Kang S  Zhang Y  Chen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45-347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SD孕鼠及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方法64只雌性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6只大鼠,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MCLR4、16.62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10d。20d后处死孕鼠,观察脏器的畸形及组织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鼠体内影响胚胎的形成和发育,导致胎鼠发育畸形或脏器发育不良及损伤,当给孕鼠剂量为62μg/kg的MCLR时,畸胎率为11.70‰(2/172);同时胎鼠肝脏呈点状出血及重度水样变性;肾脏皮质和髓质发育不良,肾小球未发育,呈肾芽胚状结构,当MCLR剂量为16μg/kg时,仍可出现胚胎外形畸形,畸胎率为6.76‰(1/155);肝脏呈重度水样变性,且肾小球发育欠佳。结论:MCLR可透过胎盘屏障造成肝、肾等脏器损伤,可能胚胎期就已形成肝癌高发基础。  相似文献   

4.
藻毒素的检测与生物学效应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藻毒素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藻毒素的检测及藻毒素的生物学效应评价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及特性等尚未完全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2)藻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和免疫法等三大类;(3)现有生物学效应评价多为单因素单方法评价,主要分为观察法和实验法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病重要病因之一。为什么感染HP后可致不同的疾病 ?研究提示可能与感染的菌株不同或宿主对感染的敏感性不同有关。其中HP毒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很重要。1988年发现HP能产生一种使真核细胞产生空泡变性的毒素 ,称为空泡毒素A (VacA) ,它是一种分子量为 87KD的蛋白质。后来在VacA阳性的HP菌株培养液上清中发现另一种 12 8KD的蛋白 ,而在无VacA活性的HP菌株培养液上清中无此种蛋白质 ,由此结果认为VacA活性与 12 8KD蛋白质密切相关 ,把 12 8KD蛋白质称之为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用Ca…  相似文献   

6.
PCR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志贺样毒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和珠江广州河段微囊藻毒素(MCs)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广州市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和珠江广州河段水样超声破碎微囊藻毒素并过滤后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所采水源水和出厂水各6个样品中,有2个水源水样本MC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μg/L).出厂水亦可检出MCs,但与相应的水源水相比,浓度均明显下降且没有超出标准规定的限制.珠江广州河段的16个样品检测结果提示珠江水中也存在有MCs污染,个别河段MCs浓度大于1μg/L.结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广州市水源水、出厂水及珠江广州河段均存在MCs污染且个别样品浓度较高,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毒素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分离自我国临床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毒力因子空泡毒素(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表达状况及其分型分布。方法:从临床分离培养19株Hp,用细胞测毒法检测VacA,用Western blot法分析CagA,根据毒力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分型。结果:VacA阳性率为57.9%,CagA表达阳性率为89.48%;I型,Ⅱ型,中间型Hp分别占52.63%,5.27%,42.10%。结论:所研究的临床分离Hp菌株的毒力因子属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艰难梭菌的方法.方法以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基因3'末端高度保守重复区分别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反应,同时在同一体系相同反应条件下使用相同引物分别以大肠杆菌和乳杆菌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比较二者结果.结果从艰难梭菌成功克隆了毒素A基因3'端重复区域960 bp的基因片段及毒素B基因3'端重复区域1851 bp的基因片段,不同来源的菌株出现了相同的2条电泳带,并通过测序鉴定;而对照的大肠杆菌和乳杆菌株无特异电泳带出现.结论从艰难梭菌毒素A、毒素B基因3'末端重复区域克隆的基因片段具有保守性,可以作为基因探针在临床上进行艰难梭菌检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直接用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此外,这些基因编码的多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并存在着膜受体结合区域,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基因工程蛋白质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48例水母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母蜇伤引起水母皮炎严重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通过48例水母皮炎临床分析,阐述了水母皮炎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讨论水母活动的特点及水母毒素在人体内溶血、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等作用,对怎样预防水母蜇伤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段扩增、克隆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基因cag A中间区 cag1,cag2 ,并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 .方法 PCR法扩增 cag A基因 ,双脱氧中止法测序正确后 ,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 BV2 2 0 ,受控于 PRPL 启动子 ,转化大肠杆菌 DH5α,4 2℃进行温度诱导 .结果  PCR分段扩增出 cag A中间区基因 cag1,cag2 ,分别为 975 ,75 5 bp,克隆入 p UC19质粒 ,测序正确 ;在 p BV中构建 cag1,cag2的重组表达载体p BVcag A1,p BVcag A2 ,工程菌诱导后 SDS- PAGE显示新生表达蛋白带 ,Mr:Cag136× 10 3,Cag2 2 7.9× 10 3,均与预期的 cag A蛋白 Mr一致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36 %和 2 4 % .结论 成功克隆分段扩增的 cag A中间区基因 ,并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 .  相似文献   

14.
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芋螺毒素(conotoxin,CTx)是一类具有神经药理活性的多肽.由于芋螺毒素的多样性而成为新的进化选择性物质的组合库.芋螺毒素富含二硫键,具有作用于神经系统内的分子,尤其是一些配体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因而在药学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据称它们可与植物类的生物碱媲美,也可与微生物发酵产品匹敌.本文按CTx作用的受体靶分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和溶血相关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桂栋  苏建新  聂军 《广东医学》2003,24(12):1378-1380
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细菌 ,最早于 1 95 0年在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分离成功 ,以后便经常从食物中毒患者中分离出。该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是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国家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病的重要病原菌 ,在日本约占全部食物中毒的 40 %~ 60 % ,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及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同时 ,该菌也是引起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日本Osaka和Kansai机场卫生检疫站从出国旅游的 84777例腹泻患者中 ,检出副溶血弧菌感染者 1 9…  相似文献   

16.
奇异变形杆菌毒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病     
松毛虫病是七十年代发现的一种新疾病,国内南方不少省份均有报道。松毛虫病是林区的常见病,是人体接触松毛虫、其尸体以及松毛虫所污染的柴草、水源等所引起的以局部皮炎和骨关节肿痛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松毛虫病早就在我国流行,但未被认识。早在1955年杭洲市郊农民采松毛虫茧时曾发生严重的手指关节病例,当时被误认为骨髓炎;1970、1972、1973年在浙江省金华、永康、青田及温洲等地先后发生大批松毛虫病患者,据报道,在1530~1900年  相似文献   

18.
19.
恒速静脉灌注中华眼镜蛇毒CTX,对在位大鼠心脏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表现为R波低电压,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继而出现室性早搏、室速,进而发展为室扑、室颤.预先静脉缓慢灌注15mg/kg CaCl_2,能提高大鼠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所需的CTX量.预先静脉注射200或300mg/kg葡萄糖酸钙,对CTX中毒的小鼠亦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