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多原发性及多源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原发性及多源性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多原发性肿瘤17例,其中,颅内多发性胶质瘤8例,多发性脑膜瘤2例,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3例;多源性肿瘤14例,其中10例为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颅内或椎管内肿瘤,有1例肿瘤细胞类型达到3种。结论MRI对多原发性肿瘤和多源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多原发性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多原发性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多原发同源性肿瘤14例,其中多发性脑膜瘤7例,多发性胶质瘤2例,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3例,椎管内多发性脊膜瘤2例;多源性肿瘤6例,其中神经纤维瘤病I型2例,Ⅱ型3例,右额脑膜瘤并松果体区占位1例。结论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多原发同源性肿瘤和多源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发胶质瘤4例,其中恶性室宫膜瘤3例,表现为脑室内及额顶叶脑实质内实质性肿块或囊性病变,多发星形细胞瘤1例,病变分别位于额叶及小脑蚓部;双侧听神经瘤及多发脑膜瘤各3例、CT和MRI表现均较典型;脑膜瘤合并胶质瘤3例、脑膜瘤合并听神经瘤1例和垂体瘤合并胶质瘤1例。结论:结合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可对大多数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作出正确诊断,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的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18例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术前均行CT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CT平扫4例,增强扫描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结果 18例中,囊性脑膜瘤11例,恶性脑膜瘤5例,多发脑膜瘤1例。肿瘤位于幕上17例,幕下1例。术前CT诊断正确10例,误诊8例。结论 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术前CT扫描易被误诊,综合分析各自的CT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cranio—orbitalcommunicating menin-giomas)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属于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其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瘤的29%。其临床表现主要由瘤体的起源部位所决定,眶内起源者多表现为眼部的症状和体征,而颅内起源者则多表现为颅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该疾病的影像学方面个体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 单发6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表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征象、发生部位无特征性,但以实质性均匀性强化多见,且对室管膜下转移灶的检测,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7.
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类,原发性肿瘤约3/4为良性,以黏液瘤和脂肪瘤多见.而恶性的以肉瘤为多见.横纹肌肉瘤的发病率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6.1%[1].我院最近检查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第四脑室肿瘤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第四脑室肿瘤的组织来源主要为室管膜和脉络膜组织,病理学上以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多见,少见的肿瘤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成血管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等.临床上还包括从邻近组织生长突入第四脑室内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1].本文简述了第四脑室常见和少见肿瘤的CT、MR表现和鉴别诊断等.  相似文献   

9.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详细论述脾脏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21例脾脏肿瘤患者的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分析脾脏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边界等多种表现。结果:转移瘤的脾脏多为均匀性增大,病灶多发,边界欠清.靶心样强化具特征性。原发性淋巴瘤的脾脏常为不均匀性增大,病灶边界不清.边缘地图样强化具特征性.血管肉瘤绝大多数可发生囊变,增强时囊变区不增强。错构瘤可见钙化,脂肪,具特征性.多发肿瘤以转移瘤及淋巴瘤常见,而单发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少数为转移瘤。结论:尽管脾脏肿瘤性病变较少见,但根据CT平扫及增强的特征性表现,大多数肿瘤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胸膜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胸膜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胸膜原发性肿瘤与肺内肿块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胸膜肿瘤的影偈学资料,其中,胸膜间皮瘤20例,胸膜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及胸膜纤维脂肪瘤1例。结果:胸膜间皮瘤影偈学表现为3种类型;单发胸膜肿块型,多发胸膜肿块及结节状胸膜增厚型,胸膜积液为主型,单发肿块良,恶性均有,多发性肿块或结节状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时,多见于恶性弥漫型胸膜间皮瘤,胸膜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胸膜纤维脂肪瘤均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结论:胸膜原发性肿瘤虽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仔细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征象特点,对提高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肿瘤,来自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间质组织,分为局限结节型和广泛浸润型,临床上与肺内肿瘤,胸膜转移瘤,感染性胸腔积液难于鉴别,常须组织细胞学检查,甚至尸检后才明确诊断,本文收集2001、4—2004、4经X线、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10例,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非常少见,因其具有侵袭性,术前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本组6例仅1例术前考虑本病,5例诊断为脑膜瘤,其中待排除脑原发性淋巴瘤和神经鞘瘤各1例。笔者总结手术证实的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其CT、MRI表现报道如下。主要临床症状为: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颅内单发转移瘤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皮质及皮质下区34例,小脑5例,松果体区2例,桥脑1例。 CT平扫表现为:囊实性23例,实性12例,囊性7例;增强扫描表现为4种类型:囊实形强化17例,不规则环形强化12例,结节形强化9例,均匀强化4例;38例瘤周水肿较明显。误诊为胶质瘤13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例2例,脑脓肿2例。结论颅内单发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区,CT表现多样,可表现为结节、环形及囊实性不规则形,多伴有明显水肿,水肿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当缺乏原发病史时,易与颅内其他单发病变混淆,年龄、发生部位、边界、增强形态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少见型脑膜瘤的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型脑膜瘤,包括Nauta型囊性脑膜瘤8例,恶性脑膜瘤4例,多发性脑膜瘤2例以及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术前均经CT平扫,14例又经对比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脑膜瘤位于幕上。Nauta型囊性脑膜瘤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部分囊壁有强化。恶性脑膜瘤CT平扫呈不规则形混杂密度肿块,或囊性肿块伴结节,肿瘤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瘤周水肿广泛。多发性脑膜瘤CT平扫示多发结节灶,增强扫描示肿瘤轻度强化。完全钙化性脑膜瘤CT平扫呈钙化团块,邻近颅骨骨质增生硬化,瘤周无水肿。本组CT术前正确诊断10例,误诊5例。结论颅内少见型脑膜瘤术前CT易误诊。综合分析各型的CT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肋骨肿瘤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肋骨肿瘤的CT表现,探讨肋骨转移瘤的特点。资料与方法 对46例肋骨肿瘤进行薄层CT扫描,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肋骨肿瘤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 原发性肋骨肿瘤20例,其中恶性12例,良性8例;肋骨转移性肿瘤26例,其中单发转移21例,多发转移5例。转移类型:溶骨型19例,成骨型5例,混合型2例。结论 肋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单发、溶骨型转移灶为常见表现;原发性肋骨肿瘤以肉瘤多见.CT表现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郝志  崔世民  刘梅力  解中福   《放射学实践》2009,24(9):990-993
目的:分析颅内单发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单发性纤维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下肢无力等症状,结合文献分析颅内单发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在MRI上,2例肿瘤实性部分表现为在T1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肿瘤内可见囊变区,1例T1WI上呈高信号,MRI增强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伴有水肿,相邻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结论:颅内单发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仅靠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较为困难,需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综合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强后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颅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49例颅内常见肿瘤患者行增强后多体素1H-MRS检查,其中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9例,脑膜瘤14例.测量计算3种肿瘤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代谢物比值: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肌酸(Cho/Cr-n)和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胆碱(rCho),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与脑膜瘤以及胶质瘤与脑膜瘤强化边缘区之间NAA/Cho比值分别为2.4434±1.636、0.4762±0.278、1.0416±0.240,Cho/Cr-n比值分别为0.5444±0.457、1.0919±0.328、1.1597±0.342,rCho 比值分别为0.5405±0.497、1.1761±0.423、1.3436±0.566,Cho/Cr比值分别为0.9105±0.414、1.6208±0.230、1.0489±0.260;转移瘤与脑膜瘤间除Cho/Cr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除Cho/Cr(P<0.01)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区之间三者NAA/Cho比值分别为0.4550±0.240、0.2436±0.220、0.1415±0.112,Cho/Cr-n比值分别为0.9149±0.294、1.5182±0.935、1.8115±0.804,rCho 比值分别为0.9129±0.304、1.5426±0.808、1.7464±0.504,Cho/Cr比值分别为4.3527±2.509、3.1709±2.197、4.9518±3.716;转移瘤与胶质瘤、脑膜瘤比较除Cho/Cr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脾脏肿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脾炎性假瘤呈单发灶,密度不均匀,可有钙化;血管瘤为实性肿块或多囊性肿块,不均匀强化;淋巴管瘤特点为多发低密度灶;恶性淋巴瘤在脾内为单发或多发灶;脾的转移瘤表现多种多样。结论认真分析影像学特征,提高脾脏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胸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平扫以囊性低密度为主,可见索条状分隔影,无钙化;增强扫描,囊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索条状分隔影呈轻度强化,可见血管影穿行于瘤体内。(2)胸腺类癌3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内部见小囊状低密度区,无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未见强化,瘤内均可见多发细条状血管影。(3)胸腺鳞癌6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均见囊性低密度区,2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无强化,2例瘤内见细条状血管影。结论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受侵范围,有助于判断手术的可切除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术前影像学及临床均拟诊为左侧颞区或幕上脑膜瘤。手术所见 肿瘤完全位于左颞叶实质内 ,下缘靠近颞叶底面 ,瘤体呈灰紫色 ,表面光整 ,质地较硬 ,血供较丰富。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 :左颞叶转移性腺癌。术后行胸部X线及CT检查 ,发现右中叶占位 ,活检病理为腺癌。讨论 脑转移瘤是颅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大部分多发者或影像表现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 ;而单发者若无原发肿瘤病史 ,或影像表现不典型则不易确诊[1,2 ] 。典型的脑转移瘤约 6 0 %为多发性 ,80 %分布于大脑半球 ,常位于灰白质交界区 ,其边界清楚。CT平扫时可为低、等或稍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