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TRF)1、TRF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6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口腔黏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32例正常人口腔软组织表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口腔软组织标本中TRF1与T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口腔黏膜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并且高分化与中分化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组织(P<0.05)。癌组织中TRF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P<0.01),在高分化与中分化癌组织中TRF2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癌组织(P<0.05)。结论 TRF1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明显降低,而TRF2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显著升高,表明TRF1与T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口腔黏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0例胃癌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各组间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10,P〈0.01);低分化腺癌较高分化腺癌组织阳性表达信号明显增强,但在不同分化程度各组间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Dnmt1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溃疡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与有无脉管侵犯有关(P〈0.05)。结论:Dnm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Dnmt1蛋白可成为早期诊断胃癌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survivin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63.8%,分别与正常胃黏膜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高者Livin表达率增高,与对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性(rs=0.530,P〈0.01)。结论Livin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Livin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Aurora-A、Aurora-B在胃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urora-A和Aurora-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织间、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两蛋白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urora-A、Aurora-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1);Aurora-A、Aurora-B蛋白在高、中、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urora-A与Aurora-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Aurora-A和Aurora-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较高,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5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uPA和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uPA和MMP-9的表达率分别为76.79%和80136%,高于正常黏膜中uPA和MMP-9的表达率(分别为46.43%和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表达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5)。低分化癌中uPA及MMP-9的表达强于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uPA和MMP-9的表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和MMP-9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uPA和MMP-9的表达具有协同性。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TA)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6例胃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HPV-16、18亚型和TA的表达、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HPV-16、18亚型、TA的阳性率分别为34.38%(33/96)、8.33%(8/96)、66.66%(64/96);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8.15%(29/76)、9.21%(7/76)、80.26%(61/76)。HPV-16、TA在腺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腺癌I组与Ⅱb之间的T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TA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HPV-16感染和TA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V-16感染与TA密切相关;HPV和T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D166和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6和TSPAN-1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肠腺瘤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66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20%、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1);CD166和TSPA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4,P〈0.001)。二者表达完全一致率高达36.7%(44/120)。结论:CD166和TSPAN—1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两者在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进一步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alRNA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卵巢癌29例,对照组为14例正常卵巢组织,RT-PCR法和WB法检测两组中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CD34免疫组化法进行卯巢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统计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卵巢癌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和MVD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1%和67.0%,均显著高于埘照组(P〈0.01)。低分化卵巢痛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率为92.9%和100%,显著高于高巾分化标本(P〈0.01)。Ⅲ~Ⅳ期卯巢癌标本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率为91.7%和100%,显著高于Ⅰ~Ⅱ期标本(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率为91.7%和100%,显著高于未转移标本(P〈0.01)。低分化、Ⅲ~Ⅳ期及转移卵巢癌中MVD分别为(45.6&#177;3.6)、(47.8&#177;4.1)和(46.6&#177;3.9)个,分别显著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和未转移标本。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卵巢癌MVD分别为(35.3&#177;4.1)个和(34.2&#177;4.3)个,显著高于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阴性卵巢癌标本。结论:卵巢癌中组织蛋白酶D转录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VEGF、P27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CT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P27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胆管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P27蛋白的表达。结果:46例胆管癌中VECF、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29/46)和36.9%(17/46),而在正常胆管组织中分别是16.6%(5/30)和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中VEGF、P27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胆管癌中VEGF的高表达和P27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张文杰  唐世孝  王健 《西南军医》2009,11(2):188-192
目的探讨EB病毒,H.pyloficagA基因、vacA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关系。方法以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病人为实验组(46例),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等)病人对照组(43例),胃镜下取胃癌组织,采用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BV—DNA,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病人做PCR体外扩增,并用PCR法进行H.pylori cagA和vacA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对照组2例,阳性率为4.6%(2/43);实验组10例,阳性率为21.7%(10/46)。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aGC(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和EBVnGC(EBVnegative gastric careinoma,EBVnGC)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2)等级统计分析表明,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高中低分化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r=0.25465,P=0.0160)。(3)实验组H.pylori感染率60.9%(28/46),对照组Hpylori感染率37.2%(16/43),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各组织中H.pylofi与cagA和vac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5)H.pylori、H.pylori cagA、vacA阳性和阴性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病理类型方面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6)相关性分析表明EBV感染与H.pylori cagA呈正相关(P=0.0287,r=0.23199),与H.pylorivacA无相关性(P=0.8094,r=0.02595)。结论(1)EBV感粢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EBVaGC好发于男性。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但EBV感染与胃癌病人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2)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相关,但H.pylorl感染与胃癌病人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胃癌发生中EBV感染和cag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vacA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ER-2、Syk表达状况,与胃癌临床病理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HER-2 mRNA、HER-2蛋白阳性率分别是11.29%和30.65%,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Syk mRNA、Syk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7.42%和22.58%,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ER-2 mRNA、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yk mRNA、Syk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ER-2表达与胃癌患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相关(P<0.05),Syk表达与胃癌上述临床病理结果均无相关性(P>0.05).HER-2蛋白与Sy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胃癌发生和转移与HER-2表达和Syk表达密切相关.检测HER-2、Syk对胃癌的治疗及其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44例胃腺癌组织,20例胃正常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结果:HIF-1α在胃腺癌组织标本中阳性率为59.01%(26/44),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中表达阳性率25.00%(5/20),两组差异显著(P〈0.05);VEGF-C在胃腺癌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52.27%(23/44),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中表达阳性率20.00%(4/20),两组差异显著(P〈0.05);HIF-1α,VEGF-C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率最高,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T1、2,T3、4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差异显著(P〈0.05);两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方面无显著差异;在HIF-1α、VEGF-C共同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非共同表达组;HIF-1α、VEGF-C在胃腺癌组织表达成正相关(rs=0.85,P〈0.05)。结论:HIF-1α、VEGF-C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阳性表达可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胃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FG-C蛋白阳性表达成正相关;HIF-1α和VEFG-C联合检测对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寻找判断预后和疗效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将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VEGF、PTEN检测,并作临床随访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①微血管密度、VEGF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P〈0.01);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②胃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46.7%,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③PTE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VEGF和PTEN双因素组合,对胃癌患者预后有不同的影响。结论 MVD、VEGF、PTEN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VEGF、PTEN的共同作用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与细胞增殖及周期相关的PCNA、Cyclin D1和P2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正常胃黏膜组织、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的组织芯片.组织诊断由病理科医师对每一点进行检查、确定。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CNA、Cyclin D1和P27从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组织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PCNA和Cyclin D1在胃癌、异型增生、肠化生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胃黏膜增高;P27在胃癌、异型增生、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降低。结论PCNA、Cyclin D1和P2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与正常胃黏膜比较均有较大差异,且有逐渐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均与胃癌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olo-like kinase1(Plk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lk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Ieukemia,ANLL)及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患者与19例正常儿童(normal,N)骨髓细胞比较,Plk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43.947,P〈0.01),在ANLL及ALL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结论 Plk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呈异常高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靶点及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7.0 T高频MRI设备尝试发现胃肠道肿瘤细胞(胃癌)代谢物的脂肪酸相关代谢物在磁共振波谱(MRS)上所呈现的生物学标识特征,分子水平综合分析胃肠道肿瘤脂肪酸波谱特异性表现,为临床在体胃癌MRS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培养收集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采用7.0 T MRI检测完整细胞的氢质子波谱,并定量计算谱线中主要脂肪酸代谢物的浓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GES-1细胞株与BGC-823细胞株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GES-1细胞的脂肪酸相关代谢物浓度明显高于BGC-823细胞,其中脂质甲基为2.796±0.975∶0.943±0.629(P〈0.001),脂质亚甲基为14.660±5.106∶4.473±2.296(P〈0.001),N-乙酰神经氨酸为2.638±1.080∶0.528±0.734(P〈0.001)。结论离体细胞株MRS研究可以提供肿瘤细胞分子水平更多相关信息,能反映细胞的生理状态,综合分析两类细胞株波谱特征能更全面地获取胃癌演变过程中代谢物变化信息,为MRS在胃肠道肿瘤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p-94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对照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为6.0%(3/5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Grp-94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56.5%、70.0%和82.4%。三者比较,r=6.0.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Grp-94的阳性表达增高。无淋巴结和有淋巴结转移Grp-94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0%和86.7%,统计学检验显示,χ^2=24.0,P〈0.05,Grp-94的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临床分期T Ⅰ~Ⅱ和TⅢ~Ⅳ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64.3%,两者比较,χ^2=0.4,P〉0.05,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rp-94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与临床分期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