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雪梅 《中外医疗》2010,29(29):37-37
目的探讨小剂量催产素在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的术前应用,以期降低术中宫缩乏力的发生率。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因社会因素择期剖宫产100例孕妇,对其中60例实施术前小剂量催产素静滴诱导宫缩。结果观察组中,在诱导出宫缩后行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催产素静滴用于择期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其术中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剖宫产术后患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VBAC)时,可增加子宫破裂的危险性,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调查、探索致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详细了解患前次剖宫产及阴道试产时情况,如前次剖宫产术式,试产时宫缩剂的使用情况等,并分析其与子宫破裂率的关系。结果:前次剖宫产子宫纵切口的子宫破裂率为15.4%,横切口的子宫破裂率为2.9%(P<0.01)。使用催产素引产或用催产素加强宫缩,子宫破裂率为10%,自然发动宫缩及分娩未用催产素,子宫破裂率为1.6%(P<0.01)。结论:前次剖宫产子宫纵切口及试产时使用催产素可增加子宫破裂,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应能降低子宫破裂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数量的增加,随之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术中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催产素在产程中的正确使用方式,然后讨论了将催产素在剖宫产术前静滴,对规律宫缩后行剖宫手术的40例产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通过不同的临床给药方式,采用临床疼痛评分和分级的办法,观察催产素对于手术分娩手产妇刀口痛及宫缩痛的影响。11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剖宫产静脉滴注催产素组和剖宫产空白对照组(对照组甲);120例会阴侧切产妇随机分为会阴发肌肉注射产素组和会阴侧切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乙)。结果发现:剖宫产后静脉滴注催化素10^u,产妇腹部刀口痛及宫缩痛评分和对照组甲相比降低非常显著(P〈0.01),而肌肉注射催产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程中适时应用催产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分娩产妇308例中52例,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的产妇,适时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结果42例经阴道分娩,10例行剖宫产术。结论对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的产妇积极采用催产素加强宫缩,可以适当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时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口服蓖麻油煎鸡蛋或静滴催产素,诱发宫缩至宫口开大≥2cm时再行剖宫产与无宫缩时直接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诱发宫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3%(23/699),直接剖宫产组为7.4%(23/31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择期剖宫产时诱发宫缩后施术,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剖宫产组,并且对母体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常由亍宫缩乏力导致子宫出血,这是产科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积极地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比较关键的问题。目前,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常采用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当产妇对催产素不敏感时,失血性休克就会再所难免地出现,这样就会危及产妇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术前舌下台服卡孕栓预防和控制了剖宫产产后出血,经临床观察,其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治疗原发性宫缩乏力的有效方法,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方法将在潜伏期发生原发性宫缩乏力200例产妇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应用脉冲式静脉点滴催产素,乙组直接应用传统的小剂量催产素静脉点滴。结果脉冲式静滴催产素在处理原发性宫缩乏力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小剂量静脉点滴催产素(脉冲式静滴催产素剖宫产、难产、新生儿并发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3%、2%;小剂量静脉点滴催产素剖宫产、难产、新生儿并发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9%、17%、10%、9%)。结论脉冲式静滴催产素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宫缩乏力,并且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孕产妇分娩期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30例有宫缩乏力病理因素的患者 ,术中联合应用米索及催产素 ,观察其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体温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结论 :米索与催产素联合应用可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 ,减少出血的同时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择期剖宫产时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时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口服蓖麻油煎鸡蛋或静滴催产素,诱发宫缩至宫口开大≥2cm时再行剖宫产与无宫缩时直接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诱发宫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3%(23/699),直接剖宫产组为7.4%(23/31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择期剖宫产时诱发宫缩后施术,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剖宫产组,并且对母体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气囊助产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47-49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仪在临床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初产妇1226例,观察组613例(应用气囊助产),对照组613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撕伤率、产后感染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囊助产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疼痛,降低软产道损伤,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2.
胡美秀  罗艳红 《华夏医学》2011,24(5):544-5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情况.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0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10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行再次剖宫产85例(80.2%);阴道分娩21例(19.8%).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出血量大,分别为(177.0±1.5)ml和(84.0±1.2)ml;平均住...  相似文献   

13.
陈秀平 《河北医学》2005,11(6):516-5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本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272例孕妇进行分析。结果:165例孕妇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率为78.2%。选择再次剖宫产107例。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因为阴道分娩可减少再次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及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于第一产程不同时期使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初产妇144例,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实施分娩镇痛者为观察组,并按照实施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观察组1(宫口扩张<3 cm)、观察组2(宫口扩张3~4 cm)和观察组3(宫口扩张>4 cm)。比较各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助产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1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其他组(P<0.01),各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观察组间侧切分娩率、助产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组比较观察组3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组(P<0.01),观察组3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1组(P<0.01)。观察组1、2、3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可显著降低分娩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实施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伴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助产模式分娩,观察组实施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伴。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焦虑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剖宫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伴能有效减轻高龄产妇焦虑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值得在高龄产妇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成红 《当代医学》2010,16(2):49-50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对施行剖宫产的2050例产妇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2050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70例次,医院感染率3.41%。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4.44%。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医院感染治理,对保证术后效果以及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0例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曦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68-6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32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8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32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8例进行对照。结果:(1)1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24例阴道试产,其中1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手术产率88%。(2)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严重粘连的发生率9%,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VBAC组,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不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可明显增加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腹部B超监测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方法 对 4 5 7例剖宫产产妇在术后 7天腹部切口拆线后当天或第 2天充盈膀胱 ,患者取仰卧位 ,作下腹部纵、横或多角度探查 ,获取理想声像图 ,并作记录。结果 根据愈合情况 ,按声像图特点分为 3类 :①愈合良好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平或弧状强回声光带 ,共 4 2 9例 (93.9% )。②炎性反应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实质性非均质性光团 ,共 16例 (3.6 % )。③呈炎性反应伴积液 (血或渗出液 )的共 12例 (2 .5 % )。结论 剖宫产术后常规B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可为临床提供处理依据 ,对防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等并发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3年1~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及非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1994、1999和200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3年剖宫产率为54.53%,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6.08%,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均高于非社会因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200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与1994、1999年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手术并发症增加的重要因素.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产科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258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中,择期剖宫产153例,阴道试产105例,有8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6.2%。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若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以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