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对伴有髋关节受累且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传统抗风湿慢作用药(DMARDs)疗效不佳的JSpA,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疗程12周,评价指标为0、4、8、12周髋关节评分,外周关节炎数、肌腱端炎数、血小板计数(BPC)及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浓度(CRP)等,并随访至36周,观察依那西普减量维持和停用依那西普后患者病情状况,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了12周的观察。4周后,髋关节活动评分降低,关节炎数和肌腱端炎数均减少,与各自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这种情况继续改善。结论依那西普可以迅速改善JSpA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疾病活动度,对难治性髋关节病变疗效确切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52位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依那西普(25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达到ASASS0、ASAS70受试者比例,BAS—DAI改善达到50%的受试者比例。结果:6周时8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31%(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相关髋关节病变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8例JSpA和对照组13例强直性脊柱炎(AS)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病变者,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均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局部注射依那西普+MTX,每月1次,共注射6次。结果JSpA组11个髋关节和对照组AS患者17个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下JSpA治疗后关节软骨厚度和髋关节间隙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联合MTX局部注射治疗JSpA和AS髋关节病变疗效明显,对JSpA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魏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54-55,57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15例AS患者同时伴有髋关节病变,第0、2、6周给予静脉滴注英夫利昔单抗(3mg/kg)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周时AS病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AS功能指数评分(BASFI)、Harris髋关节评分、腰痛、腰背晨僵时间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后第6、12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BASDAI、BAS.FI、腰痛、腰背晨僵时问以及ESR、CRP治疗后第6、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1例患者在第6周出现输液反应。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AS髋关节病变起效快、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轻,同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 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不同给药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疗效影响。方法:64例AS随机分成甲、乙2组,2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甲组每周2次,25 mg/次;乙组每周1次,50 mg/次。连续注射12周。在治疗前、治疗1、6、12次和治疗后20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ASAS20和ASAS50改善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每周1次,50 mg/次的方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沙利度胺序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71例A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益赛普、沙利度胺序贯治疗组(后称序贯组)前12周给予益赛普25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同时加用沙利度胺100mg,每晚口服,益赛普于第13周开始减量应用至第24周停用,沙利度胺持续应用到第48周;对照组为益赛普治疗组,前12周益赛普应用同序贯治疗组,第13周减量为每周1次,每次25mg,连用8周后改为10天1次,每次25mg,持续应用至第48周,两组均采用传统的一般疗法,如应用非甾体消炎药、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等药物。结果终点总有效率序贯治疗组为77.14%,与对照组的77.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治疗24周后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418±6)分、(619±5)分,对照组治疗24周后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468±7)分、(71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8周后序贯治疗组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251±5)分、(437±2)分,对照组治疗48周后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238±4)分、(413±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益赛普、沙利度胺序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病情;②沙利度胺可以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维持用药,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例(共32个关节)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6例患者经治疗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仅有1例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32.5±5.9)分,术后为(94.6±3.7)分,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P〈0.01)。结论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耿同宇 《中原医刊》2009,(24):35-3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6例(29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3~36个月,依Harris系统评分,依分区法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患者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未出现异位骨化,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屈伸平均60°-125°,外展内旋10°-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3.5—59.6分,平均34.5分;术后62~94分,平均86.2分,生活均可基本自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较好减轻AS患者髋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为治疗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3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男性24例,女性39例,接受甲氨蝶呤(12.5mg,口服,每周1次),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12周。观察12周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患者评价、医师评价、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4周后80%的患者达到临床ACR20缓解,8周后50%的患者达到了临床ACR70缓解;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在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BASDAI 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上有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缓解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在延缓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受累髋关节影像学进展及维持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活动期AS患者,定期检测炎症反应指标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使用基于CRP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评估其疾病活动度,根据疾病活动度序贯使用TNFi依那西普与csDMARD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使用基于视觉模拟量表的患者整体评价评估受试者主观症状, ASDASCRP、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评估病情,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估躯体功能,巴氏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影像学指数(BASRI-hip)及最小关节间隙宽度(mJSW)评估髋关节影像学改变。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51例,男38例(74.5%),女13例(25.5%),年龄为10~56岁,发病年龄为9~40岁,均未因髋关节功能受限或关节骨质进一步破坏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3、6、12个月, 51例AS患者的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AS)工作组20%缓解标准(ASAS20)缓解率分别为70.59%(36/51)、84.31%(43/51)和96.08%(49/51),ASAS工作组40%缓解标准(ASAS40)缓解率分别为58.82%(30/51)、78.43%(40/51)和86.27%(44/51)。治疗后3、6、12个月,炎症反应指标CRP水平、ESR及患者整体评价评分、ASDASCRP、BASDAI评分、BASF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 BASRI评分和mJSW总体趋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TNFi和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抑制AS患者的炎症,阻止髋关节破坏进展,改善髋关节功能,保持髋关节间隙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工作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 3月~2016年4月对75例(92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骨性强直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12~24月的随访,通过 对手术前后患髋VAS疼痛评分、关节总活动度、整体功能改善情况、就业情况进行比较,根据Harris评分系统、BAFSI、BASDAI 评分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关节总活动度、临床症状以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极大改善。VAS疼痛评分由术 前(6.51±1.32)分降至(2.47±0.38)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22.51±3.32)分,增加至术后2周(89.17±2.52)分,髋关节总活动 度由术前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71.50±30.30)°,BAFSI评分由术前(6.21±2.6)末次随访时(2.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优42髋,良38髋,可12髋,优良率达8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75例患者中,6例和32例恢复正常工作。所有病 例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X-ray未见感染、脱位,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术髋疼痛拍片见假体松动,5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 BrookerⅠ级3例,Ⅱ级2例,未见Ⅲ、Ⅳ级异位骨化。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骨性强直的有 效手段。关节置换术后可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工作,提高生活及工作质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伴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分别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安全性评估等三个方面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43个月,平均(27.67±10.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髋关节ROM、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ESR及CRP等理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肝功及肾功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可以直接且有效清除关节腔内的致病因素,缓解疼痛、减缓病程发展,是治疗伴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或疼痛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48例(77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9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为36.4°±8.8°,术后为193.0°±12.7°。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0±9.0)分,术后为(85.3±7.4)分,其中优55髋,良13髋,可8髋,差1髋,优良率88.3%。X线片显示未见假体松动,7髋(9.1%)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S髋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 本组为自2001至2008年22例(26髋),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岁(14~19岁).左侧10例,右侧8例,双髋4例.麻醉下推拿活动解除髋关节粘连,关节镜下清理增生肥厚的滑膜和剥脱的软骨碎屑,术后进行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22例,平均26个月(6个月至7年).疗效评价采用Harrs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优6例,良14例,差2例.本组无人工关节置换病例.结论 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髋关节病变,有利于减轻髋关节症状,增加髋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疼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疼痛状况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削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7年3月应用关节镜对1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7个髋关节进行镜下检查、关节腔清理和滑膜切削。结果17例病人术后随访14-59个月,平均36月。Harris和Oxford评分分别由术前62.4±9.81分及67.3±6.25分升至术后85.5±11.4分及87.5±10.4分,屈曲和外展角度分别由术前69.1°±10.3°及10.2°±2.42°升至术后88.6°±16.4°及15.5°±3.45°,VAS评分由术前8.4±1.2降至术后5.9±1.6分,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5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15例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和滑膜切削可以有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发展,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5月—2007年5月24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关节置换情况,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6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60~92分,平均82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在30 mm/h以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期关节置换可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