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究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进行的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恶露时间以及产后病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恶露时间以及产后病率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风险,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7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101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情况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51例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无任何合并症的正常剖宫产患者451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子宫复旧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对其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选取46例单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的4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的资料(观察组),记录其子宫肌瘤标本病理情况及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同时选取于本科同期行剖宫产的50例未合并子宫肌瘤产妇作对比(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均为良性平滑肌瘤,未发现恶变。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术中缩宫素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恶露干净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缩宫素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安全,避免二次手术,同时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秦异乡 《北方药学》2013,(11):115-1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上述患者均在我院实施剖宫产分娩,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单纯实施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露干净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的,能够避免二次手术,利于产后恢复,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剖宫产术,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择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χ^2=6.698,P=0.03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但术后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子宫复旧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P>0.05)。结论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仅行单纯剖宫产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对照组仅作单纯剖宫产。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阴道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阴道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选取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48h阴道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①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h阴道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数目≥5个或直径≥8cm时,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与肌瘤数目<5个或直径<8c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当子宫肌瘤数目≥5个或直径≥8cm时,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减少手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8月我院产前确诊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剖宫产分娩产妇69例,其中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46例为观察组,单纯行剖宫产术2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恶露时间和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的方法、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与同期15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24 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术后2~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42 d复诊,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子宫大小均恢复正常。结论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同时也避免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仅给予剖宫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围生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围生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但要注意手术速度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寒战(SV)、牵拉痛(DP)的临床预防作用。方法60例接受剖宫产的患者,根据选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1 ml 0.75%布比卡因(Bupivacaine)、5μg舒芬太尼(Sufentanil)以及0.5 ml的10%葡萄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1 ml的0.75%布比卡因以及0.5 ml的10%葡萄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SV、DP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V、DP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踝关节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麻醉中加用低剂量的舒芬太尼可以很好地减少寒战、牵拉痛的发生,且对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住院分娩的33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单纯剖宫产术比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产褥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术相比,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刮宫产术(P〈0.05),两者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官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及安全的,有利于产后恢复,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或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艳红  吕玉人 《中国医药》2010,5(9):850-85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期减少分娩并发症.方法 选择民航总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7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48例与同期非剖宫产术后子宫阴道分娩48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12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1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有54例阴道试产,4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8.89%,瘢痕子宫与正常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124例,手术产率72.09%,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14)ml比(201±12)ml,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在一定条件下可阴道分娩,应给予试产机会,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18.
杨枢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82-18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期行剖宫产术并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6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行剖宫产术并剔除子宫肌瘤,对照组30例未剔除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剖宫产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术后产褥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36±18.34)min、(6±1)d、(286.31±15.63)mL、2.86%、5.71%;对照组分别为(41.86±14.72)min、(7±1)d、(272.42±13.71)mL、3.33%、3.33%。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术后产褥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剔除子宫肌瘤损伤相对较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产妇剖宫产术后舒适度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5例, 最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共90例, 年龄18~35岁, 单胎足月妊娠, 孕周37~41周,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 体质量50~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TEAS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对照组, 每组30例。采用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产妇术后1~3 d的疼痛情况及术后镇痛补救发生率。记录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 评估术后1~3 d泌乳充足率, 检测术前及术后1~3 d的血清泌乳素和多巴胺的含量。记录产妇术后1~3 d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采用QoR-40量表对患者术后1~3 d恢复质量进行评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结果 TEAS组、PCEA组产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并且术后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EAS组与PC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