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的要点。方法对1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危重病期以及头痛、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等进行护理。结果治愈144例,死亡12例,致残10例,治愈率为86.75%。结论通过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并发症早识别、早干预,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的转归,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余开仙 《中国保健》2010,(7):102-103
蛛网膜下腔出血、凡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秀娟 《药物与人》2014,(10):223-22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者治愈35例,2例放弃治疗,1倒死亡。结论:严密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102年6月-2014年6月间于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6岁,对所有患者行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注射液(济克停)降低再出血率,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结果经临床护理5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意识障碍,头痛、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此病有深亥4的认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护理人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邓益民 《工企医刊》2002,15(6):90-90
临床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率与蛛网膜下腔再次出血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症 ,简称SAH。约占出血性脑卒中的 2 0 % ,死亡率为2 5 % ,再出血死亡率为 41%~ 46%。我院自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共收治SAH病人 10 0例 ,经准确诊断 ,正确治疗 ,优质整体护理后好转治愈率高达 90 %。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0 0例病人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SAH的患者 ,其中男 76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14~ 74岁。查出明确病因经内科治疗及手术治疗后好转痊愈者 78例 ,不明病因…  相似文献   

7.
李完莲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94-1895
通过对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的体会是:做到耐心、热情,避免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探讨并发症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 通过熟练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5例病情变化患者得到及时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结论 诊断明确的PNSH患者无需强制性卧床和限制活动,无需过分控制血压.住普通病房,一般对症治疗,同时告知患者所患疾病预后良好,远期生活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9.
张青  张玉辉 《泰山卫生》2006,30(5):27-27
自1985年8月-1995年8月,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0例,经治疗和细心的护理,90%患者康复,50%的患者功能部分康复,死亡2例,现将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青 《泰山卫生》2006,30(3):34-34
自1985年8月~1995年8月,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0例,经治疗和细心的护理,909/6患者康复,50%的患者功能部分康复,死亡2例,现将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底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范畴。临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有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8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4岁~78岁,平均47.4岁。其中,脑动脉瘤破裂29例,脑血管畸形7例,高血压动脉硬化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1 绝对卧床休息让病人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搬动,应卧床休息4周~6周,以利自然止血,使破裂的血管得以充分修复。不能过早下床活动,因过早起床活动或排便可再次出血使病情加重,甚至突发脑疝而死亡。特别是在发病后第1个月内发生率极高,故卧床休息十分重要。给予Ⅰ级护理。坚持喂水、喂饭;大  相似文献   

13.
赵志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87-1888
目的 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临床药物结合护理措施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治疗仍有不足之处,经过采取心理、防止再出血等护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相关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3月救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常规组患者45例及优质组患者45例,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后均进行QOL评分,并统计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优质组患者QOL平均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具有理想效果,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效果,预防蛛网膜下再次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左芝玲  齐祥娟 《中国保健》2009,(20):905-905
目的: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消除引起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结果:细致耐心的治疗与护理,是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障。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发因素,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前,脑脊液(CSF)净化(PCSF)又称脑脊液置换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理想方法之一。我院于1996年~1999年采用PCSF治疗16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2岁~67岁,平均51岁。病程1小时~36小时。均经CT扫描确诊为原发性SAH。其中神志清醒13例,有3例在发病72小时后意识逐渐转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入院当天腰穿脑脊液压力均高,为1.46~3.67KPa,平均2.6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预防再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预防再出血。结果避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因素,使其达到预防再出血的目的。结论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护理,预防再出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总结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从护理环节提出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再次出血,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延长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诱因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与血压过高(主要是收缩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大于140mmHg,降颅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180mmHg,与舒张压升高关系不大),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早活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有吸烟史及饮酒史极其有关,P<0.05。结论充分认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从护理上给予早期防治对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