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静  王冬梅  徐月红  唐志 《中草药》2005,36(8):1254-1257
随着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的迅猛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从体外经皮渗透研究、在体经皮吸收研究、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指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必定会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2.
药用辅料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由于其突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药剂工作者的关注,而开发适宜的符合中药特点的辅料是其关键。本文回顾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辅料的发展概况,并对其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随着新方法、新技术及新辅料的不断涌现,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将会呈现更加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近况,综述了经皮给药制剂在新型高分子辅料、新促渗剂、促渗新方法和技术、新剂型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和评价了国内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现存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经皮给药促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沿革,从物理促渗、促渗剂促渗和剂型因素三方面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促渗作用的研究概况。同时,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初步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类风湿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用于RA的治疗,但用药过程中多伴有强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较差。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可有效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随时中断用药。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剂型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治疗RA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出发点,评述与探讨其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着重加强物质基础研究、应保证良好的制剂质量控制、应加强外用辅料研究和传统中药外用制剂机制的研究、加强中药促渗剂科学使用研究等建议,为RA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婧斯  王文倩  王成港  陈常青 《中草药》2012,43(5):1028-1031
透皮给药系统是中药活性成分通过皮肤给药的有效途径,在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中,以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较多.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发展与特点、常用基质及促进中药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中药透皮给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透皮贴剂的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促透剂在处方中的合理应用及其评价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促透剂与合成促透剂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处方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述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十年来有关中药经皮给药的文献,主要介绍了中药经皮给药的新剂型。结果:中药新剂型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广泛运用,为中药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结论:中药透皮给药制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腹泻患儿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都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7.0%)(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1.83±0.34d,对照组为2.63±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能提高预后,减少止泻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 ,公元前二世纪的《内经·素问》中就有许多章节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内容。〔1〕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对黑膏药的制法、条件、用具都有详细的记载。此外 ,我国还有两部论述外治法的历史专著《集救广生集》和《理论骈文》。〔2〕进入 2 0世纪后 ,随着美国Alza公司东莨菪碱贴片 (Transderm -Scop) 1981年的成功上市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 传统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目前研究较多的传统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和普通硬膏剂等 ,而且大多在制备工艺上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为给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将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思路综述如下:阐明中药透皮吸收机理,选择适宜的研究对象,开展中药经皮渗透特性研究,改善中药经皮给药的渗透性,选择适宜的辅料,研究开发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12.
柔性脂质体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2种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柔性脂质体:传递体和醇质体。对它们的特点、机制及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这2种新型脂质体能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经皮给药制剂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它是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我国古代许多医籍中对中药经皮治疗都有记载,如<内经>、<肘后备急方>、<理瀹骈文>等名著,特别是<理瀹骈文>,收集了100多种经皮治疗的方法,方剂达1500多首.就经皮给药的发展史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局部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的乳腺增生患者1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核散结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乳酥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8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乳酥贴对乳腺增生进行治疗,功效显著,能够有效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化痰消瘀、软坚散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基质材料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一类固体或半固体剂型.中药经皮给药系统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可以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透入血液循环而发挥全身疗效,可避免肝脏及胃肠道的首过效应,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体内维持恒定的、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药物疗效.尤其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在此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现从基质遴选、制备工艺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脐疗法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参阅古今及国内大量的脐疗法文献,综述了脐疗法传统理论和制剂的应用、发展历史,总结、评价了脐疗法制剂经皮给药的适宜性,为脐部疗法经皮给药制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体外经皮渗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定刚 《中药材》2002,25(1):67-69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部分中药活性成分体外经皮渗透的实验研究概况,指出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研究虽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以已知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作为中药及其复方透皮吸收研究的切入点,进而揭示中药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当属目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存在皮肤渗透率低、药效持续时间短、生物利用率低等局限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依从性,应用于经皮给药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开发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笔者对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经皮给药技术和方法,将中药单方或复方经过适当的现代化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加工工艺,把所得到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或提取物等与适宜的辅料或基质混合,制备成经皮给药制剂,以皮肤敷贴方式给药,使中药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