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33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比较冠脉病变程度与这些血脂成分及TG/HDL的相关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LDL、TC、TG浓度分别是(3.2±0.8)mmol/L、(4.9±0.9)mmol/L、(2.7±0.8)mmol/L,均高于对照组(2.1±0.9)mmol/L、(4.5±0.6)mmol/L、(1.6±0.6)mmol/L,冠心病组TG/HDL值(3.0±0.9)明显大于对照组(1.6±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结论相对于LDL、TC、TG和HDL,血清TG/HDL比值大小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更强的相关性,高TG/HDL比值可能对冠脉病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脂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2567人和汉族居民2291人,共计4858人行血脂水平现况捌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均值为(4.75±1.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8±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57±1.21)mmol/L,甘油三酯(TG)为(1.74±1.26)mmol/L;(2)维族组血清TC为(4.81±1.14)mmol/L,高于汉族组的(4.69±0.94)mmol/L(P〈0.05);维族组HDL—C为(1.36±0.39)mmol/L,低于汉族组的(1.4l±0.33)mmol/1.(P〈0.05);维族组LDL-C为(2.69±1.16)mmol/L,高于汉族组的(2.45±1.26)mmol/L(P〈0.05);维族组TG为(1.70±1.14)mmol/L,低于汉族组的(1.78±1.39)mmol/L(P〈0.05);(3)抽样人群各血脂水平(TC、HDL—C、LDL—C和TG)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0.05);(4)高T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分别为33.8%和26.0%(P〈0.05),高L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4.1%和20.2%(P〈0.05),高TG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3.2%和37.9%(P〈0.05),低H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16.9%和6.8%(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及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尿酸(UA)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血清Hcy、FBG、TC、TG、HDL-C、LDL-C、LP(a)、UA等指标,并与60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比较FBG、TC、TG、HDL-C、LDL-C、LP(a)、UA的数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DL-C、FBG、LP(a)、UA、Hcy高于对照组。冠心组:LDL-C(2.49±0.65)mmol/L,FBG(5.91±1.30)mmol/L,Lp(a)(34.67±4.08)mg/dl,UA(374.11±9.87)μmol/L,Hcy(18.71±4.07)μmol/L。对照组:LDL-C(2.32±0.58)mmol/L,FBG(4.46±0.69)mmol/L,Lp(a)(24.07±3.95)mg/dl,UA(325.79±12.96)μmol/L,Hcy(11.05±2.84)μmol/L。两组间TC、LDL-C、FBG、LP(a)、UA、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G、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高UA、高HCY血症的老年患者应及早应用降低血UA、HCY的药物,降低LDL或提升HDL/LDL比值以及防治胰岛素抵抗对防治老年人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不同成分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血脂不同成分的改变,探讨其在冠心病的进展及恶化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6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一般资料,血脂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ACS组268例,对照组99例,ACS组脂蛋白a[Lp(a)]水平为(225.3±17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82.8±180.1)mg/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1)水平分别为(1.0±0.2)mmol/L和(1142.4±189.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3)mmol/L和(1273.9±187.5)mg/L(P〈0.05),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HDL—C和ApoA1的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在重视降低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的同时,也应该关注HDL—C、ApoA1和Lp(a)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发病机制与人类相似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加链脲佐菌素(STZ)30mg/kg组、高脂饲料加STZ 10、30、60mg/kg组,6周后,测动物血糖、血脂,并观察饮食摄水量、尿量、体重。结果高脂饲料加STZ30mg/kg组动物血糖值为(17.13+2.31)mm01/L,胆固醇(TC)为(21.49±5.83)mmol/L,甘油三酯(TG)为(4.31±1.0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5.02±3.94)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为(15.51±4.21)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饲料加STZ30mg/kg组动物表现为饮水多、体重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饲料加STZ30mg/kg,可建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水平,探讨VLDL与其它脂蛋白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14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95例无冠脉病变的阴性对照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ApoA1(载脂蛋白A1)、ApoB(载脂蛋白B)和VLDL水平,观察两组间血脂水平的变化及VLDL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1)冠脉阳性组血浆TC、TG、LDL、ApoB水平均高于冠脉阴性组(p〈0.05),HDL、ApoA1、VLDL水平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冠心病有影响的因素有LDL和TG,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LDL、ApoB和TC又与VLDL相关,p〈0.05。(4)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G与VLDL关系最密切(r=0.58,p〈0.001),其次为LDL(r=-0.36,p〈0.001)。结论:VLDL虽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和LDL均关系密切,它通过TG和LDL间接地对冠心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平市城区超重、肥胖学龄前儿童血脂浓度的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恩平市城区6。7岁学龄前儿童1021名,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划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自愿参加血脂浓度检测的494名儿童(正常体质量组127名,超重组219名和肥胖组148名).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G)、三酰甘油(triaeylglye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orol,LDL—C)浓度。结果肥胖组血清HDL.C浓度低于超重组[(1.37±0.27)mmol/Lvs(1.46±0.31)mmol/L,P〈0.05]和体质量正常组[(1.37±0.27)mmol/Lvs(1.69±0.35)mmol/L,P〈0.05];超重组血清HDL-C浓度低于体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血清TG及LDL—C浓度高于超重组[(1.11±0.52)mmol/Lvs(0.87+0.37)mmol/L,P〈0.05;(2.44±0.54)mmol/LVS.(2.17±0.51)mmol/L,P〈0.05]及正常体质量组[(1.11±0.52)mmol/Lvs(0.71±0.25)mmol/L,P〈0.05;(2.44±0.54)mmol/L%(2.00±0.47)mmol/L,P〈0.05];超重组血清TG及LDL.C浓度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T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应加强超重和肥胖儿童血脂检测,并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瘦素及其比值的变化。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连服12周,于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PN)、瘦素(LEP),并计算脂联素与瘦素比值(A/L)。结果治疗12周前后患者TG、TC、LDL-C、HDL-C分别为[(4.92±1.23)mmol/L和(4.26±1.07)mmol/L,t=11.124,P〈0.001]、[(2.69±1.17)mmol/L和(1.66±1.01)mmol/L,t=24.816,P〈0.001]、[(2.79±1.02)mmol/L和(1.91±0.92)mmol/L,t=21.508,P〈0.001)]、[(1.03±0.30)mmol/L,和(1.33±0.26)mmol/L,t=-12.011,P〈0.001],TG、TC、LDL-C降低,HDL-C升高;APN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LEP水平略有降低(P=0.068),A/L升高(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并能够升高A/L水平,但对APN、LEP的影响不明届。  相似文献   

9.
对血浆总胆固醇(TC)<6.0mmol/L、甘油三酯(TG)<2.0mmol/L的104例冠心病患者和20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组血浆TG、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HDL-C和HDL3-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3-C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对TC<5.2mmol/L和TG<1.6mmol/L的39例冠心病患者和72例对照者进行分析,结果基本相同。提示在非高脂血症的人群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HDL-C、尤其是HDL3-C水平的降低,其次为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3例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血症患者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d 2周,后调整为10mg/d 4周,再用10mg,隔日1次维持,分别于入院时、4周、10周时查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和10周后TC、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01);治疗4、10周TG明显降低(P〈0.05~〈0.001)HDL—C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开滦煤矿汉族人群(1224例)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1704C单核苷酸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分析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原发性高血压(EH组)的相关性。结果非EH(NEH组,1004例)携带CC基因型者血清TG、VLDL水平显著高于携带TT、TG者,携带TT基因型者HDL水平高于携带TC和CC基因型者(P均〈0.05);EH组携带TT基因型者TC、TG、VLDL水平高于NEH组,HDL含量低于NEH组,携带TC基因型者TC、TG、LDL、VLDL水平高于NEH组,P均〈0.05。认为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EH发病有关,可能机制为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空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1.70mmol/L的老年人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63.9g/m^2体表面积的脂肪餐,测定老年组和对照组的空腹、餐后2、4、6、8h的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清浓度。结果 餐后TG都明显高于空腹水平(P<0.001,P<0.01);餐后达峰时间多为3-4h,8h未能完成恢复到空腹水平,且8h仍有约10%为最高值;老年组平均峰值水平、达峰时间和TG曲线下面积(TG-AUC)分别为3.44mmol/L、4.03h和10.96mmol/L,对照组为2.71mmol/L、12h和9.18mmol/L。餐后2、4、6、8h达峰人数的百分率:老年组分别是20%、40%、30%、10%;对照组为30%、40%、20%、10%。餐后TC、HDL-C、LDL-C较空腹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老年人TG廓清速率减慢,脂肪清除能力降低,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TG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11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rag组(58例)和20mg组(59例),均为每晚服药一次,患者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服药后第1个月、3个月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3个月后与10mg组比较,20mg组下降水平TC[(4.07±1.03)mmol/L比(5.02±1.08)mmol/L]、LDL—C[(2.24±0.77)mmol/L比(3,03±1.07)mmol/L]、hsCRP[(27.90±1.90)mg/L比(36.00±3.80)mg/L]更显著(P均〈O.05);(2)20mg组累计MACE发生率较10mg组显著减少(5.1%比19.0%,P〈O.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选择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各45例,同期伴与不伴进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唧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HDL—C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提示:在降糖同时,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止大血管病变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氯沙坦组(科素亚,20mg/kg·d)组。分组进行干预后检测3组大鼠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结果:分组干预4周后,高脂血症组和氯沙坦组的TC[(13.779±5.219)mmol/L,(14.570±8.357)mmol/L],LDL-C[(10.680±4.727)mmol/L,(11.393±7.623)mmol/L]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846±0.196)mmol/L,(0.164±0.031)mmol/L],P均〈0.001,HDL-C/TC[(0.195±0.079)mmol/L,(0.216±0.053)mmol/L]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583+0.062)mmol/L,P〈0.001;高脂血症组和氯沙坦组的血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高脂血症组和氯沙坦组的GMP140[(27.045±2.849)ng/ml,(20.665±1.701)ng/ml]、CD62P[(25.169±5.324)%,(20.144±1.29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55±1.682)ng/ml,(10.089±1.333)%],P〈0.001。氯沙坦组GMP140及CD62P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能够促使血小板活化。氯沙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T2DM1级亲属糖耐量正常者83人为实验组,三代无糖尿病家族史健康83人为对照组.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依据公式:LDL—C=TC—T6/5-HDL。用SPSS13.5软件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相比TC、HDL、LDL—C:P〉0.05无显著差异,TG: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1级亲属糖耐量正常者与三代无糖尿病家系相比血清TG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糖毒性及脂毒性作用的改善情况。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30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1~30d)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以HOMA β反映)和胰岛素抵抗(IR)(用HOMA IR表示)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P2hBG),HbA1C,(TG),LDL—C,TC,IR(HOMA IR)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HOMAβ较治疗前明显提高。随访3个月后66.7%的患者可以不需使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就可维持血糖值达标。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老年T21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高血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男女冠心病(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0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其中男853例,女164例。对CHD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和相应血生化指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结果:男女间糖尿病患病率、LDL-C和Fg水平均无显著异(P〉0.05);女性CHD患者发病年龄[(66.8±10.4)岁比(58.9±11.7)岁],高血压患病率(68.9%比56.7%),TC[(5.1±1.4)mmol/L比(4.5±0.9)mmol/L]、TG[(2.1±1.4)mmol/L比(1.8±1.2)mmol/L]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0.001),吸烟率(8.5%比55.0%),尿酸[(336.6±102.6)mmol/L比(364.7±112.4)mmol/L]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1)。结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状况不同,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较多,而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以吸烟、血尿酸水平增高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对32例绝经后妇女(PMW)冠心病患者(CHD组)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ERT),以观察对其血脂代谢及机体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另选取绝经后健康妇女30例为对照组。CHD组口服尼尔雌醇(CEE3)每月2次,每次2mg,连用6个月,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ERT前CHD组与对照组比较LP(a)、Ox-LDL及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SOD总活力显著降低;CHD组于ERT后TC无明显变化,TG呈升高趋势(P>0.05),而LDL-C、TC/HDL-C和LDL-C/HDL-C显著下降(P<0.01),LP(a)也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显著上升(P<0.01);血浆Ox-LDL、血清MDA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总活力明显上升(P<0.05),提示ERT不仅能显著改善PMW之CHD患者血脂紊乱,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谭韡  严君  罗和生 《胰腺病学》2009,(6):367-37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AP患者497例,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以三酰甘油(TG)〉11.3mmol/L或者TG在5.65~11.3mmol/L之间,但血清呈乳状者为标准分为重度高脂血症组和轻度高脂血症组,另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分别观察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重度高脂血症组13例,轻度高脂血症组47例。重度组5例(38.5%)有AP发作史,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0.6%(P〈0.05);重度组病因以高脂血症为主,轻度组以胆源性为主。重度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为(8.17±2.76)mmol/L,TG为(13.47±4.12)mmol/L,显著高于轻度组的(4.97±1.67)mmol/L和(4.09±2.18)mmol/L(P〈0.01)。另一方面,SAP组血淀粉酶、血糖、TG、TC及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96±2233)U/L、(14.17±8.37)mmol/L、(7.69±6.56)mmol/L、(5.39±3.58)mmol/L和(6.30±3.27)d,MAP组分别为(831±1348)U/L、(8.28±3.89)mmol/L、(5.55±3.92)mmol/L、(5.64±1.79)mmol/L和(4.29±2.62)d,两组比较,仅血糖水平和腹痛缓解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度高脂血症者AP的复发率高,高血脂程度与AP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