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的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HBV携带产妇69例,检测其血清和乳汁中的HBVDNA载量。结果:HBV携带产妇血清与母乳中HBVDNA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或〈0.01)。结论:血清HBV—DNA阳性产妇在哺乳时应进行乳汁HBVDNA检测,以保证婴儿的安全哺乳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亚太地区、美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包括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小三阳、乙肝病毒DNA阴性、肝脏功能正常)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乙肝病毒DNA阳性,肝脏功能正常)两种,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要进行医学监护,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和乙肝病毒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增殖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2(TL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LR2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TLR2的mRNA水平;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TLR2活化后产物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HBV复制活跃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明显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和健康对照组;HBV复制活跃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活化与乙肝病毒的增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乙肝病毒我们只能分手2006年底的时候,我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肝功能正常、DNA阴性,医生说这种情况很正常,不建议吃药,只要多休息,定期复查即可),我虽然知道她家人会强烈反对,但还是一查出就告诉她了,因为我知道我要对她负责,要尽快带她去打疫苗。还好她没事,我很欣慰。 相似文献
5.
在手术治疗的外科病人中,常会遇到无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临床称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类病人不像乙肝患者一样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又具有传染性,是很危险的潜在传染源.我院1997-2001年外科择期手术乙肝病毒携带者83例,本文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浅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辩证论治.方法 通过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病因、病机探析,指导临床辩证用药.结论 扶肝健脾、祛湿清毒、外达伏邪是治疗本病的总纲.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中的一种,具有危害强、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乙肝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唾液、粪便、尿液、乳液、精液及分泌物中,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于整个病程,通过血液、体液、分泌物、母婴传播以及通过外科器械、牙科器械、牙具、食具、日常用品等接触传播。HBV通过皮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HBeAg、HBV-DNA与HBV前S1(Pre-S1)抗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325例HBV携带者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26.5%(86/325),HBV-DNA阳性率为40.6%(132/325),Pre-S1抗原阳性率为37.2%(121/325)。检测HBeAg与Pre-S1抗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1,P<0.05),HBeAg与HBV-DNA一致性较差(Kappa=0.17,P>0.05);检测HBV-DNA与Pre-S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67,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转阴也存在病毒复制,在实际工作中应联合检测HbeAg、Pre-S1抗原和HBV-DNA,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近10年来,我国在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HBV-DNA与Pre-S1抗原相关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eAg,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HBV-DNA阳性率为40.6%,前S1抗原阳性率为37.2%,HBeAg阳性率为28.9%。HBeAg阳性组Pre-S1抗原的阳性率87%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阳性组的Pre-S1抗原阳性率(77.3%)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阴性也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与前S1抗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在实际工作中应联合检测才能较全面地反映病毒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真实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与年龄、HBeAg(±)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1例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病理结果,按年龄分为三组:〈30岁组,30~40岁组,〉40岁组,计算各组不同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者所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并计算不同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各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13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中约30%患者出现明显纤维化;无炎症患者为0,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炎症及纤维化;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与年龄比较:三组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1)。G1、G2、G3三组HBeAg阳性率逐步下降,S0、S1、S2三组阳性率逐步下降。结论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炎症及纤维化,且肝纤维化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纤维化程度重者以HBeAg阴性者为多,积极进行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测,对预防疾病发展,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97例患者同时检测HBV M和HBV DNA,HBV M检测用ELISA法,HBV DAN检测用PCR法。结果:HBV M的检测结果分为6组,每组HBV M组合都有一定的HBV DNA检出率。结论:说明HBV M只能作为乙肝病毒有无感染的一般性检测,而HBV DNA能检出复制病毒,但难以表达非复制状态的感染,所以两者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0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10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3.2%(84/1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其中,轻度62例(61.40%),中度11例(10.90%),重度7例(6.93%),肝硬化4例(3.96%)。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P〈0.05或P〈0.01),HBV DNA阴性者肝纤维化分期明显重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及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应尽早进行肝活检,有利于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泰来肽治疗HBV携带者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泰来肽治疗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4例)。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1.11%、6.67%和1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异常率分别为4.44%、1.9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周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6.67%、17.78%和3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异常率分别为4.44%、5.7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炎症分期为G1、G2的HBeAg阴转率(36.36%,50%)、血清转换率(22.27%,40%)、HBV-DNA阴转率(44.54%,60%)均明显高于G0-1(P<0.01)。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CD3 )、CD4 T细胞(CD3 CD4 )和NK细胞(CD16 CD56 )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CD8 T细胞(CD3 CD8 )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B细胞(CD19 )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泰来肽能使HBV携带者HBeAg和HBV-DNA阴转,以及HBeAg发生血清转换,且与肝组织学炎症分期有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5例母乳喂养与HBV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HBV感染状况,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选择喂养的方式。方法将在产科做定期检查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HBeAg阴性)所分娩的新生婴儿165例分为两组,母乳喂养(组)64例,人工喂养(组)101例。对所有新生儿均在生后4-6小时内注射HBIG200IU,第2日注射乙肝疫苗1支(5μg),生后1、6个月各分别注射1支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3%、5.94%(χ^2=0.029,P=0.865),HBeAg阳性率经χ^2Fisher精确检验,P=1.000,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母婴HBV传播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可以采用母乳喂养,但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分组,2组炎症活动度轻重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炎症重于HBeAg阳性组;2组纤维化程度轻重进行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纤维化重于HBeAg 阳性组.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2组间炎症活动度轻(G0-1)重(≥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纤维化明显重于<40岁组.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总数的15.9%(35/220),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33/122),而原肝组织炎症为G0~G1者再激活率为2%(2/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汁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高炎症者(≥G2)再激活率明显高于低炎症者.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占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40岁组再激活率明显高于<40岁组,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56例行2次肝活检,23例行3次肝活检,原(第1次肝活检)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症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55%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sAg(+)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 DNA载量关系及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48例HBsAg(+)产妇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方法检测HBV DNA,按产妇血清HBV载量分为HBV DNA载量<420 IU/ml组、420~104 IU/ml组、105~106 IU/ml组、107~108 IU/ml组,并同时收取产妇乳汁进行HBV DNA检测,比较不同组间乳汁HBV DNA阳性率以及血清HBV DNA与乳汁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148例HBsAg(+)产妇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1.8%(47/148),乳汁阳性率为16.2%(24/1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5,P<0.05);HBsAg(+)产妇血清HBV DNA载量<420 IU/ml时,其对应的乳汁中均未检出HBV DNA;血清HBV DNA载量在420~104 IU/ml区间时,其对应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为14.3%(3/18);血清HBV DNA载量在105~106 IU/ml区间时,其对应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为71.4%(5/7);血清HBV DNA载量在107~108 IU/ml区间时,其对应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为84.2%(16/19)(χ2=20.88,P<0.05);当血清HBV DNA含量升高时,乳汁中含量也相应增高,二者中度相关(r=0.628)。结论 HBsAg(+)产妇乳汁有不同载量的HBV DNA存在,其含量低于相应血清;随着血清HBV DNA载量的升高,产妇乳汁中HBV DNA载量有增高趋势,母乳喂养有潜在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沉淀法对18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了DNA聚合酶(DNA--P)的测定。在各类肝炎中DNA—P的阳性检出率以慢活肝最高为66.6%,依次为急性肝炎45%,携带者33.5%,慢迁肝31.5%。本文分析了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与DNA—P检出率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DNA—P检出率与HBsAg滴度增高呈正相关γs=0.99,P<0.01。HBeAg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62.4%,抗—HBe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29.5%,抗—HBs阳性8例、DNA—P均为阴性。抗—HBc—IgM强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86.4%。作者认为1/3无症状携带者DNA—P活力增高表明病毒在复制,因此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又鉴于18例抗—HBe阳性血清DNA—P活力增高,因此在判断HBeAg~-/抗—HBe~+患者病毒复制情况时,应予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大小三阳传染性。以指导孕妇孕期保健。方法选择经孕期乙肝血清学五项检测诊断为乙肝大小三阳孕妇41例,其中大三阳组18例,小三阳组23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两组孕妇血清HBVDNA进行检测,以HBVDNA≥500copies/ml作为传染性标准。记录并分析各组孕妇血清HBVDNA浓度与大小三阳的关系。结果血清HBVDNA〈500copies/ml时,大三阳组1例,小三阳组17例,P〈0.01;血清HBVDNA浓度为500~1e%opies/ml时,大三阳组3例,小三阳组5例,P〉0.05;血清HBVDNA浓度为≥le6copies/ml时,大三阳组14例,小三阳组2例,P〈0.01。大三阳组17例传染性,占94.4%,小三阳组7例有传染性,占30.4%,P〈0.01。结论大三阳孕妇94.4%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强;小三阳孕妇30.4%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前S1蛋白(Pre-S1)和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A组(HBsAg^+HBeAg^+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98.63%、86.30%;B组(HBsAg^+抗HBe+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48.37%、22.22%;C组(其它模式)HBV-DNA、Pre-S1阳性率为4.96%、0.83%。HBV-DNA定量结果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