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直肠黏膜环切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用于直肠前突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83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2例)、B组(30例)、C组(21例)。A组行直肠黏膜环切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 B组仅行直肠黏膜环切术; C组行直肠切开前突修复术。对比A组与B组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4 h疼痛评分;对比3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Longoing ODS排便评分;对比3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术前直肠肛管压力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直肠肛管压力测试中肛管舒张压、直肠力排压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直肠肛管压力测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B组术中出血量、24 h疼痛评分均少于C组,A组手术时间较B组和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6个月A组Longoing ODS排便评分均较B组和C组低,B组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A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直肠黏膜环切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能改善直肠肛管压力,显著改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26岁,于分娩后第9d因会阴侧切口裂开,来医院进行侧切口清创处理,嘱患者回家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两次,每次30min.于坐浴后第四天,出现排尿疼痛,尿流偏向左侧,症状逐渐加重,来院就诊,查体:T36.5,BP110/80,P80次/分,R20次/分,一般状态尚可,痛苦面容,行走小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直肠肛管测压患者的操作护理要点. 方法在对242例行直肠肛管测压的患者进行护理与检查指导,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 结果 235例患者顺利完成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结肠、直肠或肛管吻合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39例直肠癌TME患者术前给予口服无渣肠内营养制剂、缓泻剂进行肠道准备;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发生1例,无张力膀胱3例,均经治疗缓解.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控便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加强直肠癌TME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定期观察盆腔外引流物的色泽、性质对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结肠、直肠或肛管吻合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39例直肠癌TME患者术前给予口服无渣肠内营养制剂、缓泻剂进行肠道准备;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发生1例,无张力膀胱3例,均经治疗缓解.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控便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加强直肠癌TME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定期观察盆腔外引流物的色泽、性质对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期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针对混合痔的各种不同症状,采用外剥内扎加小切口,保留肛管皮肤桥和齿状线,术后用自拟中药洗剂坐浴,云南白药纱条换药综合治疗。结果116例中治愈114例,好转2例,治愈率98%,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外剥内扎加小切口保留肛管皮肤桥和齿状线,中药洗剂坐浴治疗混合痔,疗程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混合痔合并直肠内脱垂患者采用PPH术治疗中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80例混合痔合并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行PPH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荷包缝合,观察组患者给予双荷包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 术后在下腹不牵拉痛、假性憩室形成、吻合口裂开等方面对照组的疗效优于观察组,在肛管皮肤复位、直肠内脱垂消失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痔合并直肠内脱垂患者采用PPH术治疗中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各有优劣,在实际的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糖尿病患者的肛管、直肠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导单囊肛管直肠运动功能测定仪测下正常人20例,糖尿病患者3 5例的直肠肛管压力及直肠容量感知、耐受阈值、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结果正常人直肠最大耐受容量为(165±55.11)mL,糖尿病组为(223.6±8 8.83)mL与正常人比较显著增高(P<0.05).且糖尿病组行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时10人(2 8.6%)无松弛呈逆向收缩;1人呈双向运动,先收缩后松弛.结论糖尿病患者直肠粘膜对内容物刺激产生便意的反应性降低,易形成便秘.且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经受损,包括内脏植物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9.
肛周脓肿是由病因导致生物力学因素损伤齿线上区软组织,特别是直肠柱的损伤约占齿线上区肛管上皮损伤总数的90%以上.生物性致炎因子从破损的组织侵入感染后,沿肛管淋巴流向蔓延.上组经肛管粘膜与内外括约肌之间的淋巴网蔓延扩散,可形成不同部位,不同间隙的脓肿:下组经肛周皮肤与肛管皮肤部的淋巴网蔓延扩散,多在肛周和肛管皮下间隙形成脓肿,肛周脓肿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脓肿不同,最终形成肛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消化道腔内测压技术以及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IBS患者肠动力、肠内脏感觉、肠黏膜内的NO含量的变化 ,探讨NO与腹泻型、便秘型IBS患者的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的关系。探讨N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 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 30例腹泻型IBS患者、30例便秘型IBS患者及2 5例健康对照组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顺应性、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指数以及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 ;2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三组肠黏膜NO的含量。结果  1 肛门直肠压力 :腹泻型、便秘型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上部静息压、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的排便控制功能。方法2003年2月 ̄2006年3月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25例,年龄为3.5个月~4岁,平均年龄13.1个月。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5年。对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术后1年行钡剂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结果获访21例,根据李氏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 ̄5分)14例,良者(4 ̄3分)7例,无"差"者病例,便秘1例,小肠结肠炎2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扩张段、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度正常。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均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结论应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肛门直肠梅毒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总结经验,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 收集4例肛门直肠梅毒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资料,用HE染色观察直肠黏膜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实验室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佐证梅毒的病理诊断.结果 临床4例均误诊,实验室检查均呈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1例肛周黏膜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性增生,上皮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微小脓肿形成,真皮层大量浆细胞浸润伴小血管周围围管性浸润;3例直肠壁黏膜固有层内均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梅毒性小血管炎,直肠黏膜表面溃疡,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中1例直肠黏膜下显著慢性炎症,淋巴滤泡呈旺炙性反应性增生;1例于直肠黏膜下见多个肉芽肿性结节,偶见朗汉斯巨细胞.4例确诊后均给予青霉素静脉输注,患者痊愈出院;其中1例于半月后复发,再次给予青霉素静脉输注,痊愈出院.结论肛门直肠梅毒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临床极易误诊为肛门直肠肿物及脓肿,其最终诊断仍需结合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查.临床及病理医师均应提高对肛门直肠梅毒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套叠缝合在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96例重度痔患者,其中47例患者选用痔上黏膜套叠缝合法(黏膜套叠缝合组),49例患者选用单荷包缝合线法(单荷包缝合组)。比较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切除直肠黏膜宽度、黏膜环完整性及均匀度、痔核回缩率、术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及住院时间。结果黏膜套叠缝合组术后切除直肠黏膜宽度、痔核回缩率均优于单荷包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套叠缝合组的手术时间要大于单荷包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重度痔结合痔上黏膜套叠缝合法在不增加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切除直肠黏膜的宽度及痔核回缩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non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nonCMM)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 对65例nonCMM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生存分析.结果 65例nonCMM中男性35例(53.8%),女性30例(46.2%).平均年龄63.4岁(标准差s=10.347).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ucosal maligant melaoma,MMM)54例(83.1%),眼球恶性黑色素瘤(ocular malignant melanoma,OMM)11例(16.9%).其中,发生于鼻腔鼻窦者最常见,共29例(44.6%),依次为口腔8例(12.3%)、泌尿生殖道8例(12.3%)、肛管直肠区7例(10.8%)、食管2例(3.1%);OMM中球内色素膜为最好发部位,7例(10.8%),其次为球结膜,4例(6.2%).随访3~60个月,中位数27个月,nonCMM总的术后生存时间为36个月(95% CI:34.874~37.126).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OMM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MMM患者(χ2=12.735,P<0.001).在MMM中,发生于肛管直肠区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要短于来自鼻腔鼻窦、口腔和泌尿生殖道的患者,其χ2和P值分别为18.735、3.867、5.134和<0.001、0.049、0.023,而鼻腔鼻窦、口腔、泌尿生殖道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16.889,P<0.001)和肿瘤大小(χ2=4.381,P=0.036)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4.447,P=0.035,RR=1.068,95% CI=1.005~1.136)和肿瘤大小(χ2=5.957,P=0.015,RR=1.479,95% CI=1.080~2.026)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nonCMM预后有差异,来自OMM的预后明显好于MMM,而MMM中,发生于肛管直肠区者预后最差.患者高龄和肿瘤大小是主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4岁,发现肛管肿块3个月余.3个月前,患者排便时偶尔发现肛管有一肿块,当时未予特殊处理,此后该肿块疼痛日渐明显,1周前,患者在外院就诊,拟诊为"肛管脓肿",给予抗炎治疗1周,疗效不佳.1周后,患者来我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门诊就诊,拟诊为:"肛管肿瘤性质待查";"肛管脓肿",于2007年4月28日收入住院治疗.入院后检查: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检查:膀胱结石位4~7点位,齿状线以下见皮肤高突,触之较硬,有压痛,亦有波动感,约2.0 cm×1.5 cm大小,皮肤色较红.患者于入院后1天,在鞍麻下行肛管肿瘤及脓肿切除术,术中见炎性组织包块,质脆.术后切除组织标本送病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探讨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0%(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 CIC患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进慢性肛裂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其疗效.方法在肛管后正中纵形切开长约1.5~3.0cm,切断内括约肌,扩肛并游离皮瓣后将两侧皮缘与切口基底原位缝合.结果 89例患者全部一次治愈,无创口感染、肛门狭窄、变形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8例,信访11例,无合并症和后遗症.结论 纵切纵缝术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其更适用于肛管皮肤无或有轻度疤痕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们将出口梗阻型便秘中存在排便时盆底失弛缓的患者,与不存在盆底失弛缓而是由于其他功能性原因,如直肠粘膜脱垂、会阴下降或是直肠壁前突等导致便秘的患者分组,从肛管直肠的神经感觉及反射功能,肛管直肠压力状况和盆底形态功能状况等多种角度进行对照研究,以期发现盆底失弛缓(anismus)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anismus所致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功能形态特点及其在便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患者均为1998年~2001年间南京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所有便秘患者根据盆底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凡肛门随意肌(耻骨直肠肌或外括约肌)在排便时活动电位大于静息电位的,即耻直肌弛缓系数(=耻骨肌排便动作电位/耻直肌静息电位)或外括约肌弛缓系数(=外括约肌排便动作电位/外括约肌静息电位)大于1的患者被列在anismus组;两系数均小于1的患者被列在非anismus组中.同时测得的数据还包括耻直肌收缩系数(=大力收缩时耻直肌动作电位/耻直肌静息电位)和外括约肌收缩系数(=大力收缩时外括约肌动作电位 /外括约肌静息电位).根据以上分组方法分组后,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nismus组患者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28例;年龄42.7±6.5岁;病程10.4±6.2年.非anis mus组中患者共5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41.8±6.3岁;病程12.2±7.2年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除助解方式中开塞露运用比例外,患者年龄、病程、其他助解方式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所有患者进行1.肛管肌电功能测定;2.直肠感觉功能测定 ;3.肛管直肠压力动功能测定;4.肛管直肠形态功能测定;5.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1.直肠神经感觉功能两组患者对照,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和直肠最大耐受的压力阈值无显著差异,而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和最大耐受的容积阈值有显著性差异 ,非anismus组的容量阈值要高于anismus组.2.直肠壁顺应性肠壁顺应性反映了直肠壁的弹性状况.两组患者对照,非anismus组直肠顺应性要明显低于anismus组.3.肛管括约肌动力状况反映了内外括约肌的动力功能状况.两组患者比较anismus组患者的静息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非anismus组,但两组患者的肛门抑制反射和收缩反射压差相近,两组患者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4.排便时肛管压力梯度状况反映了排便时肛缘6cm以上的压力梯度.anismus组患者排便时肛管高压区的压力梯度呈上升趋势,而非anismus组患者排便时肛管高压区的压力梯度呈下降趋势.5.排便时肛管直肠形态影像对照anismus组患者在X线影像诊断上以搁架征为主要表现,其中部分患者伴发了盆底直肠弛缓状况.而非anism us组则以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和直肠粘膜内套叠为主征.6.临床症状积分对照anism us组患者临床症状以粪便至肛门口,解出和排便不尽感为主征.非anismus组则以解便周期延长和排便不尽感为主要症状.结论盆底的肌电图和压力测定的异常结果是诊断anismus的"金标准",即排便时盆底肌群的弛缓系数大于1,肛管压力梯度呈上升趋势.除此而外,排粪造影能够使我们了解anismus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伴发的盆底其他症状,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盆底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的慢性便秘患者在肛管直肠运动、扩张时的直肠感觉上有无异同. 方法根据RomeⅡ诊断标准选择16例功能性便秘(FC)和22例IBS便秘型(IBS-C),均了解患者便秘的相关症状,运用液体灌注测压系统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松弛率等指标,利用电子恒压器检测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痔上黏膜环切术与痔结扎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至2023 年 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4 例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为结扎组和环切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行痔结扎术,观察组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 1 w内肛门动力学(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水平、肛门括约肌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各治疗组疼痛程度和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环切组更为显著(P<0.05);与干预前相比,各治疗组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环切组更显著(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肛门功能、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