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 《天津护理》2010,18(5):296-297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为患者提供无痛性输液通道、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PICC使用过程中常引发一些并发症,置管后的正确护理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现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彭昕  闻曲  徐文洁 《全科护理》2012,10(36):3436-3438
综述关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断裂、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以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影响早产儿经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早产儿PICC的临床操作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08例行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危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置管成功率多因素探讨,分析胎龄、体重、穿刺部位及置管后静脉炎、堵管、感染、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等对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双盲记录108例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及置管结果。结果108例患儿中99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1.67%;应用多项Logistic主效应模型回归分析,早产儿胎龄、体重及置管后静脉炎、堵管、感染、脱管等并发症是影响置管成功的关键因素。结论危重早产儿经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备选途径,可有效解决上肢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问题。早产儿胎龄、体重及置管后静脉炎、堵管、感染、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经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的成功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玉葵  周静  雷静 《全科护理》2014,(20):1845-1847
介绍了血液病病人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血液病病人疾病本身原因、PICC操作原因,同时介绍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堵塞)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与穿刺静脉选择不理想、导管尖端位置未完全到达下腔静脉、送管困难、长时间持续输注高渗透性营养液及未严格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新生儿下肢静脉置管时,需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采取正确的送管方法,将导管置入最佳位置,并对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才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的398例肿瘤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39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41例,其中导管脱落11例,导管阻塞10例,穿刺口渗液8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7例.误穿动脉5例.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时缝线固定、置管后每日记录导管长度以防止导管脱落,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能预防导管阻塞,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和保护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我院肿瘤科需行PICC置管的129例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6例。两组病人置管后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缠绕加压止血;试验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以自制纱布块加压,将精确测量后的弹力绷带经修剪后(简称改良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持续渗血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的渗血量和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证实,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明显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可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  相似文献   

9.
金梅保  丁敏 《全科护理》2014,(23):2169-2170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术期病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3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在每次输液前用注射器抽吸,查看回血情况,并接上输液后的滴速,判断导管堵塞情况。[结果]导管通畅83例次,占80.58%,部分堵塞16例次,占15.54%,完全堵塞4例次,占3.88%,病人高凝状态、输注血制品、静脉高营养、药物因素、冲封管方法和输注管路不正确为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堵管的发生,采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的冲封管方法、根据液体性质合理使用管路、合理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由PICC置管的专业护士对全科PICC置管的早产患儿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与患儿自身疾病、导管异位、输注高渗液体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减少PICC置管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置管前应评估患儿病情、准确导管定位、选择合适血管置管、置管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