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09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近年来 ,浙江省台州市的吸毒问题日趋突出 ,吸毒人员不断增加 ,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我市吸毒人员的性病 /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提供制定干预措施的科学依据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 0 0 2年 10月 ,对台州市强制戒毒所的在所吸毒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台州市强制戒毒所 2 0 0 2年 10月所有在所吸毒人员 ,共 3 0 9名。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无记名问卷 ,先对调查对象集中培训 ,统一答题要求 ,在调查组人员监督下 ,由每个调查对象独立答卷 ,当场收回。全部问卷用EpiInfo软件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309名吸毒人员艾滋病性病相关高危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台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性病相关高危行为和感染状况。[方法]对309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性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吸毒人群以男性青壮年未婚者居多;静脉注射毒品者占33.7%,其中共用注射器者11.5%;性乱现象较广泛,多个性伴相当普遍,每次使用安全套仅13.6%,有25.0%从来不用;34.1%患过性病,HIV、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感染率分别为1.2%、1.9%、1.6%和0.8%。[结论]吸毒人群存在艾滋病、性病感染相关高危行为,干预重点是安全套百分之百使用和注射毒品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丰台区120例在押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吸毒人员的人群特征、吸毒行为特点及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方法对丰台区拘留所在押的120名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吸毒者男性占85.8%,女性占14.2%。男性以30-39岁中青年为主,占48.5%。女性集中在20-29岁年龄组,占58.8%。男性吸毒者已婚比例为65.0%,女性为5.9%(P〈0.01)。外省户籍占68.3%,本市户籍占31.7%(P〈0.01)。职业分布男性以个体经营者居多,占50.5%,女性以无业者居多,占47.1%。39.8%的被调查者采取注射吸毒方式,分别有26.8%的男性和33.3%的女性注射吸毒者自述有过共用注射器吸毒的现象,但只有23.1%的共针者意识到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结论丰台区吸毒者存在着很大的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应结合吸毒人群特征及吸毒行为特点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遏止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自1985年在我国首次报告后,在各地迅速蔓延,对其社会的危害已成为我国21世纪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从而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在我国,HIV感染者大多数是吸毒者[2].为了解杭州市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特征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干预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年10月份对杭州市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某社区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及危险行为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吸毒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社区126例吸毒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归类计数。结果男性吸毒者为主,青壮年占79.4%,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共用注射针具的情况不容乐观。结论吸毒人员普遍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扩散的的高危行为,应主动采取干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台州市吸毒人员行为、艾滋病及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台州市吸毒人群的行为、艾滋病(AIDS)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由专业人员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抽取血样进行艾滋病抗体实验室检测。结果 吸毒者30岁以下占89.9%,未婚占82.0%,静脉吸毒占36.0%,对共同使用注射器、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与艾滋病传播直接相关的危险行为平均认知率在44.0%以下,145名吸毒者中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1例。结论 加强对青少年和吸毒者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已非常迫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可忽视静脉吸毒者传播艾滋病;流动人口吸毒者携带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管理难度大,是控制艾滋病工作重点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吸毒人员性病及肝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高危人群感染性疾病报道不少。为了解我县吸毒人员性病及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我们于 2 0 0 1年对此进行HIV、HBV、HCV、梅毒血清学调查。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本县 2 39名强制戒毒的吸毒人员。其中男性 189名 ,女性 5 0名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 2岁。2 方法 采受检者静脉血 5毫升 ,分离血清作HIV、HBV、HCV、梅毒检测。检测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抗—HIV— 1/抗HIV— 2 ,阳性者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蛋白印迹法确诊。用酶免疫法分别检测乙肝三系和丙肝抗—HCV。用于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有性服务行为的女吸毒人员对艾滋病传播的认识,评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度。[方法]对贵阳市某3个戒毒场所的有性服务行为的102名女吸毒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63.73%人从电视中了解到艾滋病的知识;②30.39%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引起艾滋病;③仅有10.78%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④初始性关系年龄15~20岁占24.51%~71.57%;⑤有53.91%人性伴(客人)至少15个。[结论]对这部分吸毒人员应加强干预调查和预防教育,普及安全套的使用,必须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高危人群女吸毒人员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戒毒所与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差异。方法 :通过匿名调查州强制戒毒所内学员及州下属县的社区吸毒者 ,了解调查对象与艾滋病有关的知识及行为。结果 :①性别、民族、职业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②戒毒所内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社区吸毒者 ;③注射率与共用针具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部分其它吸毒行为有差异 ;④安全套使用情况构成有差异。结论 :社区与强制戒毒所吸毒者的吸毒行为与性行为均存在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市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析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吸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开展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 18.0中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有效调查了某市2个社区及1个强制戒毒所的275名吸毒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9.12%,艾滋病正性态度率为50.18%,吸毒人员的年龄与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与艾滋病正性态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员在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29.25%;夜间注射买不到针、着急注射当时没有针是吸毒人员共针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对20~30岁人员的禁毒教育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合理设置针具交换点,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针具交换工作,使其能方便获取清洁针具;加强对吸毒人员安全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员相关信息访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洁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15-118
目的深入了解吸毒者的吸毒原因、社会背景、心理状态及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减低毒品危害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方法由经过培训的无身份标志的访谈员与100名吸毒者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用资料记录方法记录整理分析访谈内容。结果本市吸毒者以男性为主,占84%,17~35岁的青壮年占大多数,为70%;91%的吸毒者平时主要依靠静脉注射海洛因吸毒,在吸毒过程中有91%的吸毒者和他人一次或多次共用过注射器;男女吸毒者在商业性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35%;吸毒者对美沙酮替代或针具交换的看法表示欢迎与愿意接受,但存在安全忧虑的心理。结论吸毒者普遍存在着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扩散相关的高危行为,但吸食毒品与预防艾滋病重要性相比吸毒者首先考虑需求的通常是前者,因此,需要全社会普遍关注吸毒传播艾滋病危险,主动采取干预对策和措施,才能在源头上有效遏制艾滋病经吸毒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评价同伴教育对吸毒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减少伤害的干预效果,为今后针对该人群提高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同伴教育组和普通宣教组,对同伴教育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普通宣教组实行常规宣传教育。结果干预前,2组吸毒人员对绝大部分知识知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同伴教育组艾滋病知识的净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正确使用安全套知识(61.7%)、高危行为减少伤害(26.5%)和艾滋病基础知识(16.8%),干预手段和职业是影响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的2个因素。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吸毒人员在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高危行为减少伤害、正确使用安全套方面的知识。但同伴教育能否改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和行为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近7年红塔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简称“MMT”)门诊新入组吸毒人群行为学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MMT门诊基线调查信息,分析软件为SPSS15.0.结果 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的1359人中,男性为主,占87.0%,年龄(35.6±5.9)岁,未婚42.7%,在婚45.9%;职业以待业/无业、农民为主,分别占43.6%、30.2%;历年行为学结果显示:新入组MMT的吸毒人群具有每月吸毒次数较多(70~90次/月)、性行为发生比例高63.6%~83.2%、安全套使用较低28.6%~34.2%等高危行为,但过去一个月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比例较低,在2.5%~5.3%之间.结论 新入组治疗的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率低、安全套使用比例低、性行为普遍存在等高危行为:提示在他们中加大安全套的推广及使用,建立健全行为学监测、评估机制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社区吸毒人群对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认知,并探索MMT项目覆盖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招募东莞市社区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利用RDSAT分析软件进行权重处理和双变量分析,SPSS对RDSAT导出的权重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15周,共招募303名东莞市社区吸毒者,MMT项目覆盖率为8.4%(95%CI:3.4~16.5);62.9%对MMT有一定了解,其中80.8%目前未参加MMT,原因主要包括:担心被抓捕(25.0%)、对办理程序不清楚(18.9%)、不能提供戒毒证明和或户籍证明(18.7%)、认为MMT效果差(1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本地户籍人口(OR=22.5,95%CI:6.6~75.7)、对MMT效果评价为显著的个体(OR=24.1,95%CI:6.3~91.6)应更大比例地参与到MMT项目.结论 东莞市社区吸毒人群对MMT项目存在认知不足和不合理认知,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吸毒人群之间的社会网络加强MMT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PEIA法检测HIV-1血清亚型,了解吸毒人群HIV-1感染毒株的血清亚型分布特征,为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了解一般情况和HIV-1感染行为;ELISA法检测HIV-1的抗体阳性率,,nested-PCR检测HIV-1 evn基因V3区;PEIA法检测HIV-1血清亚型。结果吸毒人群HIV-1感染率为57.14%,感染因素为静脉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无保护性交。HIV-1毒株血清亚型为C、E、EC混合型,以C亚型为优势亚型,同一个体可能同时感染不同亚型的病毒株或出现重组毒株。除了上述亚型外,还存在其他未能检测出来的亚型。结论PEIA法检测HIV-1血清亚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吸毒人群HIV-1毒株亚型表现为多样性,应加强其变异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山市吸毒者的危险行为及HIV、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1999~2003年对中山市强制戒毒所的所有吸毒者进行血清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2047名吸毒者以青年男性、流动人口、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偏低,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在48.27%~79.04%之间;静脉吸毒占55.30%,其中共用针具占58.07%:曾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占35.66%(730/2047),近半年有非婚性行为者占18.22%(133/730);安全套每次使用占12.19%(89/730),从来不用占51.10%(373/730)。共检测11759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574例,阳性率为4.88%;梅毒抗体阳性683例,阳性率为5.81%;同时感染HIV和梅毒16例,感染率为0.14%。结论 中山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虽属低流行,但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在该人群中以及从该人群向其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HIV) 、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的流行现状和行为学特征变化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以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人群进行监测,并采集血液开展HIV、梅毒、HCV检测。结果 8年共监测吸毒人员13 666人,男性居多,年龄25~49岁组占77.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9.1%,曾注射吸毒的比例从2010年的62.0%下降到2017年的50.7%,共用针具比例从2010年的46.0%下降到2017年的37.5%,最近1个月注射吸毒比例从2010年的49.3%下降到2017年的23.3%,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从2010年的34.0%下降到2017年的25.7%,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2010年的22.2%上升到2017年的61.2%; HIV、梅毒、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4.4%、53.1%。结论 重庆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率仍较高,艾滋病流行的诸多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继续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国艾滋病哨点不同类型吸毒人群血清学结果和性行为状况。方法 2012年4—6月对监管场所、社区吸毒者、美沙酮门诊最近一个月吗啡尿检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结果 共纳入分析吸毒者116279人,传统毒品(海洛因等)吸食者的HIV、梅毒、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4.4%、49.4%,新型毒品(冰毒等)吸食者的检出率分别为0.5%、4.6%、15.2%,前者的HIV、HCV检出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毒品吸食者最近一个月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6.3%,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及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87.2%、28.1%,高于传统毒品吸食者(40.7%、82.8%、22.2%)。新型毒品吸食者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3.3%,低于传统毒品吸食者(36.2%);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5.1%,高于传统毒品吸食者(62.9%)。传统毒品吸食者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及商业性伴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3.2%、19.0%,高于新型毒品吸食者(41.3%、1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毒品吸食者相比,新型毒品吸毒者性行为更为活跃,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经性传播HIV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